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份外賣引發的“三公里”服務燒錢大戰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這是一場圍繞商家和消費者需求的無限戰爭,一旦開始,沒有終局。

作者 / 項也

來源 / 不凡商業(ID:bufanbiz)

無巧不成書。

8月23日晚間,新一季度的阿里巴巴財報顯示,餓了麽和口碑正式合並,新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控股公司。新公司已經獲得包括阿里、軟銀等超30億美金的投資承諾。

消息宣布的當天,正是美團點評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的日子。最新分析顯示,美團IPO至多籌集45億美金,估值在455億美元~547億美元之間。

同樣是8月,同樣獲得巨頭加持的,還有達達-京東到家。8月9日,達達-京東到家正式宣布獲得由京東和沃爾瑪共同投資的5億美金新一輪融資。

合並、融資、上市,熱錢不斷湧來,密集砸向本地生活——一場圍繞用戶周邊三公里的戰爭,狼煙再起。

這並非是新賽道。如果從餓了麽VS美團外賣算起,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5年。如果算起口碑VS大眾點評的本地生活分類資訊之爭,這場仗的歷史則已經長達12年之久。

“本地生活對阿里是非常重要的入口,阿里從實物電商到數字電商,再到本地服務電商,是一脈相承的”。此前,阿里集團副總裁、餓了麽CEO王磊在接受採訪時說道,“阿里投入無上限”。

顯然,這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對於阿里而言,這一仗不想輸,要錢給錢、要流量給流量——30億美金“重倉”餓了麽和口碑新公司、淘寶首頁上線餓了麽頻道、聯合餓了麽共同推出超級會員(88VIP)等等。

而對於美團、達達-京東到家,以及更多的後進者,更是輸不起。對他們來說,三公里的業務,幾乎是他們的全部。收摩拜、做計程車、深耕商戶端,美團在突圍。

三公里,既是餓了麽、美團外賣的配送半徑,也是不少消費者從家到街邊小攤、地鐵站、購物中心等能接受的心理邊界。

而對於本地生活服務者,三公里更像是一個巨大的燒錢機器,一個縱使巨頭也難逃的普眾修羅場。

1

初戰:始於外賣的流量之爭

無疑,餐飲是本地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美團招股書顯示,2017年,美團營業收入為339億元,餐飲外賣貢獻了其中62%的營收,到店業務佔到了15%左右的營收貢獻。

餐飲高頻、剛需,市場巨大(2017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達到了3.9兆)。因而,無論餐飲外賣,還是到店,都是頗為巨大的流量生意——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餓了麽外賣平台、已經累計用戶超過2.6億。而美團招股書顯示,美團2017年累計交易用戶達3.1億,幾乎佔據了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樣,兩者在月活躍用戶上,都在數千萬級別。

巨大的外賣流量平台,給了美團和餓了麽用高頻收割低頻的機會——由餐飲切入商超、便利店、生鮮水果、鮮花、醫藥等品類。顯然,不論美團還是餓了麽,絕不僅僅囿於外賣平台。

美團閃購就是案例之一。今年7月,美團正式上線美團閃購,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服飾等眾多品類,為用戶搭建30分鐘到家、24小時不間斷送貨的生活賣場式服務。目前已經入駐的品牌包括:7-11、羅森、家樂福、世紀聯華、海瀾之家等。

本地生活之爭早已不再僅僅是外賣之爭,開始延伸到更多的零售領域。打開了餓了麽或者美團,可以點外賣,還可以點零食,喝咖啡,買水果,買紙巾,甚至,買衣服。

線下實體零售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

8月2日,星巴克咖啡宣布與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全面戰略合作。依托餓了麽物流配送體系,正式上線餓了麽外賣平台。要知道,這是這個40多歲的全球品牌第一次開啟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服務。“中國將成為星巴克全球第一個實現星巴克體驗全太空(第一~第四太空)貫通的市場。”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在採訪中表示。

同樣作出巨大轉變的還有名創優品。此前,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時怒懟,“未來3~5年電商會死一大片。”今年4月,名創優品低調上線京東到家,試水不錯後,名創優品已經陸續上線了達達-京東到家、美團閃購、餓了麽等平台。“我們的目標是今年年底線上訂單做到500萬。”

2

關鍵一役:供給深耕,從搭台到賦能

可以說幾大巨頭在高頻生活服務——外賣領域經歷了初戰,各自囤積了優勢地盤與用戶群。但是後面圍繞整個生活服務場景展開的激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如果說流量端的爭奪可以通過燒錢和補貼的方式,那麽供給側可能就需要更多的、細致的深耕,僅僅作為單純的平台可能已經不足以支撐巨頭們進入第二輪角逐。

在本地生活電商發展這麽多年以來,高頻剛需的領域基本完成了從線下搬到線上的過程——2017年美團的活躍商家數量是440萬個商家,大約是淘寶入駐商戶的一半。

而現在到了變革的時刻。假設將平台和商家看做是一場聯袂演出,如果平台僅僅還是搭台子、找商家出演,那麽對於商家來說,無論是面臨一超多強、還是兩強相爭的平台格局,只要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反而都有周轉騰挪的太空,而平台則並非稀缺資源,淪為“打工者”。

平台需要完成角色的轉變:從搭台者到賦能者。這意味著模式更重,但也更為深度的綁定了商戶端。

一個例子是,口碑在嘗試的智慧餐廳。今年1月,老字號五芳齋在杭州開出了第一家由口碑和品牌方共同打造的智慧餐廳,通過數字化驅動、全管道售賣、智能硬體等營運方案單店收入提高了40%,人效提高了3倍。五芳齋試驗成功後,味多美、肯德基、黑瀧堂、滿記甜品等都加入了合作的行列。口碑CEO范馳透露,“要向100萬家餐飲店輸出智慧餐廳解決方案”。

同樣,美團也在商戶端做深耕。美團招股書顯示,美團將通過向商家提供廣泛的解決方案,助力生活服務業實體經濟轉型更新。這些具體的解決方案包括——精準在線行銷工具、高效的即時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基於雲計算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聚合支付系統、以及供應鏈和金融解決方案。

達達-京東到家與山姆會員店的合作也頗具賦能者角色。今年4月,達達-京東到家與山姆會員店達成戰略合作,除了常規的平台入駐外,山姆會員還與京東到家共同在選址、物流、技術和倉儲管理等方面合作。通過達達-京東到家的大數據,為山姆會員店建立了多個倉儲基地、聯合推行線上版的小包裝等等。

3

無限戰爭:本地生活的多維化生存

戰爭遠未結束,或者說,才剛剛開始。

本地生活是一個十兆級別的市場。艾瑞谘詢數據顯示,2017年,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是18.4兆,預計到2023年,這一市場規模大約會到33.1兆元,平均增速達10.2%。

顯然,一家很難“獨吞”。而現有的玩家已經是巨頭級別,很難像新晉獨角獸那樣通過資本並購而形成寡頭局面。 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領域不斷還有新的挑戰者。

對於三公里的巨頭們,需要面對的,一方面要遭遇品類上的挑戰,不斷拓品類既容易帶來流量失焦、也很難拓展所有品類;另一方面,還要適應消費者不斷變換的需求、流量形式變遷等等。

一個例子是,社區+拚團形態的突然爆發。

社區拚團模式,主要是以社區微信社群(一般由寶媽組織建群)+拚團模式,在過去不到兩周時間內,已經有近10家宣布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5億人民幣。

消費領域有一條鐵律:離消費者越近,機會就越大。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三公里的本地生活電商是對整個電商的一次“更新”:這種更新不僅僅體現在消費者體驗上,比如半小時就能到家;也體現在資源的周轉和利用率上,降低損耗、提升效率。

如是理解,那麽,社區拚團似乎比三公里更具備終局的屬性。因為社區離用戶更近、更具有情感和社交基礎。

社區拚團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者。本地生活電商的巨頭們,不僅要隨時提防著同量級的競爭對手的發力,還有面對著包括社群拚團、生鮮電商、中小品類平台等眾多的挑戰。

這是一場圍繞商家和消費者需求的無限戰爭,一旦開始,沒有終局。

你對“最後三公里”有什麽看法?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彩蛋:

企鵝數錢小程式已上線!

用最洋氣的姿勢掃遍國內外融資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