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鷂:區塊鏈發展過程中的偽應用及欺詐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趙鷂

  對銀行來說或者是對於貸款公司來說,怎麽去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十分重要。區塊鏈也解決不了,所以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從研究金融的角度來看,解決不了痛點問題。整體來說,區塊鏈只能在一些極其的狹窄的一種特定的場景去使用。

  資訊不對稱

  在談區塊鏈應用時,很多人馬上就會談到資訊不對稱。究竟什麽是資訊不對稱?好多人把資訊不對稱理解為數據不真實。這不是資訊不對稱,數據真不真實在金融學裡面或者是在經濟學裡面和不對稱沒有因果關係。資訊不對稱的概念很早以前就有了,從資訊經濟學開始發展的時候就有資訊不對稱了。按照教科書裡的定義,資訊不對稱指某些參與人擁有,但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的資訊,這就是資訊不對稱。

  曾經一個經濟學教授說區塊鏈可以解決資訊不對稱,這讓我很吃驚,經濟學教授如何能夠拋出這麽一個結論:一個技術消除資訊不對稱。資訊不對稱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劃分,第一是非對稱的發生時間又先後,第二是資訊不對稱的內容,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之間不可能是完全心有靈犀的,他們掌握的資訊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資訊不對稱是現實存在的,不可能用任何一種技術或者是制度安排消除資訊不對稱,因為這根據除不掉。隻不過是可以用技術,達成一種制度的安排,使得資訊不對稱產生的後果趨於緩解。

  圖1是經典的一個資訊不對稱導致市場瓦解的理論。假設W是一個區塊鏈的初創投資項目,W就是初創團隊的這種水準,有高水準的,有低水準的。

  θ是投資人,如果你這個團隊很好,投資人對於所做的這個投資未來得預期的收益自然就會很高。如果投資人知道這個團隊很差,肯定不會給其進行投資。資訊不對稱是什麽?就是說投資人不知道到底這是一個好項目還是一個不好的項目。根據經濟學的一個理論,就會出現一個什麽情況?w軸,高水準的創業團隊,越往右邊走,這個創業團隊的水準是越來越高的,自然投資人付出的成本也高。

  θ軸,往上投資人對投資的預期是越來越高的。那麽高水準的投資團隊集中在右邊,低水準創業團隊集中在左邊。這個圖就表明了,如果在這個情況下,這是一個45度的線,如果這種情況表明了均衡點發生的位置,投資人看清市場所有區塊鏈的初創投資項目,在這裡有一個預期的收益。最後產生一個什麽結果?高水準的創業團隊被排斥出去了,因為如果投資人投資到這個地方,投資人對這個團隊預期收益是在哪?在這個地方。但是實際的收益只能是這個地方。因為你把它所有的團隊都有可能算進去,所以我預期的收益和我做這個高水準投資團隊的收益是有一個差距。相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把所有的投資都投資到這個地方,與所有的投資項目都會找過來。假設所有的都投資,平均獲得一個收益。但是付出的成本的地方,肯定不劃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只能在某個地方達到一個均衡,那麽,高水準的這種創業團隊就會排斥出去。接著預期收益的曲線就會往下平移,直至所有的騙子也被投資進去了。所以,資訊不對稱就導致整個基於區塊鏈的投資市場瓦解,沒有任何效率了。任何人也區分不出來,這是一個好的項目,還是一個不好的項目。所以,不管是ICO也好,區塊鏈的VC投資也好,都面臨這個問題,這是整個市場的問題。因為這個技術是極其初創的技術,同時這個技術本身有極強的資訊不對稱。所以最後投到手裡,如果不發幣,手裡可能全是一堆次品。

  所以,資訊不對稱就使得在現有的區塊鏈的投資市場上沒有市場的價格信號作用,完全被瓦解掉了,這個是很淺顯的,很簡單的一個說明。最後得到結論是什麽?就是ICO必然是劣幣驅逐良幣。不可能從想投資ICO,遇到一個很好的團隊,而且很努力的工作,最後這個項目就成功了?這種概率是幾乎是零。ICO的問題並不像有些學者說的,要搞科技監管,把監管科技納入後,ICO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事實上,不管是ICO還是什麽IXO,個體差異導致的資訊不對稱由此產生的逆向選擇會使得任何種子期的初創項目去搞公募融資都是一樣的結果,不管用什麽技術手段或者是法律的調整,都解決不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美聯儲其實看的很清楚,認為ICO就是欺詐。因為美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沒有經過一個流程,沒有經過法律的認定流程,就不好說這是犯罪的。他們一定要走這個流程,但是不表明在走這個流程之前,他們對ICO就沒有清晰的認識。但是以後肯定會產生國際間的矛盾,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國家堅決反對ICO,未來的某一天ICO也不可能合法。國外也不可能存在一個窪地,使得這個窪地存滿了整個區塊鏈的汙泥濁水。國外的法律比國內還要嚴格。

  幾個偽應用

  區塊鏈溯源

  現在有人根據區塊鏈溯源在做區塊鏈養雞、區塊鏈文物鑒定等,這都是很荒謬的。這有什麽意義?除了鏈上發幣沒有任何的意義。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這個問題就比較有一點學術的意思。我做過供應鏈金融工作,最後發現很難。因為供應鏈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這個票證是不是真實的,不在於是這個資訊流轉是不是可追溯的,根本不是這個問題。供應鏈金融的問題就是要解決信貸配給問題,信貸配給什麽意思?就是說在金融市場上面,不是說價高者就能夠得到信貸,當利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比如銀行不斷的提高利率,客群有可能一下湧出來,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像前面說的資訊不對稱,最後得到的客群不可能給銀行還款。這就是信貸背景,不是說利率越高獲得需求越能被滿足,而是能夠獲得信貸的供給反而在減少,是這樣一種曲線。

  為什麽一定要供應鏈金融強調核心企業?更廣泛的來看,整個供應鏈金融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核心企業的問題,怎麽讓這個核心企業願意為它的上下遊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提供增信、流動性支持,就這麽簡單。銀行憑什麽把這個錢貸給中小企業,就算他們本身帳目清楚,銷售的產品清楚,環境也相應的了解,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銷售的東西能不能及時回款?如果是煙草企業,銀行開心死了,誰不願意貸款給煙草企業,但是則這樣的企業就是不缺錢。缺錢的企業就面臨這個問題,供應鏈中小企業面臨這個問題。

  再比如和實物有關的鋼鐵、暢銷品的供應鏈,這種實物產品上下遊的生產和銷售對於銀行來說,或是對於放款人來說,最大的風險在於庫存是否真實。銀行或者貸款人怎麽知道企業的庫存就是這麽多?但銀行需要根據企業的庫存給其相應的貸款,所以,銀行怎麽只能派人去看。那麽,這個東西上區塊鏈有用嗎?登記的時候登記一百噸,實際只有50噸,銀行不去盯著解決不了。這種事情多了以後,銀行還是不會給這個企業,哪怕有核心企業去擔保。

  第二,對於核心企業來說,憑什麽把寶貴的信用的資源分配給上下遊企業,你搞Token,發行Token,這種東西有極強的負外部性,如果價格炒的特別高,對於這個拿到Token的人不需要信貸就獲得流動性。但是Token價格特別低?這個起不到擔保質押的作用,你怎麽穩定Token?沒辦法穩定。所以這是對於核心企業,對於銀行來說或者是對於貸款公司來說,怎麽去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十分重要。區塊鏈也解決不了,所以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從研究金融的角度來看,解決不了痛點問題。

  區塊鏈征信

  為什麽世界各國有征信局,當然也有民間的,也有中央銀行或者是政府發起的。但問題它就是中心,為什麽?因為它有權威性,就這麽簡單一個道理。如果用區塊鏈,就把這個權威給分解掉了。去年參加現金貸監管會的時候,好多現金貸企業都說非常希望政府部門牽頭,搞一個共債資訊的系統,長官說如果政府願意去做,你們誰願意貢獻自己的數據,這些企業就都不說話了。每個人都想著,共用別人的數據,就是不貢獻自己的數據,因為大家都是競爭對手,如果數據共用之後,就沒法幹了。所以,這一定是一個中心化的、第三方的也就是說沒有競爭關係的權威部門的事情。

  以房產證為例,把法律裁決文書放到區塊鏈有意義嗎?大家更加相信法律裁決文書,也就是說更相信法律裁決部門。不會說因為把文書放在區塊鏈上了,大家不相信法院,來相信區塊鏈。這個邏輯根本說不通。

  說到通證經濟的問題,這更是嘩眾取寵的,根本就不懂經濟學。提出者不知道經濟學理論並不是說市場是萬能的,哪怕未來的市場的產品、服務及個體的任何活動都有價格,都能用價格信號最優化個體的選擇,但外部性的存在,特別是不可分外部性的存在也會造成市場失靈,因為不可分外部性是無法用市場機制來內部化的。第二,市場價格是供需平衡的結果,如果被投機、欺詐人為操控,大量的token必然嚴重扭曲價格信號,加劇市場失靈甚至崩潰。所以通證經濟無非是為發幣、發token找的另一個看似經濟學的幌子。

  搞數字法幣不是技術的問題,技術可能已經差不多了,更多的是經濟學的問題、法律的問題、政治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今年兩會期間,周小川行長從來也沒有數字法幣用區塊鏈技術;從來沒有說,用不用加密技術,這些都是處於研究探討的階段。市場一定要對此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有一個很好的資訊的溝通,不能夠關起門來自己搞。有時候可能自己搞起來了,但是外部的環境已經不允許做這個事情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整體來說,區塊鏈只能在一些極其的狹窄的一種特定的場景去使用。

  (本文作者介紹:金融學博士在讀。諳熟第三方支付及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脈絡及要點。兼任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