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清朝政務做出極大貢獻的徐景澄,為何被慈禧殺害

通常人們把歷史上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敢冒殺頭之罪直言諍諫,而又廉政愛民之官,或不怕犧牲,率軍英勇殺敵保衛祖國之將稱之為忠臣。對那些為了個人或少數人的利益,阿諛逢迎,欺上瞞下,貪生怕死,賣主求榮之徒叫作奸臣。

清朝光緒年間有一位大臣,在任期間,恪盡職守,憂國憂民,做了許多有益於國家和百姓的好事,就是這樣一位忠臣,只因說了一句實話,被慈禧太后下令殺害,他就是清光緒年間被譽為“庚子五忠”之一的許景澄。許景澄為什麽被殺,其真相如何,那就讓我們對他的為官歷史作一深入了解。

圖1 許景澄(1845年—1900年),世稱許公

許景澄出生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浙江嘉興。同治七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後授四川、順天等鄉試主考官。光緒六年(1880年),許景澄任清廷駐法、德、奧、荷、意五國大使,後改任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光緒十六年(1890年)沙俄趁中俄邊界不清之際,派兵進入中國境內,企圖侵佔我國領土。許景澄代表清政府同蠻不講理的沙俄進行談判,經過力爭,議定解決了中俄邊界問題。此舉得到了清政府和國人的讚許,為此許景澄被擢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和中東鐵路督辦。

許景澄在駐德國公使期間,為清朝組建北洋艦隊,協助購買了五艘德國戰艦和魚雷快艇,甲午戰爭後他又督辦購買德國三艘巡洋艦,還編譯了《外國師船表》供我國海軍參考,同時向朝廷上疏海軍應辦事宜,加強大沽口防衛及膠州灣建設海軍基地的具體主張,為清廷海軍建設做出了極大貢獻。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大清戰敗,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引發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許景澄積極邀請沙俄,聯合法、德等國聚力相爭,脅迫日本退還了遼東半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國還遼事件”,這其中許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圖2 三門灣 地圖

許景澄還在“三門灣事件”中做了一件維護清朝主權的好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意大利向清朝提出租借“三門灣”,企圖將浙江省劃為他的勢力範圍,並派六艘軍艦來華下達“美敦書”(最後通牒),對清政府進行恫嚇。當時徐景澄正養病在家,應召處理此案。許景澄到任後,嚴厲駁斥意大利來使的無理要求,並聯合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等上書朝廷,陳述利害,使清廷膽壯的退回了“美敦書”,意大利見清朝態度強硬,因此未敢再動。“三門灣事件”處理得當,維護了大清領土的完整,許景澄功不可沒。

從以上事例來看,許景澄算得上是一位被朝廷所器重的忠臣,他又因為什麽得罪了慈禧,招來殺身之禍呢?這事還得從對“八國聯軍”開戰和“義和團”運動說起。

圖3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戊戌政變”後,光緒帝失權,慈禧又開始“聽政”。隨著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擴大,直隸、山東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幟聚眾鬧事。為永久掌握朝政大權,慈禧於1900年(農歷庚子年),欲廢光緒帝,另立新君。此舉遭到列強的一致反對,同時要她“還政於帝”,對此慈禧極為不滿。在主戰派的慫恿下,慈禧承認了義和團的“合法”性,利用他們來打擊洋人。

義和團進京後首開戰釁,攻使館、燒教堂、驅殺洋人和教徒,一時間京城混亂不堪,局面難以控制。尤其在主戰派端郡王載漪的指使下,殺死了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引起列強陳兵天津並炮擊大沽口進行報復。事件發生後,許景澄非常擔心,上書慈禧:圍攻外國使館,殺害公使不符合國際公法,絕不能採用激怒各國的做法。認為解決的辦法應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還”。是說:兩國之戰不殺來使,應保護駐華使館,讓他們“下旗”獲得生命安全。如果這時慈禧能認真考慮許景澄的意見,適當處置,局面還可控制。而慈禧不以為然,任憑形勢發展,進而決心要對“八國”開戰。

圖4 1900年美國海軍等八國聯軍以解救被義和團控制的1700名西方傳教士為名入侵北京

6月17日慈禧召開禦前會議,討論對八國宣戰問題。光緒帝一直反對對外用兵,可朝臣們畏懼慈禧的淫威都不敢發言。眼看對八國開戰的決議已成定局,光緒帝焦急地走下龍椅拉著許景澄的手說:“你做駐外使節多年,對西方比較了解,說實話大清國能否戰勝列強?”許景澄聽了心裡非常難過,流著眼淚說:“皇上要我說實話,我不敢欺騙皇上,據臣所知,其任何一國的實力都在大清國之上,對八國用兵須格外審慎。”慈禧聽後勃然大怒,命衛士將許景澄押入大牢,聽侯審處。

會後,清廷宣布對列強開戰,不久清朝戰敗,慈禧攜光緒帝倉惶西逃避難。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燒殺掠搶,無惡不作,並二次洗劫了圓明園。慈禧采取妥協態度,命大臣向列強求和,並簽訂了喪權不平等的《辛醜條約》,對八國割地賠款,致使大清主權盡喪,頻臨崩潰的邊緣,這是後話。

圖5 各國在《辛醜條約》上的簽署

7月28日在與八國聯軍開戰期間,清廷以“勾結洋人,莠言亂政,語多離間”的罪名判處許景澄死刑。許景澄臨刑前仍擔憂國政,對身邊的人留言:“各國聯軍行將入都,事不可堪問矣,日後和約之荷不待言,君等當預籌之。”又恐他死後洋人賴账,交代家人把存在外國銀行的銀子全部取出,獻給國家籌建京師學堂,即今北京大學。不久,許景澄 同太常寺卿袁昶被清廷殺害。

許景澄蒙冤將被殺之際,還為國家的未來擔憂,並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全部獻於國家辦學,真乃一代忠臣。許景澄、袁昶和同期被害的戶部尚書立山、禮部尚書聯元、兵部尚書徐用儀,被後人稱為“庚子五忠臣”。

圖6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1908年),即 光緒皇帝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光緒帝為冤死的許景澄等五位忠臣平反,許被追諡為“文肅”,安葬在浙江杭州的西湖邊,同時朝廷賜允建造“浙江三忠祠”(許、袁、徐),以褒獎他們的忠烈義舉,讓人們永遠祭祀這些忠臣良將。正是:

自古忠臣敢諍諫, 憂國憂民是良賢。

慈禧僭權施淫威, 許公雖卒後人讚。

文:穆炳森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