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完人漢文帝:千古明君的瑜與瑕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漢文帝後七年(前157年)夏六月初一,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駕崩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7歲,安葬在長安東郊白鹿原上的霸陵。其後,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

漢文帝在位23年,勵精圖治,實行德政,使漢朝從內憂外患中走向太平盛世。漢景帝登基後,延續了文帝時代清淨無為、與民休息的國策。文景兩代君主在位的時代,被後世史家譽為“文景之治”。

模範皇帝

漢文帝23年的君主生涯,堪稱中國兩千年世紀帝國的模範。一向秉筆直書,對漢朝皇帝頗有微詞的司馬遷,評價漢文帝也不吝讚譽。那麽,漢文帝有哪些地方值得後世君主學習的呢?

漢文帝生活非常簡樸,在位23年,宮殿、園林、車騎儀仗、服飾器具等物質享受什麽都沒添加。漢文帝自己身穿黑色的粗絲衣服,他所寵幸的慎夫人,所穿的衣服拖不到地面,所用的帷帳沒有刺繡花紋。他以身作則,提倡勤儉樸素。文帝曾想修建一座露台,召集工匠計算成本,需要花費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產家庭的財產總和,便打消了動工的念頭。漢文帝修建霸凌,利用山脈地勢,不另建高大的墳堆,陪葬器物也都用陶製,不準用金、銀、銅、錫裝飾。

由於漢文帝的親身提倡,西漢前期的統治階層普遍生活簡樸,能夠節製貪欲,這就能實實在在減輕百姓的經濟、力役負擔。

文景時代實行輕徭薄賦,以便增加百姓收入,藏富於民。文帝時代,老百姓每年上繳的田賦佔本年收成的1/15。文帝二年、十二年兩次租稅減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到景帝時,租率最終減為1/30。另外,文帝將算賦(人頭稅)由每年120錢減至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這恐怕是兩千年帝製時代的最低標準。

在輕徭薄賦政策的影響下,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社會財富不斷增加,國家財政也變得寬裕。到武帝初年時,倉柯瑞的糧食層層積壓,錢柯瑞穿錢的繩子都朽壞了,銅錢無法計數。老百姓只要沒有水旱災害,日子就過得很富足,能吃上精糧和肉食,田野街巷裡馬匹成群,犯法的人也越來越少。

漢文帝提倡寬仁慎刑,當時有個叫淳於意的人獲罪被判處肉刑,他的小女兒緹縈上書為父伸冤,打動了漢文帝,並且使文帝廢除了殘害肉體的肉刑。儘管廢除肉刑的具體措施上失當,導致受刑致死的人反而增多,但文帝所提倡的慎刑精神,最終在景帝時代落到了實處。

漢文帝在處理與軍功階層、諸侯王的關係上,總體而言是比較成功的,他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瓦解了把持朝政的功臣勢力。中央與諸侯王的矛盾,總體上比較緩和,對於實力強大的吳王劉濞,文帝給予了適當的安撫,使他沒有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反叛朝廷。

西漢北疆一直面臨匈奴軍事威脅,但是漢文帝一直用和親的方式緩解漢匈關係,出嫁漢朝宗室公主給匈奴單於,給予匈奴脆弱的遊牧經濟以適當的物質補助,為漢朝經濟的恢復嬴得了時間。即便是匈奴大規模入侵,戰爭規模也控制在一個郡或幾個郡之內。

如果漢朝與匈奴全面開戰,勢必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那麽全國百姓都必須承擔高額的軍費和長期的兵役,也就無法保證按時耕種、收割莊稼,農業生產勢必遭到破壞。儘管漢朝與匈奴和親是一種屈辱,但是能用一個女人和幾車嫁妝換來幾年和平發展的時間,無疑是很劃算的。

漢文帝還有很多優秀品質,比如善於采納進諫,袁盎、張釋之、馮唐等人,都曾對文帝犯顏直諫,言辭十分激烈尖銳,但是文帝通常都能采納。文帝通常不以小過錯苛責下屬,比如有的官員收受賄賂被察覺後,文帝反而賞賜他們錢財,使他們內心愧疚,改過自新。

漢文帝不但是一個傑出的君主,本人私德也很不錯,他十分孝順母親。他在代國的時候,母親薄氏病了三年,他就一直在床邊伺候,湯藥必須親口嘗過才喂給母親。

漢文帝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無論哪一條都足以垂范後世。

瑜不掩瑕

儘管漢文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模範皇帝,但是瑜不掩瑕,他的一些決策和行為也頗為當時與後世所詬病。

漢文帝在貨幣政策上,是十分失策的。西漢初期,經濟十分凋敝,老百姓缺錢,買不起東西。可漢文帝誤認為這是通貨緊縮造成的,於是采取開放性貨幣政策,允許民間資本鑄錢,比如文帝寵臣鄧通就獲得了一座銅礦山。

這樣做釀成了兩大惡果,首先是惡性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飛漲。雖然銅錢的面額是“半兩”,但是實際重量越來越輕,市場上甚至流行一種“莢錢”,就是薄得跟榆莢一樣的銅錢,對物價擾亂得十分厲害。當時物價誇張到什麽程度呢?一石米價格是一萬錢,漢朝的一石相當於今天的31千克;一匹馬價格是一百斤黃金。

後來,漢文帝新鑄四銖半兩錢,打算用來糾正幣值紊亂,但是由於允許民間私自鑄錢,新幣並沒有起到實際效果,市場上仍然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風氣。賈誼上《諫鑄錢疏》,反對民間鑄錢,主張把冶銅業收歸國有,一律由國家鑄錢,統一銅錢重量,但是沒有得到文帝采納。

允許民間資本鑄錢的另一個惡果是盜鑄不止,後來漢武帝多次改革幣製,想要把鑄幣權收歸中央,以增加財政收入,糾正金融紊亂,但是一直難以奏效。一直到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第六次幣製改革,發行上林三官五銖錢,才徹底糾正了貨幣亂象。

與失敗的貨幣政策緊密相連的,是漢文帝的另一大汙點——寵信諂佞鄧通。儘管西漢皇帝都有喜好男寵的癖好,但是能夠對國家政治、經濟產生很壞影響的,只有鄧通。漢文帝賜給鄧通一座銅礦山,允許他自行鑄錢。

由於鄧通錢質量比普通民間鑄錢更高,流通效果遠遠超過了民間、官方鑄錢,導致全天下都流通鄧通錢。鄧通以薄利多銷的模式,積累了巨量財富。

但是,鄧通聚斂的財富,實際上是西漢中央財政失去的財富,好在西漢時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貨幣的紊亂並沒有嚴重影響民生,否則鄧通給國家經濟造成惡劣影響足以動搖國本。

漢文帝處理淮南王劉長謀反案,是他政治生涯的另一大汙點。對於這位驕橫跋扈的親弟弟,漢文帝先是縱容,抓到他的把柄後予以嚴厲懲治,徹底鏟除了淮南國的勢力,由於劉長不願受辱,最終絕食而死,從而使漢文帝背上殺弟的惡名。後來,漢文帝又迫於輿論的譴責,分封劉長的三個兒子為諸侯王,這給他的子孫留下了很大的後患。

無為而治

儘管漢文帝的一生有著不少的汙點,但是相比於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君主,仍然不愧為明君的楷模。那麽,漢文帝光輝的君主生涯,有著那些值得學習的為政訣竅呢?

漢文帝為政之道的核心,在於四個字——無為而治,這也正是道家政治哲學的精髓所在。所謂的“無為”並非庸庸碌碌無所作為,而是順勢而為,不強行作為,不在形勢明朗之前搶先作為,而是後發製人。這一點,集中體現在他登上皇位的過程中。

文帝劉恆在從誅呂政變到入主長安的全過程中,始終都沒有去主動爭奪皇位。他的皇位,並非強行爭來的,而是呂氏家族敗亡後,自動輪到他頭上的。那麽,為什麽皇位能輪到他頭上呢?因為他行事低調謹慎,不咄咄逼人,使軍功階層和劉氏宗室感覺不到威脅。

當軍功階層決定擁立他為皇帝的時候,他既沒有消極回避,也沒有大喜過望,而是先派人進京去了解情況,等到形勢明朗後,勇敢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從代國來到長安繼承皇位。

他到達長安郊外後,仍然是先派人探聽風聲,再作下一步打算。進入長安後,先住進代王官邸,等軍功階層把未央宮清理乾淨了,再入主宮廷,同時派親信接管長安防務。當時,軍功階層剛剛血洗了長安,一個藩王想要在他們眼皮底下登上皇位,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而漢文帝的每一個步驟都銜接得十分順利、穩當,顯得水到渠成,使軍功階層默然接受了他登基稱帝的既成事實。

而齊王劉襄和他的兩個弟弟劉章、劉興居在誅呂政變中就顯得十分積極,並且一開始就是奔著皇位去的,劉章、劉興居在京城充當內應,劉襄在齊國奪取兵權,率軍起事,並且借機吞並琅邪國。結果招致了琅邪王劉澤的怨恨和軍功階層的警惕,最終與皇位失之交臂。

歷史上還有一些皇帝,是通過強行爭奪的方式登上皇位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雖然他們的皇帝都當得不錯,但是都因為得位不正而背上骨肉相殘的罵名。而漢文帝比他們要高明得多,因為人失我得不在爭,所以就沒人能說閑話。

無為而治的另一關鍵在於知進退,也就是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敵我力量的對比,采取最恰當、最穩妥的方式緩和矛盾,積蓄力量,等待發難的時機。這一點集中體現在漢文帝處置軍功階層問題上。

漢文帝登基後,實際軍政權力仍然牢牢掌握在軍功階層手中,他自己的親信力量十分微弱,軍功階層的一些首腦,比如周勃,對他十分傲慢。對此,漢文帝並沒有天真地以為當上了皇帝就可以隨意處置朝臣,而是清醒地認識到敵我力量強弱不成比例。於是,就對軍功階層加以安撫、禮遇,比如下嫁公主給周勃當兒媳。

等自己力量稍稍鞏固後,就想方設法促進軍功階層內部的分裂,比如周勃與陳平就因為文帝的一番問話而關係破裂。等到軍功階層部分首腦老死後,再借機發難,把功臣們趕回自己的封地去,然後對其中的個別領袖實行嚴厲打擊,比如一度把周勃關進監獄。

漢文帝採用這套步步為營,溫水煮青蛙的戰略,徹底瓦解軍功階層對朝政的控制,整個過程實際上隻用了三、四年時間。如果文帝采取激烈手段刺激軍功階層,他的下場甚至會比做了29天皇帝的海昏侯劉賀還要慘。

無為而治的第三個要素是清心寡欲、崇尚質樸。一方面提倡簡樸的生活,節製貪欲,不搞好大喜功、窮奢極欲那一套,以減輕百姓的負擔。另一方面,不追求功業,提倡簡單的政治,多為百姓辦實事,不搞繁文縟節、形式主義那一套。這一點,前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大凡為政之道,可分為三等境界。第一等是不作為的庸人政治,由於為政者才能平庸,終日戰戰兢兢,害怕出錯,因而不敢有所作為,他們最高理想僅僅是確保權位穩固。這類昏君、庸官,歷史上比比皆是,不足掛齒。

第二等是有所作為的能人政治,由於為政者才能出眾,所以他們不怕危機,也不怕出錯,敢於擔當,敢於作為,因為越有危機就越能展示他們的政治才能。甚至他們為了展示才能、運用權力、凝聚人心,某些時候主動挑起事端、製造危機再予以平息。這類為政者固然政績斐然,但由於事功太多,百姓會十分疲憊。漢文帝的孫子漢武帝劉徹,就是能人政治的典型代表。

第三等是無為而治的高人政治,高人不好大喜功,不需要故意炫耀自己的能力,但是遇到危機能夠從容應對。他們經常使用溫和漸進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將危機化解於無形。看似什麽都沒做,但實際上大有作為。高人或許沒有能人那麽出名,但是在高人的管理下,百姓相對而言比較幸福。而漢文帝劉恆正是這類將權力運用到極致的高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