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肩周炎怎麼辦 中醫免費幫你治肩周炎

相信大家對肩周炎都不會感到陌生,現在電腦一族們用電腦時一動不動,時間久了就會肩膀酸痛,年輕的時候不注意保養身體,老了可要受罪。今天,澤謙堂就肩周炎怎麼辦,肩周炎吃什麼葯及治療肩周炎的偏方來跟大家講講。


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四型。

1、風寒侵襲

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

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於肌膚經絡,痹阻於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

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徵。

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蠲痹東加減。羌活10g,獨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風藤15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

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並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葯。

諸葯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製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

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

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

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徵。

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葯:烏頭東加減。麻黃10g,製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甘草6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

方解:方中的製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藥、甘草緩急舒筋。

黃芪益氣固表,並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葯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

主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主證分析:外傷內挫,局部經絡損傷,氣血逆亂。或久痛入絡,血脈瘀阻,故見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且有定處,拒按,或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均為血瘀之徵。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葯: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併加減。當歸15g,丹參15g,生乳沒各15g。白芍 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紅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雞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當歸以養血。白芍緩急止痛,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

用桂枝、桑枝、雞血藤祛風通絡。諸葯共奏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4、氣血虧虛

主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主證分析:久病體弱,氣血虧虛,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肩部筋脈失於榮養,故見肩酸痛麻木、肢軟乏力、肌膚不澤、肌肉萎縮、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無力均為氣血虧虛之徵。

治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葯:秦桂四物湯,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黃芪15g。

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

方解: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以秦艽祛風散寒,以桂枝、黃芪益氣溫經通絡散寒。

共奏益氣養血,疏經散寒之效。

二、治療肩周炎的中成藥

1、伸筋丹

伸筋丹的組成有:地龍(炒)500克,馬錢子(製)、紅花各350克,漢防已、乳香(醋炒)、沒藥(醋炒)、骨碎補(製)、五加皮各150克。

具體制法為:馬錢子用砂燙至外表呈棕黃色並鼓起祛毛屑,骨碎補用砂燙祛毛。

將上述藥物粉碎成末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0.15克。

用時,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為1個療程,停葯5日,再服15日。

藥效:該葯有較好的解痙鎮痛作用。

藥理分析結果表明其鎮痛作用不屬於中樞性鎮痛,而是通過局部的消炎,消腫以達到消除疼痛癥狀的目的。

2、黃芪桂枝五物湯

藥方組成為: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薑3片,大棗4枚。細辛3克,製川烏、製草烏各5克,止痙散粉1.5克。

用時,除止痙散粉隨飲片煎湯送服外,其餘諸葯加水煎,分2次服。

藥效:由於中老年人肝腎漸衰,筋骨、筋膜等組織逐漸退行性改變,在風、寒、濕、邪浸襲的誘因下,造成肩關節局部的肌肉、筋膜、軟骨等組織發生緊張、僵硬、變性、增生或萎縮等病理改變,因此,採用黃芪桂枝五物東加味治療。

三、肩周炎按摩穴位

肩周炎是人們常得的疾病,不論男女,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發生。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由於身體自身的原因,顯得更加普遍而嚴重。

得了肩周炎,除了肩部的疼痛外,在身體的其它部位也會出現一些感應的信號,尤其是疼痛等癥狀,反應相當明顯。

除了藥物治療外,可以從經絡養生的角度告訴大家用穴位進行日常保健的方法。

肩髃穴

大腸經上的穴位,用於治療肩周炎、上肢癱瘓、臂神經痛等,配合肩髎、肩貞、臑俞等共同治療肩周炎和上肢不遂等。

該穴位於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

按摩時一手按住患病的肩膀,用食指或中指用力按揉2—3分鐘,以局部出現酸脹感為佳,早晚各一次。

肩井穴

膽經上的穴位,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乳癰、中風、瘰癧等,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

按摩時先以一手食指壓於中指上,按揉患肩一半的肩井穴五分鐘左右。力量要均勻,以局部出現酸脹感為佳。早晚各一次。

肩貞穴

小腸經上的穴位,主治肩臂疼痛、瘰癧、耳鳴等。配合肩髃穴、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等治療肩周炎和上肢不遂。

該穴位於人體的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按摩時用一手拇指在患肩一邊肩貞穴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患者能承受的疼痛度為宜。

肩髎穴

三焦經上的穴位,主治臂痛、肩重不能舉。位於人體的肩部,肩髃穴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按摩時用一手拇指在患肩一邊肩貞穴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患者能承受的疼痛度為宜。

膏盲穴

膀胱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該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毎側點按20—30下為宜,注意按摩力度,不可用蠻力,以患者感受能承受為度。

環跳穴

膽經上的穴位。按摩時可在疼痛肩部的對側臀部找穴,用力點按會找到痛點,堅持用力按摩2—3分鐘為宜。此處穴位較深,需增加按摩力度,讓患者能感覺到疼痛為度。

後溪穴和前谷穴

小腸經上的穴位,對緩解肩周炎、頸椎病和肩臂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取穴時自然微握拳,在手掌小指側,小指的掌指橫紋外側末端處和掌橫紋末端處。按摩時手握拳向上,左右手撞擊兩穴位100下左右,癥狀很快緩解。

以上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依適合的環境、地點和喜好靈活選擇使用,都可達到緩解效果。個別疼痛敏感的患者不要因疼痛而輕易放棄,貴在堅持才會真正的達到效果。

要注意日常保護,晚睡和外出注意肩部的保暖,防止受涼。堅持運動,每天堅持活動肩臂,促進筋骨和血液循環。堅持做健身操,晨起和晚睡前都可以堅持20—30分鐘。

四、肩周炎的保守治療方法

中醫外用膏藥是將中草藥製成各種劑型貼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過中藥對穴位的敏感性和刺激作用以及中藥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疾病的無創痛穴位療法,是藥物和穴位雙重作用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中醫經絡學與中藥歸經原則巧妙結合的產物。

通過穴位的巧妙組合使藥物直達病灶,效專力巨集,與膏藥貼敷結合,二法配合,相得益彰,安全靈活,把人體潛在的抵抗功能強有力的調動出來,不僅能防止體表病症,也可預防治療臟腑疾病,即可治療慢性隱藏疾病,又能救活某些急性重症。其適應範圍遍及腰椎病、頸椎病、膝關節骨病、肩周炎、股骨頭壞死等骨病,達到「以膏統治百病」。

五、注意 !!!

夏天是肩周炎的高發季節,希望看到此文章的善良人轉發,分享。希望大家在吹冷氣機的時候務必注意,不要對著冷氣機直吹,有肩周炎的患者女士尤其要注意對肩膀的保護,盡量穿帶袖的t恤。


歡迎轉載分享,幫助身邊朋友解決病痛!更多頸肩腰腿痛知識,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搜索「澤謙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