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轉捩點下的探索:中國影業出海之路

【財聯社】(研究員 黃一靈 嚴沁雯)中國影業順利與奧斯卡再續前緣,這一次,是借助“資本的力量”。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影片《綠皮書》獲得奧斯卡5項提名,並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重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幕後金主——互聯網公司阿里影業順利因聯合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這在全球範圍內還是頭一家。

雖然中國電影還未獲得奧斯卡獎項,但是國內資本似乎正以另一種形式探索中國影業的未來。

阿里出海

阿里影業與《綠皮書》的結緣源於安培林娛樂公司。

據了解,《綠皮書》的美國出品方為參與者影片公司(Participant Media)和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 Picture)。而阿里影業於2016年戰略投資的美國電影公司安培林娛樂公司的股東,正是以上兩家出品方。

換而言之,阿里影業、參與者影片公司、夢工廠電影公司均是安培林娛樂公司的股東。除《綠皮書》外,阿里影業與安培林還有其它影片的合作,像《一條狗的使命2》將於2019年5月17日在北美上映。

製圖:財聯社

《綠皮書》的成功,讓阿里影業成為全球首家聯合出品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視互聯網公司。那麽,在眾多國外大片中,阿里影業為何一眼就能選中《綠皮書》?

阿里影業總裁張蔚表示,“我們選片子,就像雙方談戀愛的過程,我們選擇的標準是小大正(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我第一次看到《綠皮書》這個電影,雖然不是那麽宏大,但很溫暖。不同閱歷的人,不同背景的人,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海外業務,阿里影業已蟄伏多年,早已開啟與海外影視公司的合作之路。

成立之初,阿里影業便確立了國際化發展戰略,2015年專門在美國成立海外分部。

同年,阿里影業與電影製作發行巨頭派拉蒙牽手,聯合出品了《不可能的任務5》,這是阿里影業首次參與國際投資。據阿里影業財報顯示,2015年全年,有賴於《不可能的任務5》6.8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2015年上半年阿里影業國際業務盈利691萬人民幣。三年之後,阿里延續之前的合作方式,再次與之聯合出品《不可能的任務6》。

不過,阿里影業的“運氣”並不是一直那麽好。

2016年上半年,阿里影業國際業務虧損4890萬元,主要因其全球票房表現而就電影《忍者龜2》(與派拉蒙合作的另一部影片)作出的撥備而導致。

由此看來,投資單個項目更具風險性,光是“買買買”的投資並不能獲得長期受益。阿里2016年參股安培林並實施一攬子項目的整體投資,不僅透露著其謀求穩健創收的目的,還彰顯了阿里希望參與電影內容和故事本身的野心。

遺憾的是,近兩年來,阿里影業並未在財報中披露國際業務的財務狀況,投資者也無法更加進一步了解阿里海外電影投資的得與失。

關於下一階段的出海戰略,阿里影業對財聯社表示,未來會爭取主宣一些合作大片,主控暫時不會。

國內資本發力海外現狀

與海外影視公司合作的中國企業並不止阿里一家,為了尋求更多收益,國內資本力量對布局國際影視越來越重視。

像騰訊影業是另一個開辟國際化業務的典型例子。2018年,騰訊影業成為了漫威影片《毒液:致命守護者》的三大出品方之一;2019年1月,騰訊影業攜手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聯合出品《大黃蜂》。除此之外,在近期剛剛上映的《戰鬥天使:阿麗塔》中,騰訊影業還擔下了中國區推廣的任務;而在還未上映的《終結者2019》中,騰訊影業則是從前期創作就開始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在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布局海外業務的趨勢下,中國押重的影片質量也在提升,這使得中國在奧斯卡上的存在感逐年增加。

據財聯社觀察,在近三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中,中國資本頻頻現身,裡面不僅有華誼兄弟這樣的專業影視公司,也有奧飛娛樂這樣的逐步涉足影視的“外行”公司。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資本布局海外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既有萬達這類靠收購國外影視公司獲取收益的途徑,也有阿里這類通過戰略投資國外公司,從宣發方面輔助,共同輸入內容的方式,同時還有像電廣傳媒、華誼兄弟一樣,直接簽訂電影合作計劃的。

方式多多,但聯合出品的最終的目的都指向了一個——為自己公司帶來良好收益,不論是財務上的,還是“名聲”上的。

一方面,從財務上看,發力海外,中國資本將享受全球票房分账,而在全球取得票房好成績的影片將給國內公司帶來豐厚收入。與此同時,在中國取得宣發權的公司,將獲得影片在中國的衍生品銷售收入及其他廣告服務收入。

另一方面,國內資本融入國際,除了想賺“快錢”的公司,有長期打算的公司實質上是與對方的優勢資源以及完善產業鏈取得聯繫,彌補國內產業發展的不足。

然而,相比戰略投資的合作方式,“買買買”的收購路徑卻使國內資本遇到了瓶頸。

曾經“財大氣粗”的萬達就在近年來改變了風向,變成“賣賣賣”。

據了解,為了打通國外產業鏈,萬達曾於2012年以26億美元並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電影院線,隨後幾年AMC出資並購了北美、歐洲多家院線,一度成為全球全球最大的院線公司。然而好景不長,AMC業績在2017年由盈轉虧,到了如今,萬達傳出將以5億出售AMC影院部分股權的消息。

國內資本投資遇阻之外,國內政策的趨緊也使中國資本出海充滿了不確定性。

資料顯示,在國內資本頻繁投資海外的2016年,監管部門就曾表示,要密切關注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到了2017年1月,政府又頒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境內機構利潤匯出前應先依法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防止資金外流。同時,要加強境外直接投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核。

同年7月,有關部門再次重申將繼續關注房地產、影城、娛樂業、體育、酒店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

轉捩點已現,出海成必然趨勢

出海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照國內目前電影行業趨勢來看,已是必然。

據中泰證券研報顯示,雖說我國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在2018 年下半年以來,電影消費明顯走弱,票房收入和觀影人次的增速持續走低。

來源:中泰證券

如果看當月同比的話,近幾個月票房收入增速已經多次出現負值。假期檔也挽救不了電影消費增速的下滑,2018 年下半年的國慶檔、年末賀歲檔,以及2019 年的元旦檔和春節檔的票房收入均低於上年同期。

票房增速放緩無疑與觀影人數下降有很大關係。

以2019年春節檔為例,2019年春節檔觀影人次為1.30億,同比下降10%,而2014-2018年,觀影人次逐步增長。

來源:中原證券

而觀影人數下降主要是受高票價影響,2018年春節監管部門即頒布限制票補的雙限令,提出最低19.9元的限價、票補最高張數不得超過50萬張的通知。從2018年10月1日起線上售票商對影院的結算周期變成8日內結算,明年10月1日起則為即時結算。

這使得曾經依9.9的低價票爭奪排片的策略無法奏效,電影票價自2018年10月開始較往年有明顯上漲,2019春節檔上漲幅度尤其明顯。

來源:中原證券

財聯社曾在《貓眼的野心與困境》一文中指出,小鎮青年進影院觀看電影的消費習慣實質上並沒有養成,前兩年票房市場崛起原因實質在於票價低和娛樂消費模式貧乏,票價一旦提高,票房下沉趨勢將暫停。

票價上升,觀影人數下降,短視頻等娛樂消費形式崛起,這都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埋下了不確定性的伏筆。

另一方面,國產電影的內容質量也影響著票房收入。近年來,國產影片的票房保證漸漸以口碑作品為主導,《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這類影片創下的高票房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意味著,“IP+流量明星”的模式不再奏效,資本必須發力內容,以好內容贏得票房。

客觀來看,與進口影片相比,中國電影經驗稍顯不足,在創新、特效、題材多元化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若有機會能學習經驗,對中國電影行業以及影視資本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國內資本希望融入國際也是自然。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國內影業與國外電影公司合拍,合作項目,將是常規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