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抽象符號系統的本質丨到底什麽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

區塊牛

區塊鏈社群生態

抽象意識可以建立起抽象符號系統,抽象符號脫離了高分子物質,可以存儲在泥板上、白紙上、磁盤中,傳播度、存儲性比基因資訊更有明顯優勢。如果從熵減趨勢看,基於抽象意識建立的抽象符號體系組成的“熵減資訊”,具有比基因資訊更強的能力,加速熵減的速度。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在未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融合在一體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價值本身就包含了金融屬性和使用價值,如果分開來看,我認為一個事物因需求帶來的使用價值產生的經濟就是實體經濟,如電影、遊戲、小說、漫畫、還有服務等等,看上去並不是有形的實物類商品,但都是因需求而產生的使用價值,這些經濟就不是虛擬經濟,而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僅僅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所有服務業也是實體經濟;只有純粹依賴資本的金融屬性的經濟才是虛擬經濟,比如炒股、炒樓、炒期貨等等。

數學的本質是什麽?

人類進化出來的抽象意識,需要與感應意識做對應,抽象意識中的“存在”都是“獨立”與其他“存在”而存在,而感應意識則不是這樣,感應意識必然是雙重的、多重的、群體性的、海量的。

抽象意識與感應意識要做對應,抽象意識才有意義,因為這樣,抽象意識可以“等價於”感應意識,也就是說抽象意識可以“重構”感應意識,就像抽象意識可以“映射般模擬”感應意識,如一個蟲子對刺激的反應,用抽象意識同樣可以來模擬這個反應,這樣的意義更重要在於抽象意識建立起來的“資訊系統”便於存儲、傳播,比純粹的感應意識基於的基因資訊更具傳播的廣度、存儲性更好。

如抽象意識就可以建立起抽象符號系統,抽象符號脫離了高分子物質,可以存儲在泥板上、白紙上、磁盤中,傳播度、存儲性比基因資訊更有明顯優勢。

也就是說如果把所有熵減資訊提取出來看,基於抽象意識建立的抽象符號體系組成的“熵減資訊”,具有比基因資訊更強的能力,加速熵減的速度。

數學就是抽象符號體系的一種。

抽象概念都是獨立與其他概念的“存在”,這種存在純屬頭腦中的,如果要起到“作用”,必須與感應資訊做對應、映射。這種對應、映射就是抽象的獨立存在與存在之間的“關聯”,關聯規則即邏輯規則。

邏輯規則必然的與感應有關聯,可以說所有生命都具有同樣的邏輯規則。

邏輯規則也是人類抽象意識結構化的基礎。而數學概念就是抽象的“存在”,是人類大腦創造出來的。數學的概念是發明,而將發明出來的概念依據邏輯組建成各種數學理論可以說是“發現”,不是發明。

愛因斯坦的貓

去年一月份發的文章,突然發現好像今日頭條系統出問題了,頭像是另外其他人的,而之前已經發布的近千篇文章也只剩下幾篇了。

破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上個世紀一個叫科斯的年輕美國經濟學家有一個問題,為什麽沒有出現一個巨無霸公司,承攬世界上所有的商貿業務?為什麽一個組織的規模總會有一個大小的邊界?在探尋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現象,那就是在一個組織內,資訊的組織和流通是不免費的。

馬雲說希望阿里巴巴能夠活102年就可以了,而亞馬遜CEO說希望亞馬遜能活30年,他發現大部分歷史上的大公司也就是30年,正應了中國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句話。

我想中心化組織無法達到這樣一個狀態,增長中的組織內部的包括資訊、能量的交易成本和外部的交易成本有差異,直到達到平衡。而去中心化組織或許內部交易成本比中心化要高,但整體和外部的交易成本相比,可能會低,這樣去中心化組織會比中心化組織持續“活著”的狀態要長,邊界更大。

馮長利先生,我們相互交流過多次,我也從他那裡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最近看了他的一個演講,談到區塊鏈節點,可以是一個物理節點,即常規意義上的伺服器;同時也是一種組織方式和結構。目前公鏈(特指有token的公鏈)的運作機制,大概有二種:其一,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代表的,公鏈不以公司形式運作,只有社區;其二,像ripple這種,公鏈以公司形式運作。

國內的區塊鏈公司目前大多是第二種,有公司的存在。由於監管的風險,國內的區塊鏈公司現在都把公有鏈和區塊鏈技術公司進行剝離,公有鏈單獨成立基金會進行管理,區塊鏈技術公司隻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由基金會來管理、運營公有鏈,實際上還是一種公司的運作方式。區塊鏈本來是要去中心化的(雖然沒有絕對的去中心化),可是由一個組織/公司來運營的時候,就又變成中心化的組織形式了。傳統公司的組織特點是邊界強,門檻高,負擔重,層級分明,可能無法充分利用和發揮社區的資源和優勢。而節點的出現,是基金會和技術公司的一種有益補充和嘗試,有利於調用社區各方面的資源和社群積極性。

在線交易平台提現手續費

三個主流平台(火幣、OKEx、幣安)上四個價值幣(BTC、ETH、EOS、BCH)的提現手續費如圖所示。

到底什麽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Virtual economy)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由於資本化定價,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對虛擬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成思危的定義是:“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可以歸納為4種說法。

第一種理解:成思危的定義

成思危的定義是:“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第二種理解:涵蓋金融業的概念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國剛認為,在經濟運行中,“虛擬經濟”是用於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它主要指金融業。虛擬經濟不僅包括證券業、資本市場,也不僅包括貨幣市場,而且包括銀行業、外匯市場等,是一個涵蓋金融業的概念。

成思危則認為,虛擬經濟比金融包括的內容要廣,而金融中有一些內容又不屬於虛擬經濟。風險投資其實質是知識資本和金融資本(權益資本)的結合,知識資本就是一種虛擬資本,但顯然不包括在金融的範疇內。

第三種理解: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

這種理解與第一種理解的根本區別在於,著眼於資本,回避了“虛擬資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淮認為,虛擬經濟是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資本以脫離實物經濟的價值形態獨立運動,這是虛擬經濟之虛擬屬性的根本體現。虛擬經濟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產權交易。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標誌在於產權本身也成為市場交易的對象。清華大學教授宋逢明認為:金融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資本市場才是虛擬經濟核心的部分。

第四種理解:新經濟即“虛擬經濟”

這種看法的理由是:新經濟的切入點便是虛擬太空和虛擬社會。把資訊太空這個框架體系,套在國民經濟上,就形成了廣義虛擬經濟(或叫資訊化經濟),資訊太空包括曼紐爾·卡斯特所說“資訊時代三部曲”的“虛擬太空”、“流動太空”、“網絡社會”。

我認為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在未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融合在一體的,就像房子,買來既可以居住,也同時具有金融屬性。現在很多人把新事物、互聯網產業、區塊鏈經濟也看作虛擬經濟,這是非常片面的。如很久以前人類還沒有發明汽車,天然石油的價值沒有像今天那樣巨大,甚至非常小,那是因為使用價值很低,但今天石油的使用價值非常高,並且也附帶了金融屬性。

雖然現在到未來,越來越多的事物的價值本身就包含了金融屬性和使用價值,但是還是可以分開來看的,我認為一個事物的使用價值產生的經濟就是實體經濟,如電影、遊戲、小說、漫畫、還有服務,看上去並不是有形的實物類商品,但都是因需求而產生的使用價值,這些經濟就不是虛擬經濟,而是實體經濟,所有服務業也是實體經濟。只有純粹依賴資本的金融屬性的經濟才是虛擬經濟,比如炒股、炒樓、炒期貨等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