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嚴控產業用地要的是以經濟密度論英雄

城市觀察           

阡陌(時評人)

同樣為2兆GDP總量(人民幣計價),廣州的市域面積(7434平方公里)是香港的6 .7倍、新加坡的10 .4倍,換句話說,廣州每平方公里土地的經濟產出,大約相當於香港的1/6,新加坡的1/10。如何提高部門土地產出,成為廣州市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廣州市政府陸續頒布一系列政策,努力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就在上周,市政府又公布了《廣州產業用地指南(2018版)》,對三個大類600多個小類的產業在廣州的用地條件進行統一把關,凡是用地規模較大但產值較低、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的項目將被限制用地,資源消耗大、汙染環境、工藝技術需要淘汰的產業項目將被禁止用地。

其實,關於部門土地經濟產出的描述,有一個專有名詞,這就是經濟密度。從上面的內容看,廣州的經濟密度落後於香港、新加坡兩地,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新加坡我不了解,但考慮到香港平地狹小,平地隻佔陸域面積兩成的實際來看,真實差距可能更大。在全國範圍來看,廣州的經濟密度排名並不低,有人統計了2017年全國城市經濟密度最高的六個城市,其中,廣州以2.89億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三。

從計算方法就可以看出,經濟密度很能反映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品質,你面積比我大,產出比我高,在我看來這並沒有什麽了不起。不過,如果我的“畝產”最高,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當然,由於各地的土地資源稟賦不一,這樣的比較或許有誤差,不能做到完全公平,但卻不失為比較各地經濟品質一個直觀且讓人印象深刻的指標。我以為,從過去到現在的一段時間,廣州嚴控工業用地指標,努力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目的就是樹立以“畝產”論英雄的鮮明導向,促使土地等緊缺要素資源加速向優質企業和優質項目聚集。俗話說,土地是財富之父,對於土地的使用,理應追求這樣的科學和高效。

觀察一地的經濟密度還有一個“視窗”,這就是樓宇經濟。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天河區CBD中,有51棟樓宇實現年稅收超1億元,其中15棟超10億元。與天河區為鄰的越秀區,年稅收億元樓宇2016年為52棟,重點商務樓宇稅收佔全區的比重超過六成。大力發展商務樓宇這一“垂直開發區”,頒布政策促進“平面經濟”向“立體經濟”轉變,把GDP趕到樓上,其實也是追求經濟密度的體現。君不見,海珠區在“十三五”時期樓宇經濟發展規劃中就提出:到2020年全區年稅收達億元以上的樓宇數量要達到20棟。在樓宇經濟上競逐,本質上也是以經濟密度論英雄。

嚴格說起來,以經濟密度論英雄,並不是隻重“畝產”,而是要綜合評價。在具體實踐中,可考慮諸如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收入、部門能耗(電耗)稅收、部門主要汙染物稅收、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費用佔銷售比重等核心指標,同時疊加研發、品牌、品質、專利、誠信等激勵性要求,以及安全、排汙、環保等約束性要求,把企業劃分為若乾等級,並予以差別化的資源要素配置,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引導企業將“畝產論英雄”“創新論英雄”和“綠色論英雄”相結合,加快提升自身發展質效,實現高品質發展。

總結一句,以經濟密度論英雄為的是破解要素製約、提高品質效應,圖的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效益產出。新聞披露,廣州擬建立用地項目土地利用績效評估制度,約定達產後的土地利用績效。對未達到約定要求的,政府部門有權要求用地部門限期整改,甚至有前提地提前收回用地。我認為,這其實是有形之手在給企業上“畝產”緊箍咒,可以倒逼後者創新、集約發展,最終於自身於政府都有好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