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錢怎麽辦?經濟專家漢武帝C位出道

1

對漢武帝的評價,一般都少不了“雄才大略”這四個字,他的一生是在一個又一個大事當中度過的,“征匈奴”“征南越”“征西南”“開漕渠”……彪炳史冊,光耀千秋。

不過,“功業”與“代價”總是緊密相連。漢武帝偉大固然偉大,但是問題也不小,他做事的特點是為了成功,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他對邊疆的開拓,時間和範圍都要以秦始皇的倍數計。衛青、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代價,是府庫為之一空。“是時財匱,戰士頗不得祿矣”。

錢花光了怎麽辦?不怕,封建統治者素來搜刮有術,這方面經驗豐富。漢武帝決定向民間收割財富。最肥的一茬是誰?當然是商人。

武帝初年,隨著經濟發展,全國已形成關中、巴蜀兩大商業發達地區,一大批大工商業主崛起,家業萬貫,實力相當雄厚。“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轂百數,財或累萬金”。巨商們一出門前呼後擁,車乘百餘輛,家財積累到萬金。

漢武帝對這些巨商非常反感。認為他們如此有錢,卻對國家沒什麽用,因為“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指責他們不幫助國家的急難,導致黎民百姓陷於重困之中。

那麽,怎麽搞到他們的錢幫助國家和百姓呢?

漢武帝的第一步是“賣爵”。掛起一批誘人的誘餌,把他們的錢釣出來。“詔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諸買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

買了爵位有什麽好處呢?第一,打仗不會征發你去當兵。商人不管有多少錢,政治地位上都是平民,國家隨時都可以征發你去當兵,當時當兵死亡率極高,“錢沒花完,人沒了”,這是巨富商人最怕的事情。

第二,不用再交稅,不再征用你當勞力,免除終身的徭役。

第三,買了武功爵的人,可以當官,還可以免罪,如果你沒錢了,還可以將爵位轉賣給民間的富人,也就是說,這是能夠流通的資產。當然,代價也不低,每一級爵位明碼標價17萬錢。

此項政策一出,商人們紛紛踴躍出資。甚至大量普通民眾為了不去沙場征戰,也竭盡所有,把家裡的所有糧食都獻給官府,這樣一來,國家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然而漢武帝花起錢來,如同漏鬥一樣,這筆錢不長時間就花光了,怎麽辦?

漢武帝還有第二步,“加稅”。釣不出來,就加你的稅,直接從你身上掏。

漢代對商人本來征1.27%的商稅。漢武帝發布了一道“算緡”令,規定徵收商人的財產稅。提高稅率。要求商人主動向政府呈報財產,老實交待家裡有多少房子,多少馬匹,多少錢財,稅率由1.27%提升為6%,提高了四倍多。

6%的稅率,今天看起來並不能算高。而且官府的規定是你主動申報,並不主動上門來查。聽起來很寬鬆。漢武帝很仁慈啊。

所以“富豪皆爭匿財”,人性古今相同,幾乎所有商人都心存僥幸,多多少少有所瞞報。但要命的是漢武帝有後手跟著,等商人都申報後,又下發了一個“告緡”令,這個厲害了:誰隱瞞不報,或呈報不實,其他人可以向官府告發,告了以後,官府就抄查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分給告發者一半。這叫做“告緡”。

這一下,幾乎所有商人都掉進陷阱了。

為了將“告緡令”落到實處,漢武帝任用了一批殘酷無情的酷吏,去各地審理告緡專案。一時間人們為了發財紛紛告發,“告緡”一時間成了窮人的生財之道。國家和底層百姓都發了財。

這是第二步,還沒有完。等大量普通百姓通過“告緡”發了財之後,漢武帝又搞了一個擴大化,下令無論城鄉一概實行“告緡”,普通百姓也列入範圍。“其初亦只為商賈居貨設,後告緡遍天下,則不商賈而有積蓄者,皆被告也”。一開始“算緡”針對的是商人階層,接著全國所有人都被納入其中。

窮人通過告人得來的不義之財,轉眼也因為被別人告而被剝奪。“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家”就是中等富裕的人家,在當時的財產是十萬左右,也就是說,家裡的財富達十萬的都被告了。天下所有中產階級以上的人都破產了。

這套組合拳打得如此漂亮,全天下人毫無招架之力。國家得到多少錢呢?《漢書·食貨志》說,朝廷“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宅亦如之”。單“告緡”一項,朝廷得民財數以億計,老百姓因為交不起錢被沒入官府為奴婢的以千萬數,武帝時期的全國總人口大約為四千萬,因告緡成為奴婢的居然達到一千萬。因此奴隸市場一時非常繁榮,“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欄”。其他沒收入官的土地、住宅更是不可勝數。國家財政得到極大改善,“縣官有鹽鐵緡錢之故,用益饒矣”。

國庫雖然一時豐盈,不過也有負面後果。老百姓不敢再存錢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一點錢就立即吃盡花光,“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產業”,變得好吃懶做,從此不再進行儲蓄和投資。“商者少,物貴”(《史記·平準書》)。整個社會商業活動萎縮,商品短缺,物價上升,經濟停滯。

漢代磚畫,跽坐賞樂

不過這才是第三步。第四步呢?更絕了。

我們講過,漢武帝割韭菜的第一步是賣爵,買了爵,可以不用服徭役,不去沙場征戰了。

不過國家雖然得到了錢,但是可以征發的民眾減少了。“法既益嚴,吏多廢免。兵革數動,民多買複及五大夫、千夫。征發之士益鮮。”因為國家不停打仗,老百姓拚了家底買爵位,替國家當兵服役的人不夠了。

這對漢武帝不成問題。把天下人的錢搞得差不多了,漢武帝又開始了“政策調整”,進行爵位貶值,要求“於是除千夫、五大夫為吏,不欲者出馬”。原來說的話不算數了,爵位低的,仍然要服勞役。百姓在買爵位上已經花了很多錢,但是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免役”,而是跟往常一樣,依然服徭役,“故吏皆適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

這就是直接對百姓進行的一次掠奪,而且也是對國家信用的一次巨大損害,導致了大批自耕農的破產。(段德龍:《漢武帝財政改革對商人和農民階層造成的影響》)

2

這四步搞完了,錢滾滾而來,可是最後錢仍然不夠花。

漢武帝聰明的大腦又想到了新點子:金融體制改革。他決定,“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並兼之徒”。

換句話說,通過發行貨幣和通貨膨脹進行掠奪。

第一種是“皮幣”。什麽叫皮幣呢?原來漢初規定,所有白鹿都要送到皇帝的禁苑。皇家壟斷了白鹿,漢武帝命人將白鹿皮做成皮幣,一張一尺見方的皮幣賣價40萬,限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須用作禮物。

第二個是白金幣。皇帝的私家庫房裡堆積著大量銀錫之類沒什麽具體用途的金屬,於是皇帝命工匠用白銀和錫金屬混合製造了白金幣。每枚成本只有幾十,然而面值卻分別為三千、五百和三百。這是赤裸裸地“掠奪民財”。

通過這種方式,皇帝發了財,但是老百姓也看到了漏洞。白鹿皮沒有,用別的鹿皮漂白,一本萬利。白銀和錫也容易弄到,於是引發全國範圍內瘋狂的盜鑄犯罪,白金幣只好取消。但是漢武帝還不死心,又決定由中央發行“赤仄錢”(以赤銅做邊,故名),宣布這種錢以一當五,也就是說雖然成本和普通錢差不多,但是一枚要當五枚“郡國五銖”用。

台灣郵票上的漢五銖

怎麽樣推行這種貨幣呢?規定百姓交稅必須用“赤仄錢”:“令京師鑄官赤仄,一當五,賦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結果盜鑄又不可避免,全國因盜鑄而被處死的人多達幾十萬人。“其不發覺相殺者,不可勝計。赦自出者百餘萬人。”因為犯罪的人太多,國家殺不過來,不得不規定交了罰款的自首可以赦免,這樣一樣,被赦免的據記載也有百萬之眾。從這些數據來看,漢武帝發行白金幣和赤仄錢之後,漢朝進入了一個全民盜鑄的時代。不久“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赤仄錢因為低折太甚,終於被廢棄。

經過漢武帝這一圈折騰,引發了全國範圍內嚴重的通貨膨脹。“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自耕農紛紛破產。

3

漢武打擊匈奴,安定邊疆,這當然是有大功於後世的。然而,一個人做事的時候,必須對成本與收獲有一個基本估計,對國家和社會的承受力有一個基本估計。不能一頓非要吃下十頓飯的量。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漢武帝一次一次地收割財富,到武帝末年,小農普通破產,流民劇增。幾十年征戰,50歲以下16歲以上的壯丁幾乎都被征發當兵,青壯年婦女也要戍守邊疆。史書說,漢武帝的統治導致“戶口減半”,也就是國家掌握的戶口比以前少了一半。而今天學者的研究成果證明,漢武帝時期,人口減少了1500萬。

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

《漢武大帝》劉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