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加黃龍湯的方劑、藥材、臨床及使用

中藥方劑 | 泄熱通便 滋陰益氣之新加黃龍湯

來源:葯智數據整合



一、新加黃龍湯中藥方劑信息

出處:《溫病條辨》(清?吳瑭)

處方:細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蔘(另煎,4.5克) 生大黃(9克) 芒硝(3克) 玄參(15克) 麥冬(15克) 當歸(4.5克) 海參(洗,2條) 薑汁(6匙)

炮製: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樸,沖參汁上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

功用:泄熱通便,滋陰益氣。

主治:熱結裡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倦少氣,口乾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方解:本方主治熱結裡實,應下失下,正氣久耗,陰液耗竭尤重,故方以調胃承氣湯以緩下熱結,並重用養陰增液之品,使之增水行舟,兼顧氣陰之虛。

禁忌:斟酌。

方論:方中大黃、芒消急下燥熱以存陰氣;人蔘、當歸補益氣血;麥冬、生地、玄參、海參激陰養液;薑汁、大棗、甘草固護胃氣,調和諸葯;桔梗開宣肺氣,通調胃腸。全方瀉熱通便與滋陰益氣並行為治,使正氣得運,陰血得復,則藥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熱自平。



二、新加黃龍湯處方中藥材信息

生地: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性味與歸經】鮮地黃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生地黃 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鮮地黃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

生甘草:【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注意事項】不宜與海藻、京大戟、紅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人蔘:【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官冷。【注意事項】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

生大黃:【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用於實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療瘡,腸癰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症。【注意事項】3~15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敷於患處。

芒硝:【性味歸經】鹹、苦,寒。歸胃、大腸經。【功能主治】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注意事項】孕婦慎用;不宜與硫黃、三棱同用。

玄參:【性味歸經】甘、苦、鹹,微寒。歸肺、胃、腎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癧,癰腫瘡毒。【注意事項】不宜與藜蘆同用。

麥冬:【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當歸:【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海參:【性味歸經】味甘;鹹;性平。歸腎;肺經【功能主治】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止血。主精血虧損;虛弱勞怯;陽痿;夢遺;腸燥便秘;肺虛咳嗽咯血,腸風便血,外傷出血。【注意事項】脾虛不運、外邪未盡者禁服。

薑汁:【性味歸經】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注意事項】久服積熱,損陰傷目;陰虛、內有實熱、患痔瘡者忌食;高血壓病人慎食。



三、新加黃龍湯使用範圍及知識要點

1.中醫病證陽明熱結,氣陰兩虛證:大便乾結,神疲少氣,口乾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2.西醫疾病腸梗阻、消化不良、內分泌失調、乾燥綜合征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陽明熱結,氣陰兩虛證者。

3.新加黃龍湯組成中藥效與用量之間的必然關係,煎藥與服用之間的相互關係,功用與藥理作用之間的內在關係,中醫證與西醫病之間的互補關係。

4.掌握大黃配芒硝,大黃、芒硝配生地黃、玄參、麥冬,大黃、芒硝配人蔘、甘草,生地黃、玄參配麥冬,人蔘、甘草配當歸之間的用量及相互作用關係。

5.新加黃龍湯與基礎方和演化方之間的內在關係,以及陰虛與熱結之間的關係。



四、新加黃龍湯臨床運用

1.用藥特點:方中用大黃、芒硝瀉熱通下,大黃偏於硬攻,芒硝偏於軟堅;生地黃、麥冬、玄參、海參滋陰,生地黃、玄參偏於涼血,麥冬、海參偏於生津;人蔘、甘草益氣和中;當歸補血活血;薑汁開胃醒脾,方葯相互為用,以瀉熱通便,滋陰益氣為主。

2.用量特點:方中用藥10味,瀉熱通下藥2味如大黃、芒硝,用量總和是12g;滋陰葯4味如生地黃、麥冬、玄參、海參,用量總和是49g;益氣葯2味如人蔘、甘草,用量總和是11g;補血藥1味如當歸,用量是5g;其用量比例是12:49:11:5,從用量分析方葯主治,病是以陰虛為主,實熱為次。



五、新加黃龍湯重要文獻摘要

1、《溫病條辨》:「舊方(黃龍湯)用大承氣加參、地、當歸,須知正氣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陰陽俱備,尤重陰液消亡,不得再用積、樸傷氣而耗液。故改用調胃承氣湯,取甘草之綴急,合人蔘補正;微點薑汁,宣通胃氣,代、樸之用,合人蔘最宣胃氣;加麥地、玄參保津液之難,而又去血結之積聚。薑汁為宣氣分之用,當歸為宣血中氣分之用。再加海參者,海參鹹能化堅,甘能補正。按海之液,數倍於其身,其能補液可知,且動之物,能走絡中血分,病久必人絡,故以之為使也。」

2、《中國醫藥匯海方劑部》:「此雖變為威寒苦甘法,但苦甘多而鹹寒為佐焉。故治法亦同中略有小異。用苦甘者,重用瀉火生液也;佐鹹寒者,取以軟堅潤燥也。大概腸胃火結之燥實證,而又津液大傷,不可不攻下,而又不任攻下者,此法宜之。本方所治,為陽明燥實,屢下不通之證。方中生地、甘草、人蔘麥冬大甘,生液養津;大黃苦寒瀉火,益以芒硝之軟堅潤燥;玄參、海參之鹹寒,大生津液;又有歸之滑潤,薑之開結,俾少火實結之邪,一鼓宣通滑泄而盡去之。臂水涸舟停,既有人力之推挽,復得潮汛之泛濫,則巨艦中流而自在行矣。不然,雖有風帆篙手何益哉?此又攻下法中之別有法門,而為學者之所宜究心者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