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學中醫最大的難點「如何讀懂古人的醫案」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古人的書,往往簡約而含蓄,言外之旨,話外之意頗多。醫書更是如此。所以,有位前輩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難,讀醫書尤難,讀醫書得真詮則難之又難。」為什麼難呢?這些「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才能克服這些「難」呢?如何讀醫書而得其真詮呢?這位前輩並沒有說。我以讀古人醫案為例,談談自己讀醫書的感受吧:

古人寫醫案,意在表明自己的治療思想,而治療思想,正是一名優秀醫師的靈魂,也是一本優秀醫書的核心。所以,醫案不同於病歷。一份完整的病歷,要儘可能詳細地反映病人的信息,包括年齡、性別、來診的日期、四診的情形、擬用的方法以及開出的處方,如果有複診,還得說明上一診服藥的反應以及複診時的情況。但在醫案上,這些信息就被砍掉很多。高明的醫家整理醫案,砍掉的是他認為眾所周知的東西,留下的是他認為能集中反映他的治療思想、醫學創見的東西。所以,一位名醫所寫的病歷,可能有很多,但他的醫案,往往只有一小本,這一小本,正是核心,是精華所在。對於這些精華物質,我們是不能囫圇吞棗的,而要將其融化在我們自己知識體系的海洋中。

很多醫案都只有一診,沒有複診(這類醫案比比皆是)。但實際上,這個病人很可能不止一診。因為,只要是一個稍微複雜的病,治療起來就是要分許多個階段的,什麼時候該守方,什麼時候該加減藥物,什麼時候該換法換方,作者認為大家都應該知道,他無暇一一指明。隻將治療該病最核心的一診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其治療的理路。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方子就管這個病,可以一直吃下去,不隨證加減,不靈機變化,不穩妥善後,那就大錯特錯了。
當然,也有的醫案記錄了很多診(《張聿青醫案》、《丁甘仁醫案》中有很多這類醫案),後一診往往說明服用前方後的變化,其意在突出自己對病程的駕馭和在藥物加減、方劑變化中的經驗。但即使是讀這樣的醫案,也要注意,作者可能還是留了一手,刪去了善後的療程。他列舉的幾診,仍是核心的幾診。

有的醫案叫做「驗案」,聲明療效很好(最典型、也最優秀的,是何廉臣主編的《全國名醫驗案類編》),這當然值得我們借鑒,也能增強我們學習的信心。但也有的醫案,是不是驗案還說不準:開完方子就算完,不說療效如何。可能當時治病的時候,病人拿著方子走了再也沒有消息,但醫者覺得這個病處理得很好,能突出自己的治療思想,所以把它整理下來,這也是值得學習的(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我們可以懷疑它不是驗案,但誰敢說它沒有學習的價值?)。不管是不是「驗案」,我們都不要從中套他的方子,而只能學他的思路。
有的醫案,詳舉癥狀,其核心在突出辯證之法。像《文魁脈學》、《趙文魁醫案》中,有很多「脈案」,完全根據脈象來斷病,那就是為了突出脈診,脈診就是其核心。有的醫案則不列癥狀,直接指明病因病機,然後處方,其意在突出如何根據病因病機處方用藥(如尤在涇《靜香樓醫案》)。


有的醫案中的處方,詳細開列藥物的劑量,意在突出其在用藥劑量把握上的經驗,如黃柏少用則苦以堅陰,多用則苦寒瀉火,人蔘少用與多用功效亦不同,在處方上就非得表明劑量才能顯示出處方的用意。有的醫案處方則不列劑量,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作者保守,故意不傳劑量,而是因為不需要列劑量,只需要把要列出來就能表達他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具體到應用上,我們可以根據男女老幼,根據病情,自行掌握。有人說「中醫的不傳之秘在用藥之量」,其實並非不傳,而是無法傳,藥物的用量要我們在臨床運用中去體會和把握。

很多醫家還喜歡寫出生動有趣的驗案,刻畫治病過程中的一些「花絮」、描摹病家情態(如徐靈胎《洄溪醫案》、余奉仙《醫家經驗彙編》的前部分),這也是有其苦心的。這既是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寓醫理於生活故事當中,又是在教我們體察人情。明朝著名醫家李中梓的《醫宗必讀》中有一篇《不失人情論》,講得非常詳細,如:「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有境遇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為之害也。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為害也。有參術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為害也。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 而且,不同醫家所接觸到的患者群不一樣,男女、老幼、貴賤、貧富,自不待言,就連病者對疾病的態度和治病的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的患者,身體一有不適就來治療,有的患者身體不舒服就忍著,忍到忍無可忍才去找醫生;有的患者,癥狀一旦解決就不再複診,有的患者,癥狀解決後,還會配合醫生做充分的善後調理。正是從這類很生動有趣的醫案中,我們可以學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去應對這些病人。如果認為這些醫案是浮詞藻繪,廢話太多,那就是他就是不通人情世故的無趣之人了。
總之,讀任何醫案,皆當從作者著意處明其苦心,要重其所有,而不要則其所無,其所無者,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去填充。醫案中保留的內容,是作者的核心醫醫療思想,是作者的醫學精華,我們需要動用自己的學識,使這個核心豐富起來,在我們自己的醫學知識體系中生根發芽,使這些精華融入我們自己醫學知識的汪洋大海。這樣,才算讀懂了醫案。不然,企圖從醫案中找出某方某法治某病,將永無進步。



我是中醫老劉,如果你也對中醫感興趣,歡迎與我交流,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