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色山茶花開了,但世間已無他

Karl Lagerfeld離去了,

大師謝幕,

但經典永存。

編輯總監Angelica Cheung

張宇的話

這一期我們致敬Karl Lagerfeld。三代超模,Karl三個時期的繆斯Claudia Schiffer,Sasha Pivovarova以及Grace Elizabeth一起登上封面,演繹剛剛離開我們的Karl過去三十多年來的經典作品。封面上的三套衣服分別來自Karl於1983年創作的首個Chanel系列、1986年和2003年的高定作品,內頁大片也涵蓋了不同年代的設計,包括本季的最新系列。同時我們還製作了一個44頁的具有收藏價值的特輯,作為向這位我們尊敬崇拜的時裝巨匠的致敬。

攝影:Camilla Akrans

造型:Daniela Paudice

從這次拍攝的典藏設計中可以看到,哪怕是Karl三十多年前的創作,放到今天看也仍然是很現代、摩登、不過時的作品。我深刻體會到,Karl作為Chanel設計師的偉大貢獻在於他既尊重Coco Chanel所賦予品牌的DNA,也能為其與時俱進地注入新元素,使得Chanel的風格本質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煥發活力。他從沒有刻意地留下Karl Lagerfeld的個人痕跡,然而正因為三十多年來的堅持,大家已經覺得Karl就是Chanel,他的匠心與這個品牌融為一體。現在很多年輕設計師進入時裝屋之後就大刀闊斧地改革,其中有些也有非常好的成績,但我仍然非常欣賞像Karl這樣用三十多年時間為一個傳奇品牌潛移默化地注入新的活力、與品牌共生融合的精神,這種毅力和源源不斷的巧思其實更難能可貴。這對於我這個承擔傳承VOGUE這個經典品牌,同時不斷在數位時代與時俱進的《VOGUE》主編來說,有特別的共鳴。

在封面拍攝現場和三位超模、

攝影師Camilla的愉快瞬間

我認識Karl Lagerfeld有十幾年了,期間有機會跟他合作過幾次,每次他的身份都有點不同:作為Chanel的設計師、Fendi的設計師,插畫師以及攝影師。

從過往的交集中,Karl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並且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是他面對生命的態度。他視生命為一場精彩的旅程,在其中不斷地遇見、學習、經歷各種新事物。他對生命充滿熱情,每當說到他腦海中的想法的時候,更是整個人散發著能量和光芒。他在巴黎做秀前,經常會邀請我和他相熟的一些朋友去看他試裝,中間會問我們對造型的小意見,還會隨便聊聊天。其中一次這樣的聚會時,他告訴我他總是同時在閱讀不同題材的七、八本書,我順口問他看那麽多書會不會有興趣寫自傳,他回答說他這麽忙,哪裡有時間去回顧過往,他對於創造未來的興趣遠遠超過記錄已經做過的事。這種“時刻著眼未來,不懷緬過去”的態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自然而然地也成為我自己的座右銘。

每次在人群中看到我,Karl都會喊:“Madame Cheung!”早年我對這稱呼還有點不習慣,覺得那應該是對更年長女性的尊稱,而我還很年輕。後來我慢慢了解到,那是Karl對我帶領VOGUE團隊不斷創造新的成績,在國際上贏得業界尊重的一種肯定。記得有一次見面時Karl直接告訴我,他很佩服我們在時尚行業剛剛起步的中國能夠做出這麽高品質的《VOGUE》雜誌,並在國際時尚界這麽快獲得這麽多的尊重。能得到一位影響業界逾半個世紀的前輩的讚賞,使我深感榮幸和感動。現在,每當聽到有人喊“Madame Cheung”,我就會會心地微笑,思緒立刻回到這位老前輩、老朋友,我永遠的偶像。

編輯總監Angelica Cheung張宇與Karl Lagerfeld

《Vogue服飾與美容》雜誌上市之初,我在接受國外媒體訪問的時候也常提起Karl,在形容中國時尚發展的速度之快時,我總愛說中國在短短幾年間便在時尚領域從Karl Marx年代跳躍到Karl Lagerfeld年代。這除了是一句風趣的話,也真實地反映了我們這代人經歷的變化,我們的童年時代沒有時裝這回事,而這十幾年我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和時裝界最出色的人物打交道,包括Karl Lagerfeld。

Karl在中國也是一位先鋒,他是第一個在長城上做時裝秀的設計師,在十多年前這是個創舉。在長城上做秀需要解決的難題多不勝數,絕不只是讓模特在陡峭的石坡上安全走秀那麽簡單,然而Karl堅定的決心讓那場夢幻般的時裝秀得以實現。Karl的一生充滿了非凡的創意和想法,在時裝史上留下了自己一個不可磨滅的名字。

Karl生前活得豐富精彩痛快盡興,對得起自己,又啟發了無數身邊的朋友,然而一旦離去,他卻選擇了一個最為低調安靜的葬禮。這就是我認識的Karl,也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勇敢地擁抱生命,擁抱生活,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時代……像Karl那樣。

三代超模 重現芳華

在我們獨家策劃下,三代Karl Lagerfeld鍾愛的面孔,曾多次在秀場上展示他作品的Claudia Schiffer、Sasha Pivovarova和Grace Elizabeth相聚巴黎老宅,再度穿上我們從Chanel品牌傳承部借來的橫跨三十年的設計,向這位時裝巨匠致敬。

Sasha:刺繡夾克、半裙、禮帽 均為Chanel 2003年春夏高定系列

Claudia:黑色珠飾絲質長裙Chanel 1983年春夏高定系列Grace Elizabeth:白色連體褲Chanel 1986年秋冬高定系列

其余配飾 均為Chanel

Grace Elizabeth:飾藍色絲帶禮服、手環 均為Chanel 2005年春夏高定系列

藍色發飾 Chanel

Sasha:飾黑色領結絲質襯衫、黑色半裙、腰帶 均為Chanel 2001年春夏高定系列

白色禮帽、手鏈 均為Chanel

Claudia:飾黑色領結白色禮服、手環 均為Chanel 2010年春夏高定系列

發飾 私人物品

“Karl是時裝界的沃霍爾”

毋庸置疑,90年代稱霸時裝界的超模群體中,最讓Karl Lagerfeld傾心的就是Claudia Schiffer。

白色褶皺上衣、雪紡半裙

均為Chanel 2010年秋冬系列

拚色平底鞋 Chanel

飾金屬亮片黑色禮服裙 Chanel高級定製

羽毛頭飾 Chanel

回溯1989年,由攝影師Herb Ritts拍攝的英國版《VOGUE》封面剛剛出刊,而兩年前在家鄉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夜店被發掘的Claudia Schiffer接到通知,Karl Lagerfeld想在巴黎康朋街的工作室與她會面。那時Schiffer因有著年輕時碧姬·芭鐸般嫵媚性感的長相而為人稱道,但剛中學畢業出道不久的她私下裡是出了名的羞澀。

“Karl一下就讓我感覺很自在,因為我們一開始就用德文交流,”如今已48歲的Schiffer回顧道,“我們交談了幾次後,他就讓我試穿新的系列。次日,我們已經直接坐上車前往多維爾拍攝Chanel的1990年春夏系列廣告。讓我們變得更加親近是到了凌晨三點,只有我們兩人依然充滿活力——當然,Karl永遠是精力充沛,而我就是太激動了,享受每一秒。”

由Lagerfeld掌鏡,在意大利拍攝的Chanel 1993年春夏系列廣告

“他的作品跨越多種媒介……能有幸目睹他的創作過程真令人感動。”

在Claudia Schiffer的職業生涯中,Karl Lagerfeld似乎扮演著時尚教母的角色,讓這個害羞的小女孩蛻變成一位魅力四射的超模,就像一個發生在時尚界的童話故事。在追憶Lagerfeld的Instagram帖子上,Schiffer將他比喻為“我的魔法粉”。

“我覺得他是將這視為一個有趣的挑戰,”她補充道,“拍完幾季廣告,Karl試圖說服我去走秀,即便我之前說過那不適合我,我當時很年輕、很害羞。”在之前的很多採訪中,她都談到在那個時期是Lagerfeld幫助她變得更有自信。“他跟我解釋他要的不是當時T台上流行的優雅台步,而是更新穎的感覺,”她繼續說道,“他讓我假裝自己就是走路去上學,我就照做了。”

首次踏上Chanel T台的

Claudia Schiffer 1990年

Chanel 1993年春夏系列

攝影:Pool Arnal

與Karl Lagerfeld屢次牽手謝幕,不斷出現在Chanel廣告中,讓Schiffer在90年代初期成為時裝屋最具代表性的面孔。外加由Ellen von Unwerth拍攝的Guess牛仔褲廣告以及Versace、Valentino等其他品牌的走秀邀約,使她順利晉升為元老級的超模六人組成員之一。“那是從沒有過的一個時裝紀元,行業正在經歷一種變化,音樂、時裝、藝術愈發交織在一起,你可以伴隨Prince的音樂走在Versace的T台上,幾百位攝影師圍繞,然後突然看過去,發現Prince本人就坐在秀場前排。”

而正在重振Chanel的Karl Lagerfeld也同樣在借用大眾流行文化翻新時裝屋的風貌。“我經常把Karl形容為時裝界的沃霍爾,”Schiffer說道,“因為他的作品也同樣跨越多種媒介,他深諳攝影、藝術表達、明星文化與廣告之間的關係,能有幸目睹他的創作過程真令人感動,包括他是如何為Chanel、Karl Lagerfeld、Chloé、Fendi等創作非凡的時裝系列,並同時完成他所有的攝影作品。”

在Chanel秀場後台,1992年

攝影:Pool Arnal

在時裝秀之餘,Karl Lagerfeld拍攝的Claudia Schiffer也多到曾出版過兩本書,1995年的《Claudia Schiffer by Karl Lagerfeld》,以及2010年出版的《Claudia & Karl》。兩年前,在慶祝入行30周年之際,Schiffer也出版了自己的同名書籍。“當我篩選圖片時,在Karl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1992年和1995年的Chanel廣告,”她說道,“那些畫面和時裝有種簡潔的優雅,同時散發著強烈的自信與權力感。”

在Chanel的秀場上,1993年

攝影:Pool Duclos

與Karl Lagerfeld的合影,1995年

攝影:Ullstein Bild

為了這次《Vogue服飾與美容》的封面拍攝,Schiffer再度穿上了來自80年代的Chanel設計,依然容光煥發。“這是一種致敬,”她說道,“提醒大家Karl的設計如此美麗,即便他人已不在,但作品和影響力永恆。”這麽多年來,她也一直保持著與Lagerfeld的友誼和Chanel的淵源。即便她從90年代中期開始就極少走秀,但她逐漸轉型以前排嘉賓的身份開始出席時裝秀,也仍出現在了2008年和2010年的Chanel廣告中。

“我覺得Karl的作品不只一直在進化,還不斷地被重造,一季接著一季體現當下的時裝精神,他的視角是如此獨特。”她回溯數十年來所見證的Chanel設計時說道。進行這次拍攝的前一天,她在巴黎看了Karl Lagerfeld為Chanel所設計的最後一場時裝秀,就此作別一段長達三十年的友情。“很多人經常會被Karl嚇倒,但我很幸運,我認識的Karl非常敏感、溫柔、善良,他一直都照顧我。”

“我與Karl:創作者間的心意相通”

飾金屬亮片長裙、金色

寶石腰帶 均為Chanel 1996年春夏高定系列

“我就是我自己的繆斯。”這句話是作為超模的Sasha Pivovarova說的,也是藝術家Sasha Pivovarova說的。曾經抓住在後台等待上場的每一分一秒用來畫畫的她,如今已經在距離紐約市區兩小時車程的漢普頓擁有了一間窗明幾淨的畫室。畫室中堆疊著的畫布上最常見的形象是女孩,雪亮的雙眸與尖尖的下頜像極了她本人。儘管近年來已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藝術創作和家庭生活上,但這並不能掩蓋這位俄羅斯精靈系超模的輝煌過往。自2005年一經在T台亮相,Sasha便以其極具辨識度的外形成了眾多設計師爭相合作的靈感繆斯,而Karl Lagerfeld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位。兩人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1月,Sasha的第一季時裝周走秀起。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位於康朋街上Chanel的總部試裝的場景,我的經紀人將我帶上樓,一上去就看到Karl正穿著他代表性的套裝,戴著墨鏡,十分專注而投入地坐在那裡。我悄悄地走到他面前,他抬起頭來友好地盯著我,那一瞬間有一種自己在對的時間來到了對的地方的歸屬感。隨後,他拿給我一件灰色高領衫、粉色斜紋軟呢夾克和黑色褲子,讓我穿上試試,這後來順利成了我在Chanel 2005秋冬系列中亮相的造型。可以說,這一天是一段真摯的友誼和一場從未間斷的合作的開始。”

白色飾蕾絲褶皺夾克、半裙 均為Chanel高級定製

長款珍珠項鏈、飾寶石項鏈、花朵頭飾、白色緞面高跟鞋 均為Chanel

Lagerfeld曾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對於模特的看法,他在回答中也不吝對於Sasha的讚美:“相對於完美,具有辨識度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麽90年代的超模至今仍然活躍於公眾視野中,因為人們記得住她們的臉。再比如俄羅斯超模Sasha Pivovarava,人們看一眼就可以瞬間將她的樣子印在腦海裡。而當今的許多模特並不具備這個特質。”

而數次的開秀閉秀、親自掌鏡拍攝廣告、多次力邀合作也證明了他的話。2008秋冬高定系列發布會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有的模特都梳著統一的齊瀏海波波頭依次上場,只有Sasha一人披著由無數層薄紗堆疊而成的遮面頭紗,身穿全場唯一一身白色曳地婚紗,聖潔莊嚴地緩緩壓軸出場。這樣的“特殊待遇”足以表達Lagerfeld的鍾愛,也反映了Sasha在他心中極為特別的位置。

而最難得的是,Lagerfeld不僅對作為模特的Sasha大力支持,更是認可她作為藝術家的天賦秉性。儘管入行後她的畫作也曾被其他設計師收藏,登上時裝雜誌,被品牌邀請跨界合作,但她心裡始終認為,Lagerfeld是真正懂她的藝術的人。“他非常支持我的創作,我能感覺到他對我有著強烈的信心和發自內心的認同。我們經常交流藝術相關的話題,他還會特意給我展示他的手稿等作品。”

這樣的心意相通也成就了兩人多次的藝術合作。早在2009年,Lagerfeld就邀請Sasha為Chanel在她的故鄉莫斯科舉辦的一場秀創作插畫。而最令Sasha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0年前後,參與Chanel旗下的高級製帽工坊Maison Michel的一個項目”,“那次我不僅以一個模特的身份出鏡,Karl還邀請我作為畫家參與到廣告大片的設計與繪製當中。這樣的雙重認可令我激動不已,我花費了很多心思進去,最後的結果雙方也很滿意。”

Chanel 2008年秋冬高定時裝秀, Sasha身穿婚紗壓軸登場

攝影:Tony Barson Archive

Lagerfeld漫長的時尚生涯中留下了許多繆斯的身影,比如本次一起進行封面拍攝的,同時也是Sasha仰慕已久的傳奇超模Claudia Schiffer。但在這之中,Sasha Pivovarova在出眾的外表和獨特的個性之下,更是以其血液中流淌的藝術天賦,換來了與Lagerfeld的另一種特殊感情:創作者間的惺惺相惜。

在Chanel 2011年春夏系列的T台上

攝影:Michel Dufour

作為設計師或攝影師的Lagerfeld都深刻地嵌入了時裝史的歷程當中,每個人都對他的成就熟稔於心,而作為藝術家的他呢?或許Sasha可以給我們答案。“他巧妙的雙手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但這絕不僅僅是在時裝設計或攝影層面上的,他是個極其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的遠見、他的天賦、他的創想、他的正直與他的品位都令人難以忘懷。”

“我最驕傲的事是被稱為Karl的繆斯”

粉色飾花朵絲質裙Chanel 2012年秋冬高定系列

白色手環、粉色緞面高跟鞋均為Chanel

或許是不斷湧現的回憶無法隨著對話的暫停鍵一同戛然而止,當採訪問題都已一一認真作答完畢後,Grace Elizabeth停頓片刻後,提出自己還有一段話想補充:

“Karl點亮了許多人的生活。是他讓我更能與自己坦然相處,並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他的一件件傑作是時尚行業永遠無法抹去的印記。Karl是一名企業家、創新者、藝術家、喜劇演員、預言家,但卸下這些身份,他本質上是一個無比善良、有趣、貼心、充滿正能量的大好人。我對Karl和整個Chanel團隊都永懷感恩之心。與他的段段往事,將是我在未來的人生裡最值得分享給兒孫的美好記憶。”

白色薄紗花朵連衣裙 Chanel高級定製

銀色手環 Chanel

Karl Lagerfeld的突然離世讓整個時尚圈都措手不及,與他多多少少有過接觸的人們都紛紛取出自己珍藏的回憶,用飽含離愁別緒的傷感文字鋪滿為他送行的道路。作為Karl Lagerfeld新一代繆斯的代表,Grace與他相識的兩年間也積攢了許多難忘的時光。

回憶起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儘管已經時過境遷,Grace的言辭中仍難掩雀躍,“那是Fendi大秀前的面試現場,我遠遠看到他的那一刻瞬間體會到了緊張與激動並存仿佛追星般的感覺!他就在那邊靜靜地坐著,穿著他最標誌性的裝束。而輪到我走到他面前時,他十分平和地面帶微笑地看著我,那一刻,我的不安情緒瞬間被撫平了。”

這次短暫的接觸開啟了Grace的另一段精彩旅程,在Lagerfeld的欽點之下,從2017年開始,Grace幾乎沒有缺席過Chanel的每一場秀,其間更是登上了Lagerfeld親自掌鏡的2018春夏系列廣告大片,並在2018秋冬成衣系列秀上擔任開秀的重要角色。這樣的親密合作使她順理成章地與Luna Bijl、Lily-Rose Depp、Cara Delevingne等其他Lagerfeld鍾愛的年輕面孔,共同組成了他以自己的愛貓命名的“The Choupettes”繆斯團體 。

談起自己是如何揣測Lagerfeld心中“The Choupettes”的“入選標準”的,Grace毫不猶豫地說道:“個性。Karl鍾愛的每一個繆斯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我們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閃耀著,我想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Karl當然閱美無數,但他總能發掘外表背後更深刻的東西。”Grace的柔中帶剛、Lily-Rose小小年紀下的叛逆不羈、Cara對於傳統審美標準的大膽背離都成就了各自的繆斯身份。

在Karl Lagerfeld最後一個Chanel高定系列的秀場上

攝影師:Stephane Cardinale

從認識至今頻頻合作的兩人也稱得上熟悉,但在評價起這位老朋友時,Grace由內而外的崇拜仍大過其他感情。“一起工作時,我總是不停地問他‘你是怎麽想到這個主意的’‘這個系列的靈感來自於哪裡’‘這次拍攝的想法從何而來’……還有就是,從你站在他鏡頭前的那一刻起,他就總是有辦法在給你極大表現自由的情況下,準確迅速地捕捉他和品牌所需要的東西。有件事我至今仍覺得難以置信——我和他的第一次拍攝,第一下快門就鎖定了最終使用的那張照片。”

Lagerfeld鏡頭前的Grace Elizabeth

而本次與同為Lagerfeld繆斯的Claudia Schiffer和Sasha Pivovarova兩位超模前輩,一同身穿他曾經設計的高級時裝拍攝封面的經歷,也再度勾起了Grace的回憶,“和Claudia、Sasha一起工作,讓我想起了之前Karl為我和其他女孩共同拍攝的場景。和這次很像的一點是,他也是喜歡自然而非刻意的互動,喜歡看到女孩子們舒服放鬆、自由自在的樣子。”

對於模特來說,能被品牌或設計師冠以繆斯的頭銜可以說是對工作的最佳褒獎與終極肯定。入行進入第四個年頭的Grace自然也深刻地意識到了這點,“品牌能屢次地垂青於你是一件再有成就感不過的事。而於我而言,模特生涯最為驕傲的一件事,便是自己曾是Karl Lagerfeld的繆斯。”

這個瞬間,永不複返

不斷改變是Karl Lagerfeld的動力,85年來,他從未停下腳步,一直引領著時裝的節奏。

在第一場Chanel秀後的Karl Lagerfeld

1983年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曾寫道:“現代性,來自於捕捉那些瞬息萬變的事物,生存在那些流變、轉瞬即逝和可能性當中。”Karl Lagerfeld的時尚觀亦是如此。

“與Cristóbal Balenciaga、Christian Dior 甚至Coco Chanel不同,他對時裝的貢獻不在於全新輪廓的創造。”《紐約時報》的Vanessa Friedman在寫Lagerfeld的訃聞時總結道。於這位德國設計師而言,大師級的成就從不來自設計上的革新,而是不斷通過時裝對“何為當下”這一概念進行審視。1979年,Lagerfeld在一部法國新聞紀錄片中就已預測:“如今談一個新的輪廓已不再摩登,50年代有A型、H型……而現在重要的是氛圍,關於一種精神。”

四位身著Chanel經典套裝的模特。

攝影:Arthur Elgort

美國版 《VOGUE》1997年8月號

他一生中的先鋒之處不僅在於預測業內的每個新紀元,更是在改革襲來時,毫無畏懼、毫無眷戀地捨棄舊習。年輕時,Lagerfeld在彼時依然輝煌的高定世界受訓,擔任過Pierre Balmain的助理,後成為Jean Patou時裝屋的設計總監;但在60年代初期,他意識到成衣即將取代高定成為產業的主流,便自願“降級”,從一個“couturier”變為一名給成衣品牌提供設計稿的“styliste”。

1963年,出來闖蕩的Lagerfeld拿著一疊設計稿去拜見Gaby Aghion。當年,這位上流社會女子已成功將Chloé立為巴黎最早的成衣品牌之一,提供介於高定與其低端模仿品之間的高品質服飾。她一眼就看上了一款裸色裙裝與黃色長襪的設計。“當時沒有設計師會想到跟衣服一起搭配襪子,你看得出他已在詮釋時裝的完整形象。”Aghion在2006年出版的《The Beautiful Fall》中回顧道。Lagerfeld就這樣從每季給Chloé提供兩款設計,到1966年被任命為品牌的設計總監。

以知名建築師Le Courbusier的設計線條為靈感的Chanel 2014年秋冬高定系列。

攝影:Willy Vanderperre

《Vogue服飾與美容》2014年10月特刊

當他的競爭對手Yves Saint Laurent一心專注於奠定自己的風格體系之際,沒有獨家合約的Lagerfeld在隨後的二十年裡同時為Charles Jourdan、Repetto、Krizia、Ballantyne、Tiziana、Mario Valentino、Monoprix以及Fendi等一系列品牌提供設計。他一再重複,自己就是一個商業設計師。“你無法收買我,但可以‘租借’我!”他在2014年的BOF採訪中自我打趣道。

與他晚期每年製作的十幾個時裝系列相比,出任自由設計師的這段時間他也擁有同樣驚人的產量。“設計如同呼吸一般,你不會想著要去呼吸,它會自然發生。”他曾在WWD採訪中如此輕鬆地描述。在Lagerfeld的理解中,服裝的創造不應該是一個糾結或備受煎熬的過程,它不能與藝術相提並論。同時,他的多重設計經歷也是一種鋪墊,讓他在今日流行的“斜杠式”創意氛圍中如魚得水。

想必他早已意識到(也就是Saint Laurent所忽略的)作為設計師,擁有自己過於明確的風格所帶來的危險。借用幾句Chanel女士的話,時裝的內在價值就是終歸有一天會過時,潮流是瞬息的,而沒有人能永無止境地創新。

色彩繽紛的Chanel套裝是Karl Lagerfeld為品牌注入的全新活力。

攝影:Arthur Elgort

美國版《VOGUE》1987年7月號

在生活中,Karl Lagerfeld與1971年辭世的Gabrielle “Coco” Chanel並不相識。即便他們之前有同樣奇特的共性——善於塑造與改編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及對回望過去的極度痛恨,但Lagerfeld曾坦陳,他感覺他們合不來。

當他受邀重返二十年前辭別的高定界,他眼中的這個品牌是一個正在“打鼾的睡美人”。可以說,他留給業界的最大革新就是——借用前法國版《VOGUE》主編Joan Juliet Buck的比喻——開啟了第一個成功的“拉撒路運動”,讓一個沉溺於過去的時裝屋起死回生。

“東方的夜色有一種透明感,這是在西方世界裡沒有的,看上去具有魅力。”自倫敦、莫斯科之後,Lagerfeld開啟的年度Chanel高級手工坊系列以上海為靈感,在黃浦江邊舉行了品牌在中國的首秀。此時,設計師親自操刀,為我們拍攝了這組圖片。

來自《Vogue服飾與美容》2010年3月號

2007年年底,Karl Lagerfeld來到北京,在長城上舉行了一場Fendi的時裝秀。隨後,他在北海公園靜心齋這個中式庭院中為《Vogue服飾與美容》獨家拍攝了這一系列。

來自《Vogue服飾與美容》2008年2月號

Lagerfeld於1983年1月24日發布的首個Chanel高定系列反響並不熱烈,但從中能夠看到他對於這個品牌的願景。一季接著一季,他開始將牛仔、皮褲、比基尼、迷你裙、嘻哈金鏈等流行元素引入時裝 屋的設計語境中。保守派將這喧嘩的一切視為對勵志讓女性穿著得體的Chanel女士的大不敬,但如Lagerfeld所駁回的,時裝不關乎致敬,時裝隻關乎時裝。

同時,無論是摧毀、對抗還是借鑒,必須深諳傳統才能勇往直前,真正的摩登只能誕生於歷史的深淵。Lagerfeld不僅自己文化素養深厚(他精通德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四國語言,家中收藏了約三十萬本書籍),對Chanel女士的成就更是了如指掌。斜紋軟呢、方形夾克、2.55包袋、服飾珠寶、雙C的logo,他的改革就是將她標誌性的發明進行後現代化的處理,將之化為符號去任意挪用。

1993年,Linda Evangelista跟隨美國版《VOGUE》來到中國進行了一組經典拍攝,圖中她身著Chanel套裝與知名導演陳凱歌在上海茶樓中飲茶。

攝影:Arthur Elgort

美國版《VOGUE》1993年12月號

身著Chanel套裝的超模Christy Turlington在巴黎的街頭上。

攝影:Arthur Elgort

1990年4月號

Chanel女士曾把奢華定義為庸俗的對立面,但Lagerfeld卻認為,在今日的社會“奢侈品正在庸俗化”。他預見到消耗時裝的人群會突破歐美富貴階層,展現愈發國際化、多樣化的面貌。以往端莊的Chanel女性就此被他重塑為形形色色的女人,在他的憧憬裡,一個Chanel女郎亦可是一個牛仔女郎或搖滾女郎,能騎著摩托車去越野,在沙灘上裸露性感曲線,或身著優雅禮服靜坐在宮殿中。

“問題不斷在變,我做這行就是因為沒有一定的答案。”他在2007年的紀錄片《Lagerfeld Confidential》中說道。

設計師在紀錄片《Lagerfeld Confidential》中,2007年

與此同時,通過極端自律的個人形象和細心打造的生活方式,Lagerfeld也成功地將自己符號化了。在大眾眼裡,他的那條有著18世紀風格的白色馬尾髮型、高領襯衫、墨鏡、無指手套變得與圍繞在他左右的那些明星一樣有辨識度。“我是自己人生中的木偶,是一個娃娃,而非真人。”他曾在2004年的美國版《VOGUE》採訪中說道。無論是化作芭比娃娃還是裝飾一聽健怡可樂,“老佛爺”的卡通形象逐漸成為大眾眼裡最鮮明的時尚標簽,以致他曾在法國安全駕駛廣告中出鏡。與Coco Chanel一樣,Lagerfeld創造的最偉大的作品首先就是自己。

以黑色與粉色為主旋律的Chanel 2002年春夏高定系列。

攝影:Irving Penn

美國版《VOGUE》2002年4月號

超模Audrey Marnay身著以花卉圖案點綴的Chanel高定設計。

攝影:Irving Penn

美國版《VOGUE》1998年6月號

設計師也積極參與主流文化的變遷,無論是1973年,波普教父Andy Warhol執導的電影L’Amour,還是2012年美國嘻哈歌星Snoop Dogg的MV,他都有興趣出鏡。“Warhol對於藝術的意義,亦是Lagerfeld對於時裝的。”超模Claudia Schiffer追思道。他熟知,並享受,流行文化更新換代的速度,而一代又一代青年偶像,從Keira Knightley到Blake Lively,從Lily Allen到Rihanna,陸續開始出入Chanel的秀場。

掌舵Chanel這三十餘年(除了90年代短暫回歸Chloé之外),Lagerfeld的長期時裝合約只有自1965年開啟的與Fendi的合作,以及於1984年創辦的自己的同名品牌。逐漸,他“斜杠式”的創作精神被注入到其他領域——1987年,他因為Chanel拍攝公關材料而開啟了攝影生涯。“我喜歡攝影的原因是它們代表一個不可被複製的瞬息,永不複返。”他在當年的紀錄片中說道。Lagerfeld隨後也將自己比時裝還長久的愛好拓展成另一個創作領域,在1999年開設了7L Paris書店和隨後的出版社,並開始寫書和繪製書中的插畫。

一條Chloé吊帶小黑裙,今天看來也如此摩登。

攝影:Helmut Newton

美國版《VOGUE》1972年2月號

Karl Lagerfeld為Chloé做的設計。

攝影:Helmut Newton

美國版《VOGUE》1973年8月號

步入21世紀,Lagerfeld已年逾七十,但家裡遍地都是iPod,後來去哪兒都手握一個iPhone的他(即便他幾乎不打電話)意識到網絡、科技以及社交媒體即將無限擴大時裝的傳播力。在他的引領下,時裝秀成了大眾的娛樂節目,連他的寵貓Choupette都被打造成了社交媒體明星。從冰川到超市,火箭到餐廳,蘇格蘭高地到古巴街道,Chanel每場秀的規模與構思一次次地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2004年,Lagerfeld更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第一個與H&M推出平價合作系列的設計師,憑借他的明星身份,一經推出立馬售罄。

在自己的鏡頭下,“老佛爺”形象已定型的Karl Lagerfeld與其身著Chanel 2006年春夏高定系列的繆斯Amanda Harlech共同入鏡。

《Vogue 服飾與美容》2006年4月號

前幾年在採訪當下最善於橫跨創意領域的Virgil Abloh時,我曾問道,作為目前年輕人眼裡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在二十年之後,該怎麽保持這個熱度。“一想到這個我就會想到Karl Lagerfeld,”Abloh立馬回答,“他的DNA中蘊含了解讀當代文化的能力。”

由Karl Lagerfeld掌鏡,於巴黎為《Vogue服飾與美容》2013年1月號拍攝了周迅的封面及封面故事。“周迅的面孔很有魅力,她聲線迷人,通身散發一種優雅的詩意。”Lagerfeld曾讚賞道。他以19世紀末“美好時代”的風格女郎為原型,讓身著當季Chanel設計的周迅呈現出昔日的浪漫與風雅。

Karl Lagerfeld首次與我們合作便用鏡頭拍下了紐約夜光下的杜鵑。

來自《Vogue服飾與美容》2006年2月號

偉大的創意人士的內在都是矛盾的,在這一方面(或許也是唯一的方面)Karl Lagerfeld不是例外。他精通歷史、文學、藝術、哲學,但在不斷累積信息的同時,他也在不停捨棄(他曾將垃圾桶稱為家中最重要的東西)——房子、家具、藝術品,甚至是朋友。“我無法說,也沒有興趣去定義,我會留下或能留下什麽。”設計師在紀錄片《孤獨的時尚大帝》(2008年)中說道。

來自Chanel 2014年秋冬系列的立體花卉刺繡禮服。

攝影:Camilla Akrans

《Vogue服飾與美容》2014年10月號

他花費一生不斷收藏別人的傑作,卻從未保留自己任何一個設計或手稿。但能夠在時裝這條道路上走得如此長遠,也就是因為他把自己視為一個過路人。時裝不能奢望永恆,它本就是瞬息間的一種幻影。

他曾說:“我不想在別人生活中顯得真實,我想成為幽靈——現身,然後消失。”

*原文有刪減

極具珍藏意義的Claudia Schiffer、Sasha Pivovarova以及Grace Elizabeth封面的《VOGUE服飾與美容》2019年五月刊,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撰文:

王夢雲 MENGYUN WANG

陳欣穎 LEXI CHE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