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亞迪為什麽不賺錢?

說說為什麽比亞迪不賺錢。比亞迪不賺錢,也是股價不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6年以來,儘管比亞迪車越賣越多,收入也快速增長,但公司核心利潤逐年下降,到2018年僅27億元,回到2015年水準。從利潤總額結構來看,2016-2018年核心利潤佔比逐年下降,到2018年僅僅60%,營業外利潤高達33%,其中政府補貼佔比高達47%。因此2014年以來,公司股價不漲,上下波動,難上台階也是情理之中。

作者:扎克英雄

來源:雪球

有人一講到為什麽不賺錢,就會很寬泛的舉一堆原因,沒有定量的分析。我這裡結合報表詳細地拆拆,看看有什麽不一樣的結論。

首先搞清楚公司是幹什麽的。公司的主營業務目前分為四大塊:1)汽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2)代工,手機部件及組裝業,3)手機電池,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4)軌道交通,跨座式單軌“雲軌”、“雲巴”等。

接下來我將按照從收入到毛利,再到費用,最後到利潤總額的順序,將利潤表梳理一遍,並結合其他兩張表,看看究竟是那個環節讓公司不賺錢。

一、收入

看一看收入結構。2018年收入1300億元中,760億元是汽車收入,佔58%;420億元是代工業務收入,佔32.5%;手機電池收入90億元,佔比不到7%。除此之外還有一塊收入將近29億元,第一眼看到時我是眼前一亮的,以為是軌交產生收入了,於是讀遍年報找線索,但人家壓根沒提。大家的疑問也是深交所的疑問,於是深交所發了一個問詢函,答曰:其他收入是公司建的員工福利房,低價賣給員工產生的收入。空歡喜一場。

二、毛利

看一下公司是靠什麽賺錢的,這裡先看毛利,毛利乃盈利之源。總體結論是:汽車和代工是賺錢的,分別貢獻毛利的70%和25%,光伏和軌道交通業務有坑兒。

1)汽車業務其實是很賺錢的,18年760億收入,產生了150億的毛利,毛利率為19%-20%,對比廣汽18%-19%,長城15%-16%,長安14%-15%,上汽13%-14%,北汽藍谷11%-12%。所以,大家人雲亦雲地說“比亞迪不賺錢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還在起步階段,所以不賺錢”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業務迅速改觀了比亞迪的盈利能力。如下圖所示,汽車毛利率在2014-2016年迅速攀升,也拉高了公司整體毛利率。

由於公司是把國家對消費者的補貼放在收入中的,故毛利中包含補貼的部分。所以隨著補貼下滑,汽車毛利率也在下滑,到2018年僅19.8%。關鍵是繼續退坡後毛利率能維持嗎?這一點也是值得擔心的,有時間我另外開一篇講。

2)代工業務其實是很賺錢的,420億的收入產生了53億的毛利,業務性質的原因毛利率低一點只有12%-13%,但三費也低啊。代工業務由於絕大部分是裝到比亞迪電子,在港股上市的,所以數據會比較詳細,根據財報比亞迪電子18年收入414億,淨利潤有21-22億,扣非淨利潤18-19億元。對於比亞迪來說,扣除少數股東權益,歸屬的淨利潤為12-13億元。要知道2018年整個比亞迪扣非淨利潤不到6億元,也就說,除代工以外的業務整體是虧錢的。

3)手機電池業務呢,單獨這項業務應該也是賺錢的。但無奈公司將光伏業務也放到這一塊,那就坑爹了。合並看,手機電池和光伏毛利8.5億,毛利率不到10%。

光伏是個坑啊,2009年開始投入的,那個時候光伏如日中天,老大一衝動就使勁砸錢,前前後後砸了不少於40億。成果是:2010年收入7.6個億,淨利潤7600萬。之後光伏的前景就一日千里地往下,公司對該塊業務也不怎麽提了,最高的時候一年虧損10億。2018年光伏出貨量960MW,太小了,肯定是虧的,4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入按20年折舊,每年得有2億。2018年又計提固定資產減值4.5億,那麽截至到2018年底光伏業務固定資產尚有21億元,就是說今後什麽都不乾每年虧2個億。總體計算一下,2018年光伏業務對利潤的拖累,至少7個億。

4)軌交業務,軌交業務目前不產生任何收入,但是研發投入、員工薪酬等一分錢是不能少的,而且是每年十億級別的投。另外,有些項目已經開始就建設了,墊付資金是必然的,又是對資金的佔用,虧損是必然的。

三、三費

1)銷售費用。2018年銷售費用47億元,收入增長20%+,銷售費用減少2億元,費用控制很厲害,側面說明公司行銷投入其實沒那麽大,這也是一向被大家詬病的——渠道/行銷投入不夠。201年-2018年銷售費用佔比3.5-4.7%之間。橫向對比,比亞迪的銷售費用投入也是最小的。當然了,比亞迪收入中代工和手機電池業務由於是to B的,銷售費用小,如比亞迪電子2018年銷售費用僅2億。隻考慮汽車業務收入的話,也不到6%。

2)管理費用。2018年管理費用37億元,佔比2.9億元,低於平均水準3.7%。

3)研發費用。2018年比亞迪投入近50億元,在絕對值上僅僅低於上汽。研發費用佔比3.8%,是最高的,長安也為3.8%。因此,研發費用高企部分影響了公司盈利能力,長期看研發支出肯定是有積極作用的。研發費用的投向,代工業務16億元,手機電池業務較成熟,光伏業務基本不投入,其余的34億元研發費用是投向汽車和光伏。

4)財務費用。2018年公司財務費用30億元,其余車企像廣汽、長城、長安都是負值,不僅沒有支出,甚至還賺利息的。上汽財務費用不到2億元。因此,高企的財務費用是拖累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截至2108年底,公司有息負債590億元,得靠不斷的滾動借款才能支撐,而全年利息支出31.7億,成本在5.4%。

公司為何如此缺錢?一個原因是應收账款高企,賣出車了,錢收不回來。公司應收账款及票據約493億元,佔總資產比重超過25%。公司應收账款可以分兩類,一是新能源汽車類,商用車應收主要是城市公交,乘用車應收是政府補貼,壞账風險低;二是非新能源類,二次電池、手機部件及組裝,客戶為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燃油車無應收。總體而言,公司應收账款的壞账風險較小,但回款周期長,拖累現金流。

但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其實是有所好轉的,2018年為125億元。缺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資本支出太大了,2015-2018年期間,逐年增長,2018年投入178億。這些資本支出,一部分在動力電池,一部分在軌交。

投入太大,應收账款過大,導致公司內部現金流較差,要維持運轉就得借錢,借錢就得有財務費用,嚴重拖累盈利。

四、利潤總額

我在做利潤表分析時,一般將利潤總額拆分為三部分:其一為核心利潤,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扣除營業稅金及附加,以及三費(包含研發費用);其二為投資性利潤,一般來自兩個方面,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產。其三為營業外利潤,這裡包含營業外收支,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損益和匯兌損益等。

如上表所示,2016年以來,儘管公司車越賣越多,收入也快速增長,但公司核心利潤逐年下降的,到2018年僅27億元,回到2015年水準。從利潤總額結構來看,2016-2018年核心利潤佔比逐年下降,到2018年僅僅60%,營業外利潤高達33%,其中政府補貼佔比高達47%。因此2014年以來,公司股價不漲,上下波動,難上台階也是情理之中。

五、總結

公司四塊業務中,汽車和代工是賺錢的,兩者貢獻毛利的95%。光伏是個坑兒,18年拖累盈利至少7億,公司沒有止損,可預見的數年仍將拖累。軌交業務,投入大,目前沒有任何收益,嚴重拖累公司盈利。三費方面,研發費用投入較大,但分拆到代工(16億),汽車和軌交合計34億元,也屬於正常水準;財務費用30億元,是公司不賺錢的重要原因。而財務費用高企的原因在於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應收账款多,動力電池和軌交的資本支出大。

風險提示:雪球裡任何用戶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下載炒股神器雪球App,第一時間查看大盤異動、資金流向、換手率等實時行情,與投資大神在線交流炒股選基秘訣。

點擊原文閱讀,下載最新版雪球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