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不行動,我們將無葯可用,超級細菌,比癌症更讓人絕望!

自2015年以來,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WAAW)」。

今年的主題

急需作出改變。我們很快就沒有可用的抗生素了。

全球行動計劃的5項目標

1、通過溝通、教育和培訓,提高對AMR的關注和了解

2、通過監測和研究,增強AMR知識和循證基礎

3、通過有效的衛生和感染預防措施,降低感染髮病率

4、在人和動物中優化抗菌藥物使用

5、增加對新葯、診斷工具、疫苗和其他乾預措施的資金投入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

細菌耐葯防控 中國在行動

地球這顆星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而人類呢?只存在了14萬年。如果把地球的生命濃縮成一天,也就是24小時。那麼人類存在的時間僅僅是,3秒。

3秒鐘,看看我們做了什麼?對抗自然,甚至想主宰自然,自食惡果的歷史重複著上演。

感染,曾是人類面對的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抗生素的發明,使醫生面對先前束手無策的感染,第一次獲得了有效的治療手段。

但抗生素過度使用,導致了嚴重的耐葯問題,人類有可能將再次面對沒有抗生素的至暗時代。遏製耐葯,已迫在眉睫,愛護抗菌藥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生命。

青黴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在青黴素髮現之前,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們針對細菌感染束手無策,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藥物。

抗生素之前的肺炎

在那個年代一個人患了肺炎就意味著死亡,隨時面臨著死亡,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肺炎的病死率鋼彈30%。肺炎就是那個時代的「惡魔」,人們害怕談到肺炎就像現在人們提起癌症一樣感到恐懼和絕望。而自從抗生素出現後肺炎的病死率下降到不到5%的水準。

抗生素的出現改變了感染性疾病的結局,從而延長了人們的預期壽命。上世紀20年代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為56.4歲,而如今美國人的預期壽命接近80歲,抗生素在這其中功不可沒。

一個意外發現改變了人類感染性疾病的結局。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1938年,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裡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

弗萊明將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準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裡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裡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部門提高到了40部門。

1941年前後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裡與生物化學家錢恩實現對青黴素的分離與純化,並發現其對傳染病的療效,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

美國製藥企業於1942年開始對青黴素進行大批量生產。到1943年,製藥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藥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

1943年10月,弗洛裡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約。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

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到1944年,藥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因這項偉大發明,1945年,弗萊明、弗洛裡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黴素、雷達和原子彈齊名為二戰最偉大的三個發明。

1945年,英國化學家霍奇金(D.C.Hodgkin)用X射線衍射法測出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

1944年9月5日,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黴素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

抗生素不但廣泛的應用於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應用於腫瘤放化療中感染的防治。此外如器官移植、關節置換、心臟手術都離不開抗生素的使用。之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的犧牲,如果那時候有抗生素,也許就不會因為手術中一次意外的劃傷而最終導致死亡。

超級細菌--全球性的危機

然而就像青黴素的發現在1929年被發表後的10年內無人重視一樣,弗萊明院士在1945年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中發出的警告同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被人們重視。它就是——抗生素耐葯(超級細菌)!今天它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危機。

1929年弗萊明發表論文中葡萄球菌被青黴菌釋放的某種物質溶解

弗萊明在諾貝爾獲獎獲獎演講中就警示了抗生素濫用可能存在的危害。他提到在實驗室中如果沒有給細菌暴露在足夠濃度的青黴素下,細菌不但不會被殺死而且會產生對青黴素的耐葯。

1929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1940s首次使用青黴素;

1940s中期出現青黴素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

1950s早期青黴素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開始流行;

1950s末首次使用甲氧西林;

1960s初出現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1960s末在美國發現MRSA;

1980s初出現MRSA導致的中毒休克綜合征;

1990s初出現社區獲得性的MRSA(CA-MRSA);

1990s末CA-MRSA在美國出現;

2000s出現耐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

上世紀40年代青黴素的臨床應用開啟了人類的 抗生素時代,但幾乎在同一時期也發現了青黴素 酶,即已認識到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後 者可以是天然固有的或獲得性的。如今僅約70年時 間,細菌抗生素耐藥性已嚴重地威脅著感染性疾病 的治療,並成為全球醫學、公共衛生、食品安全及 環境領域等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細菌多重 抗生素耐藥性的全球出現與人類有限的新型抗生素 研發能力的矛盾現象已引發了社會對後抗生素時代 來臨的擔憂。(李顯志.抗生素耐葯基因古老起源與現代進化及其警示[J].中國抗生素雜誌,2013,(2):81-89.)

細菌耐藥性可分為固有耐葯(intrinsic resistance)和獲得性耐葯(acquired resistance)。固有耐藥性又稱天然耐藥性,是由細菌染色體基因決定、代代相傳,不會改變的,如鏈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天然耐葯;腸道G-桿菌對青黴素天然耐葯;銅綠假單胞菌對多數抗生素均不敏感。獲得性耐藥性是由於細菌與抗生素接觸後,由質粒介導,通過改變自身的代謝途徑,使其不被抗生素殺滅。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β-內醯胺酶而耐葯。細菌的獲得性耐葯可因不再接觸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質粒將耐葯基因轉移個染色體而代代相傳,成為固有耐葯。

細菌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持續增長,但新上市抗生素數量卻持續下降.抗生素耐葯基因(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ARG)和抗生素耐葯菌感染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因此,需要多方面聯合採取措施來應對AMR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包括創新生物醫藥、改善抗生素使用和抗生素耐葯監測系統、減少抗生素耐葯基因產生速度、阻止健康護理相關感染和多重抗生素耐葯菌傳播與擴散、開發微生物學快速診斷方法與設備、減少臨床和獸醫抗生素濫用等.慶幸的是,AMR已受到各國政要、科學家和企業家等的高度重視與支持,相信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問世和管理新措施的不斷頒布,AMR問題一定會得到控制和緩解.(尹業師,陳華海,曹林艷, 等.細菌耐藥性應對策略研究進展[J].生物工程學報,2018,(8):1346-1360. )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的清單

排第1位的是碳青黴烯類藥物耐葯的鮑曼不動桿菌(CRAB)。CRAB是更加嚴重的全球性超級細菌,除去南極洲其它六大洲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醫院裡都有它的存在,它是監護室的噩夢。

監護室的噩夢-多耐葯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幾乎全部分離自醫院環境,偶爾分離自土壤及水標本中,他的自然棲息地仍不明確。

鮑曼不動桿菌耐葯已經成為了全球性問題,世界七大洲只有南極洲沒有分離到多耐葯的鮑曼不動桿菌,碳氫霉烯類藥物耐葯鮑曼不動桿菌位列世界衛生組織「新型抗生素研發重點病原體清單」中第一位

人類將面臨無葯可用,超級細菌將成為人類的「終結者」。

濫用抗生素將產生末日細菌,最後人們將無葯可用?科學家發出警告

而中國無論是年抗生素使用總量還是人均抗生素使用量都位列全球第一。面對超級細菌中國面臨著異常嚴峻的形勢。中國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採取諸多行動來揭製細菌耐葯。

2010年不同國家抗生素使用情況和2030年預測使用情況

細菌耐葯防控 中國在行動

@臨床呼吸道疾病專家 鍾南山:必須要懂得合理用藥

@微生物耐葯防控專家 吳永寧:抗生素是戰略資源

@臨床感染性疾病診療專家 劉又寧:愛護抗菌藥物

@微生物耐葯防控專家 倪語星:規範送檢 監測耐葯

@臨床微生物學專家 徐英春:加強感染專業發展

@重症醫學專家 邱海波:耐葯防控 深入人心

@臨床感染性疾病診療專家 王明貴:藥用對 藥用好

@醫院感染治療與防控專家 胡必傑:感染需要正確診療與防控

抗生素耐藥性是對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脅。

抗生素耐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耐藥性(即抗藥性)的一種。指原來對某抗生素敏感的生物(尤為病原微生物),經突變後,變成對其高度耐受的特性。

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正採取行動監測耐藥性傳播問題。

專家建議耐藥性監測的數據應該保存,並共享,以便能夠發現更有價值的資訊。

耐藥性的產生和我們大量的給動物服用抗生素有很大的關係,

感控相關文章,歡迎點擊查看

  1. 感控的價值在那裡?如何讓更多人認識到感控的價值?

  2.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3. 如果細菌肉眼可見,你還認為感控無關緊要嗎?

  4. 當感控傳播遇上移動互聯網

  5. 輿論風暴中的疫苗事件和每個醫務人員都密切相關

  6. 感控30年,100多項感控相關法規、國標、行業標準居然全收錄了

  7. 細思極恐,口腔器械不消毒,或致上萬人感染愛滋病?

  8. 感染控制竟然是這樣的一場戰爭!

  9. 乾淨的手--健康的秘訣,洗手,每個人都應該關注



本公眾號文章皆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部門或部門,部分轉載均標明出處。平台致力於提供有價值的原創醫管資訊,願與關心醫院科學管理的朋友,一道學習,共同進步,推動醫院管理職業化發展。關注公眾號有禮了,全套《醫院管理學》課件免費送。

歡迎加入醫管交流qq群 428453416(備註「姓名+部門」)。免費下載1G醫管資料。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直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