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宮闈守護者:古代西方世界,也曾有過數目龐大的宦官群體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麽看古代的宦官制度?

作為主流性別外的一個群體,宦官長期存在於很多文明的帝國之中。除了中國、埃及、亞述和波斯等國,歐洲從羅馬帝國後期開始也出現了專業宦官。此後的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也有過數目龐大的宦官群體。他們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在兩大主要性別之間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

東方起源

宦官制度最早起源於兩河流域

不論是以上的哪個古代文明,使用宦官的邏輯多多少少有相通之處。除了宗教原因製造的閹人,宮廷中的宦官都是君主集權制度的產物。君王既要用人,又要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力不受侵犯,所以需要一些具有隔離性、在宮廷中缺乏權威的臣仆。

這些人最好是出身低下,來自於奴隸或者戰俘群體,且在宮中無人相應。因為被除去了男性器官,所以攻擊性大減,變得容易指揮或者操控。各個古文明都發現,男性在被去勢之後,第二性征會出現退化。包括皮膚變得細膩但是更易起皺,骨骼疏松和駝背。聲音變尖、肌肉部分退化或松弛,容易極胖或者變瘦等等。波斯人就認為,去勢後的男人更容易控制。一些古文明還認為閹人不受性欲的衝動玷汙,其實更加純潔,更能服侍有神性的君主。所以在這類地區,不論是在內宮或外朝的王室成員家中都可以發現宦官。他們的角色從私人侍從到重要行政或軍事官員。也可能在私人住宅中用做仆人,甚至也作為一種宗教聖職業存在。

古埃及也是使用宦官的集大成者

在東方,宦官作為宮廷奴仆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同樣在古埃及,因為原始醫學比較發達,所以有一套自己的去勢術。手術基本由僧侶執行。先用細長的韌線綁住上下兩個隱私部位,再用毛巾包住。等被去勢對象昏迷以後,用利刃將性器官連同毛巾一同割掉。隨後以熱油和灰止血,用細棒插入尿道以防傷口堵塞。這一做法持續了較久的時間。

此後的亞述帝國同樣有類似記載。更晚的波斯帝國也將這一習俗繼承,並將暴行強加於原來的巴比倫和亞述,還用希臘人的俘虜來作為宮廷奴仆或者特殊性伴侶。現代的英文裡宦官enunch就來源於古希臘語,詞根來源於希臘語中的床,原意為"寢室的保護人"。這個詞被用來指任何無生殖能力的人,不論他是後天被去勢,還是出生就生殖器畸形。其實暗含的意思除了不生育,還有失去男性氣質。

亞歷山大大帝就將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宦官巴高斯收為己用。到了希臘化時代,托勒密埃及和東方的希臘化國家也都繼承了這一習俗。比如在公元前48年殺死龐培的元凶,就是托勒密十三世的宦官侍從伯狄諾斯。在米特拉梯六世統治下,本都王國的宮廷用度也都是由宦官打理。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亞歷山大大帝和巴高斯

傳入歐洲

古典歐洲一貫對宦官持抵製態度

相比之下,古典歐洲的希臘羅馬人對宦官本身持排斥或者拒絕態度。在城邦時代的希臘,除了少數人不幸淪為波斯宮廷的閹豎外,基本上只有宗教信徒之間有小範圍存在。因為在觀念上,大部分希臘-羅馬人覺得宦官制度非常變態。早期的羅馬甚至專門立法,嚴謹男性公民去勢。

羅馬人國真正使用閹臣,開始於帝國晚期的戴克裡先時代。此時的羅馬已經受到東方化影響,並將宦官傳統一直持續到 15 世紀。由於基督教興起後排斥奴役基督徒,所以早期的東羅馬宦官大都是外族。比如查士丁尼統治期間,君士坦丁堡宮廷的宦官主要是來自黑海沿岸的阿巴斯基亞。當地部落民眾,經常挑選出外表漂亮英俊的人作為宦官。他們的統治者會揀選出漂亮的男孩來去勢,還要殺掉他們的父母以免除後患。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去勢手術

中世紀的西歐也不存在宦官制度,只有極少數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去勢。當時的去勢群體,主要是宗教的狂熱修士,或者是犯了守貞戒律的修道士。以及南歐教堂裡的閹人冒險聖歌者和極少數戰俘。

美劇《權利的遊戲》裡慘遭宮刑的席恩-格雷喬伊,就是典型的中世紀閹人來源。但只有像西西裡島這樣受拜佔庭影響的地區,才存在相對普遍的宦官群體。更靠東方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人也會學習拜佔庭,去勢那些對王位有野心的篡位者。但在封建制度成熟的地方,基本上不會大量製造去勢的男性。這是因為在各個小封建政權裡,人力資源非常寶貴。去勢意味著斷絕生育能力,不利於人口增長。而且去勢導致男性性征的減退,意味著戰鬥力和勞動力的喪失。

慘遭宮刑的席恩就是代表了中世紀歐洲的極少數

到了9世紀後,東羅馬帝國的希臘人開始去勢自己的孩子成為宦官。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頒布法令,讓有幾個兒子的家庭,應該有一個淨身為宦官。在安納托利亞的帕夫拉戈尼亞地區,當地在有幾個孩子的情況下經常去勢其中的一個男童為閹人。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成為宦官是以犧牲男性的生理性別為代價,可以獲得貴族式的生活、教育和保護。所以一些平民樂於這麽做,在不會斷子絕孫的情況下,還能為家族獲得一些上升的空間。

中世紀歐洲的閹割工具

除了平民,一些貴族家庭也對去勢自己的某一個男性子嗣是毫無負罪感。因為閹人被認為是毫無欲望,不會危及紫宮寶座的。但他們男性性征退化的身體,又能為接近女性貴族提供便利。所以能遊走於后宮和皇帝之間,成為寶貴的信息源。

權力的遊戲裡的瓦裡斯,原型就是拜佔庭宮廷的宦官。正是如此,10世紀的阿拉伯作家馬蘇迪就明確記載,希臘人會像中國人一樣,去勢自己的孩子為閹人。

權力的遊戲裡的瓦裡斯就有濃厚的東方文化特點

阿拉伯-奧斯曼傳統

奧斯曼宮廷是宦官在歐洲的最後陣地

作為希臘-拜佔庭文化和突厥文化的整合者,奧斯曼帝國在接受了官僚體系和文化傳統的同時,也順便接受了宦官傳統。早在13世紀的安納托利亞東部,各個穆斯林勢力都會使用宦官為自己服務。出身希臘和亞美尼亞的宦官,遍布活躍在各個突厥小國的朝廷。除了少數人的職責是教士和教師外,主要都是宮闈中的仆人或孌童。

在1517年之前,奧斯曼帝國宮廷閹人的主要來源是希臘、巴爾乾基督徒還有高加索地區的白人。在這幾個族群中,奧斯曼人對希臘青年和高加索地區的少年情有獨鍾。特別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地區。作為拜佔庭帝國宦官傳統的延續,這些來源豐富的宦官主要由老宦官培養帶領,伺候后宮嬪妃的起居生活,較少乾預政治事務。相比於出身高貴或者出身殷實的近衛軍少年,這些白人宦官主要是戰爭中的年輕俘虜,或者購買來的奴隸。

黑奴後來居上 成為奧斯曼宦官的主力

但在奧斯曼帝國征服埃及後,開始與更南邊的基督教國家埃塞俄比亞接壤。差不多從16世紀末開始,白人宦官的比例出現下降,黑人宦官的數量開始大幅度上升。除了成本問題,主要原因是乎奧斯曼世紀帝國對於黑膚色和白膚色的理解,以及奧斯曼統治精英對於“非我族類”的刻板映像。因為長期的混居和混血,讓土耳其人和遇到的希臘人、斯拉夫人的區別逐漸縮小。但在大肆擴張中遇到的其他長相、膚色的人種,都被奧斯曼統治精英們以自己的標準加以評價,指指點點。

當時的奧斯曼精英們宣稱帝國繼承了東羅馬。無論是血稅出身的前基督徒還是奧斯曼人,都喜歡自稱羅馬人。因此形成了淺膚色意味著智慧和優雅,深膚色意味著野蠻和粗魯的固有想法。這樣的表述在當時的宗教、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多數奧斯曼帝國的臣民,都不喜歡被稱為深膚色。阿拉伯奴隸貿易,則讓帝國接觸到了來自撒哈拉以南和東非的黑奴。奧斯曼人覺得這些人散發著動物般的氣味,力氣大但是身材比例粗狂。但在去勢後,就會變得失去攻擊性、吃苦耐勞。言下之意就是這些非洲人是天然的奴隸。

常伴嬪妃左右的黑奴宦官

相比之下,很多基督徒出身的白人閹人在宮廷中待久了。為了謀求進用,可能會自願或者被蘇丹強迫改信伊斯蘭教。但是這就與穆斯林不得奴役穆斯林的傳統相違背,而且這些白人在長相上比較俊美,更接近作為統治者的"羅馬人"。所以奧斯曼人將非我族類的黑人視為新的潛在閹人供應者。

但在奧斯曼黑人宦官之中,埃塞俄比亞人又對其他黑人存在歧視。他們聲稱自己是示巴女王后裔的他們,堅持自認為有別於周邊的黑人,在長相和文化上高出周邊一等。他們的母國也長期同周圍部落交戰,並將抓捕的黑人趨勢,作為奴隸販賣到埃及等地。

奧斯曼土耳其的最後一個太監

一直到19世紀,世界範圍內興起了廢除黑奴貿易風潮。奧斯曼帝國也在馬哈茂德二世的統治下,從紙面上廢除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同時消亡的還有更加不人道的宦官制度。在如今的土耳其語境下,宦官已被用來諷喻統治者身邊的核心小圈子。至於更東方的清朝,則要等到20世紀初的王朝覆滅才斷絕宦官傳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