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秦為什麽能成功,“錐刺股”背後反映出人情冷暖

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漸強大,到了秦惠公時期,秦國一家獨大的局勢已經形成,六國中任何一國都沒有能力與秦國單獨抗衡。

面對這種局勢,六國只有改變策略才能繼續存在下去,而秦國也只能相應地調整才能保持對六國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左右著天下大局,他就是蘇秦。

蘇秦是洛陽人,與大多數人一樣,從小就有建功立業的夢想。年輕時到齊國從師,向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

《史記》有記載,“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

學成之後,蘇秦周遊列國多年卻一事無成,最後狼狽不堪地回到家。

之後,蘇秦遭到兄弟、姐妹、嫂子、妻妾等人的嘲笑,認為他不務正業到處闖蕩,還學什麽演講,結果錢沒有掙到,把種田的本事都丟了。

整個家族成員對蘇秦的冷落和漠視,強烈地刺激了他。

蘇秦決定發憤圖強,於是找來《周書陰符》,晝夜專心研究。

《戰國策》有記載,“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頭懸梁,錐刺股”故事,其中“錐刺股”的典故就是出自於蘇秦。

這段故事在《史記》也有記載,雖然內容略有不同,但都描述他不得志的時候,連至親都看不起他。

這些磨難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促進他更加執著地為仕途而奮鬥。

蘇秦學成之後,再次周遊天下,第一站就是東周。

但是周顯王身邊的人看不起蘇秦,不喜歡他那一套,周顯王也就不信任他,蘇秦沒辦法,只得離開東周。

《史記》有記載,“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離開東周後,蘇秦的第二站是秦國,這時候秦孝公已經去世,秦惠王剛剛車裂商鞅。

儘管蘇秦看好秦國,還遊說秦惠王稱帝,但是秦國剛殺了商鞅,討厭那些遊說之士,所以拒絕了他。

《史記》有記載,“方誅商鞅,疾辯士,弗用。”

被秦國拒絕後,蘇秦來到趙國,這是他的第三站。

此時趙肅侯任用他的弟弟公子成為相國,恰恰這位相國非常不欣賞蘇秦的主張,蘇秦只好離開趙國。

《史記》有記載,“秦陽君弗說之。”

離開趙國後,蘇秦前往燕國,這是他的第四站。

這一次蘇秦提出“燕國與趙國聯合,六國結成一個聯盟,燕國必然無憂。”

燕文侯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任命蘇秦為相國。

《史記》有記載,“子必欲合從以安燕,寡人請以國之。”

自燕國之後,蘇秦又成功說服了趙、韓、魏、齊、楚等五國,六國合縱成功。

因此,蘇秦做了合縱聯盟的盟長,同時也擔任六國的相國,風光一時無二。

當蘇秦北上趙國,途徑家鄉洛陽時,沿途許多諸侯國都派出使者為他護送車馬和後勤,其盛況可以媲美一國之君。

周顯王聽說後相當驚恐,因為曾經得罪過蘇秦,所以這一次派人出城三十裡相迎。

《戰國策》有記載,“郊迎三十裡。”

特別是當年嫌棄蘇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這一次都匍匐在地,侍候他吃飯,目光都不敢直視。

蘇秦不由得感歎人情冷暖,人窮了,父母都不認兒子;富貴了,連家人都害怕。

《戰國策》有記載,“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其實,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這種現象都非常普遍,因為人性就是如此。

既然我們無法避免,那只能自強不息,像蘇秦一樣“錐刺股”,這樣才能更多的得到人情中的“暖”。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