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拯救了數億萬計生命的抗生素,為何就成為了人類的大敵?

在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就有醫生用豬油調蜂蜜來敷貼,然後用麻布包紮因外傷感染而發炎紅腫的暑癤、疔瘡和無名腫毒。

翔叔一直對此做法表示懷疑,但是——最近,有人對古埃及人發明的這個方法進行了藥理學考據,證實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機理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蜂蜜具有困住細菌並從細菌身體中吸收水分,最後導致細菌因乾渴而死的作用;二是蜂蜜中含有一種抑菌霉,具有抑製細菌繁殖甚至消滅細菌的功能。

但是,古埃及人只是這麼做,並不知道這麼做的醫學意義在於抑菌。抗生素從誕生之日起,從當初人們對抗生素的膜拜到今日的嚴加控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1


抗生素簡史:人與細菌的博弈

20世紀初期,醫學已經認識到了很多疾病是因為感染而引起,卻束手無策。在當時,結核、肺炎、傷口感染都是不治之症,常常導致大規模的病人死亡。

科學家們,苦苦研究對抗感染的藥物。在當時,人們認識到了感染是由細菌引起,並傳說黴菌可以治療感染。

1928年,英國的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對此進行大量的研究實驗。有一次,正當弗萊明打算丟棄一塊被青黴菌汙染的培養皿時,他發現,培養皿內,在青黴菌周圍,細菌無法生長,而在其他地方卻生長旺盛。原來,青黴菌分泌的少量黃色液體,可以殺死周圍的菌株。

在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弗萊明無法提純這種黃色液體。於是,寫了一篇論文,論述了他縝密的實驗經過。

10年後,德國的生物學家發現了這篇論文,經過反覆試驗,用凍乾法成功製得了一種乾燥的物質和溶劑,讓藥物的提取變為可能,通過在老鼠身上實驗,顯示了青黴素能夠殺滅細菌,對抗感染,挽救生命。

在當時,這項發明無異於一場奇蹟,給醫學界帶來劃時代的變革。青黴素的貢獻不亞於原子彈的發明。發現和研製出青黴素的科學家們也因此被授予了諾貝爾獎。

因為青黴素的出現,二戰期間大量的傷員免於感染後死亡,以前被認為必死無疑的結核、肺炎、敗血症都得到了治癒。

青黴素從學術界的發明變成了人們對抗生素的崇拜。當時,人們這樣評價對青黴素:

「英國不久前發現了能夠治癒梅毒、肺炎和壞疽的新葯,此葯就像鹽水一樣,沒有任何副作用。」

「人類可以預言,就在這一代人的時間裡,醫學即將戰勝並掌控所有人類的外部敵人。」

短短的幾年時間,青黴素的生產就達到了足夠產量,被譽為治病的「神葯」,並風靡了全世界。

在這場狂歡中,很少有人去關心青黴素對普通感冒是否真的有效;抗生素在對抗細菌的時候,細菌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反而加大了尋找更強大的新抗生素的渴望。

幾年後,四環素、鏈黴素相繼問世。50年代,就在抗生素應用不到十年的時間,人們漸漸發現,同樣劑量的抗生素,治療效果卻變差了。

原來只需幾十萬部門的青黴素,現在要加大幾倍,十幾倍的劑量才有效,甚至到後來,即使加大劑量也毫無效果。細菌對這些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

在這場博弈中,人類不甘示弱。為了對抗細菌的耐藥性,微生物學家們在青黴素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甲氧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並廣泛使用。

但很快,細菌對甲氧西林也開始耐葯,人們漸漸意識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人類對抗生素的狂熱和濫用,親手培育了這些可怕的耐葯細菌。

最高級別的抗生素被研製出來,如替加環素、萬古黴素。然而不久,耐受這些最高級別抗生素的細菌也已經出現,我們稱之為「全耐葯細菌」,也就是「超級細菌」。

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幾十年來,人們對抗生素的膜拜已經深得人心,抗生素不僅應用於醫療領域的抗感染,更廣泛應用於養殖業。

為了讓飼養的禽畜類和水產品不得病,在飼料裡拌入抗生素已經成為了日常的養殖方式。養殖業抗生素的用量已經佔到我國抗生素產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被抗生素汙染的水源,一般的汙水處理措施無法消除抗生素殘留。很多時候,即使我們沒有服用抗生素,也很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攝入了抗生素。

2

曾經的救命神葯,

為何就成為了人類的大敵?

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觀念裡,感冒發燒如果不給點抗生素,就好像沒有治療。在民間,抗生素被冠名以「消炎藥」,喉嚨痛、咳嗽、發熱被統稱為「發炎」,「發炎」接受「消炎藥」治療理所當然。

據統計,90%的抗生素被濫用,其中包括過度治療,以及用量用時不足。抗生素的濫用不僅僅是產生超級耐葯菌,還可以殺傷機體內的共生菌,造成菌群失調,增加糖尿病、肥胖、過敏、腫瘤,甚至精神障礙的發生。要知道,人類機體內90%的細胞是與我們共生的微生物。

2050年,全球由抗生素造成的死亡人數將超1000萬,抗生素對人類的危害或將超過癌症。在8月20日的歐盟藥品和疫苗安全監管框架及中歐公共衛生安全合作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這一數字。

「人們對製藥公司研發新抗生素的能力盲目樂觀,」麻省總醫院醫生和哈佛醫學院醫學史學家 Scott Podolsky 博士說,「當時的情形像是一場軍備競賽,而我們總能領先細菌一步。」

實際上,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可控。例如曾廣泛用於感冒治療的氯黴素,存在低概率但極為嚴重的風險,可能導致病人患上致命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它會殺死骨髓細胞」,Podolsky 說。

可悲的是,在貧窮國家及地區,抗生素稀缺。研究顯示,如果非洲抗生素供應充足,75%的兒童肺炎死亡可以避免。

歷史也表明,如果我們想要攻克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就必須做好長期甚至是永遠抗爭的準備。問題是我們其實並不是在和細菌鬥爭,而是在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鬥爭。

每當遇到不考慮病情,只希望使用抗生素的病人,Podolsky 都會再次想到這個問題。

像其他人一樣,我也面臨使用抗生素的困境。「正是醫生把抗生素變成了「特效藥。用過特效藥的病人在下一次得感冒的時候,還會要求使用特效藥。我做了50多年的醫生,也仍然無法從這樣的歷史積習中解脫出來。

3

抗生素就能解決闌尾炎,乾嘛還要切?

在美國,每年約有30萬人接受手術切除闌尾,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人中的許多人可能不需要接受治療。 研究人員說,相反,他們的病情可以安全地用抗生素治療。

該研究調查了來自芬蘭250多名成年人的數據,這些成年人患有闌尾炎或闌尾炎,並接受了抗生素治療。該組與另外270名接受闌尾炎手術的成年人進行了比較,並對其進行為期五年的跟蹤觀察。

在研究結束時,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二(64%)被認為是「成功治療」,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再次發生闌尾炎的潛在危險。根據9月25日刊登在JAMA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其他36%的患者最終需要手術切除闌尾,但沒有一例因延遲而出現有害後果。

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也低於手術患者,與手術組相比,抗生素組的人平均隻減少了11天的工作。

主要研究者,芬蘭圖爾庫大學醫院外科醫生Paulina Salminen博士在CBS新聞上報導上稱抗生素代替手術是一種 「可行並可靠的選擇」。

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可用於治療闌尾炎,但這些研究並未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長時間使用,而這項新研究對患者進行了五年的隨訪。

美國醫學會副主編Dr. Edward Livingston在一篇社論表示:

患有單純性闌尾炎的患者應該選擇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要知道,其治療的成功率很高。

4

抗生素改變了現代醫學,

但它們需要我們的保護

世衛組織報導,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抗生素使用情況高於其他國家。原因有很多,包括過去醫生工資較低,需要通過開藥來補貼收入。大眾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水準也很低:如,世衛組織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約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感冒或流感(全然不顧抗生素對病毒無效這一事實)。類似的錯誤認識普遍存在,導致抗生素的不當使用,進而引發細菌耐葯。

問題很複雜。但好消息是不論是政府、醫生、還是患者,我們都可以採取一些具體行動來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從衛生系統內部開始,要合理恰當地使用抗生素——這方面中國政府已於2011年啟動一個全國行動,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成效斐然。

從醫生的角度,只有在真正有必要時才開具抗生素,而且要給出明確的服藥指示,確保患者正確服藥。所有的醫務人員都可以通過鼓勵患者接種疫苗並採取簡單的衛生措施的方式降低感染風險,從而為減少抗生素需求出一份力。

患者也可以出一份力:不需要抗生素時,別要求醫生開抗生素;但如果有需要,開了抗生素,那就一定要認真遵循醫生的指示,按療程服用,且千萬不要留存抗生素供將來服用或分予他人。

如果當初發現青黴素的醫生們今天去到醫院,他們會看到現代醫學已經離不開抗生素。如果我們所有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我們可以讓抗生素對醫學持續發揮作用,一直到將來。

當然,翔叔相信在新的殺菌方法發明之前,抗生素依然是能夠拯救感染者生命的、可被安全使用的重要藥物。

本文來源:優翔微信公眾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