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武帝大宛之征:有戰略眼光卻被司馬遷諷刺一番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對外積極進取,采取強硬態勢對待侵擾的周邊政權。北伐匈奴西征大宛,開疆拓土。但是在司馬遷的筆下,漢武帝的大宛之征卻成了貪戀寶馬而采取的一個錯誤決策。漢武帝到底為什麽要打大宛呢?

要正確評價漢武帝遠征大宛的戰略意圖,就必需要搞清楚漢匈戰爭在武帝中後期的基本形勢,然後還要搞清楚大宛在漢匈戰爭之中的重大意義。

武帝中後期,漢匈戰爭進入戰略僵持階段。確切地說,是匈奴遠遁。因為漢“良將且盡”,再加上漢軍馬數量不足,遠征戰力大不如衛霍在世之際,導致漢數次出兵攻滅匈奴而不得。同時,匈奴遁逃到天山腳下,以天山南北的優良草場為基地,同時對西域諸國進行強力控制,徵收貢賦,憑借對西域的控制,憑借匈奴殘余下來的部族,遁逃西北的匈奴政權很快又有了複興的跡象,甚至在武帝晚年還主動南下襲擾漢邊郡。於是,一方面是漢希望攻滅匈奴而不得,另一方面是匈奴逐漸複興,但又不敢主動與漢軍接戰,僵持局面形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武帝及其謀臣作出了遠征大宛的決定。《史記》宣稱武帝攻擊大宛乃是因為大宛有汗血寶馬,其實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只是表象。大宛的寶馬,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西域的優良馬種,在漢匈戰爭的年代,對於改善漢軍馬匹品質、提升機動性能是有關鍵性作用的,這就頗有點類似於今日戰爭中一定要優先搶佔富油地區一樣。武帝重金購大宛寶馬而不得,怒而興兵,被司馬遷進行了狠狠的諷刺與無盡的批評。但是,只有真正的兵家才能看透其背後的良苦用心。

通過大宛或者更廣義上講是西域的優良馬種來改善漢馬提升漢騎兵軍團的機動性能是漢武帝西征的目的之一。然而,這還不是征服大宛的最重要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要幹什麽?漢君臣在此刻已經作出了要使匈奴臣服的政策,不接受匈奴和平的建議,這意味著,漢已經決意徹底攻滅匈奴。然而要徹底攻滅匈奴,怎麽辦?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打擊,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直接率軍遠征,與匈奴交戰;二是間接路線,逐個擊破匈奴盟友,斬斷匈奴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和兵員依賴。從外到內,一點點搶佔其生存空間,直到最後徹底毀滅之。

漢武帝這個時候確實眼光與手段均堪稱史無前例的殘酷,他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接連派徐自為、李廣利等出征匈奴,一方面,派宗室公主去烏孫和親,希望將來能夠與烏孫聯合進攻匈奴,同時,還派出使者,去西域各國拉攏,進行分化瓦解。大宛在當時是西域的一個大國,有所謂“勝兵”,史學家考證認為可能就是“精兵”,有勝兵數十萬,威震西域。可以說,是西域很多國家的精神領袖與政治盟主。漢使到了大宛,要求大宛斷絕與匈奴的同盟,大宛拒絕了,漢使要求從大宛購買優良馬種,大宛王也拒絕了。不僅如此,大宛王還揚言,漢與大宛遠隔沙漠,漢軍根本不可能攻到大宛城下。也就是說,在大宛看來,漢帝國無論多麽強悍,在天然的地理隔絕之下,也對西域各國無可奈何。漢朝根本無法觸及這裡。這就實際上也成了西域各國對漢帝國的態度。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決定派李廣利出大軍,攻滅大宛。原因再明確不過了。假如漢軍果然如同大宛王所稱難以逾越大漠,那麽漢對西域就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漢瓦解分化匈奴在西域盟友的計劃就必然會全部落空,漢聯合烏孫進攻匈奴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進而,漢朝就將根本不可能攻滅匈奴。這是漢武帝在執行“臣服匈奴”的既定方針過程中決不能允許的。

而假如漢軍攻破了大宛,則不僅切實證明了漢軍的戰略遠征的強大實力,而且能夠為接下來在西域建立漢軍基地、從而進一步經營西域奠定有力基礎。早已確立的“斷匈奴右臂”的戰略就會加速成功。實際上,漢武帝從張騫那裡得到了關於西域的充足的資訊,他知道那裡與中原大體相似,同樣種植莊稼,而且,同時還適宜放牧。他大概還知道,西域這個地方有著重要的商業價值,很多奇珍異寶都要經過這裡進行販運。因此,對戰略家漢武帝而言,遠征大宛並非是窮奢極欲的後果,而是一舉數得的戰略必需。第一次西征沿途的小國又閉門拒供水糧,至鬱成城(今奧希),敗於鬱成,退至敦煌,減員十之八九。武帝聞之震怒,下令退入玉門關者立斬。李廣利只好在敦煌過冬。

太初四年(前101年),漢武帝命李廣利再度遠征大宛。“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至輪台,輪台不下,攻數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萬。”“決其水原,移之,則宛固已憂困。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相與謀曰:‘漢所為攻宛,以王毋寡。’宛貴人謀曰:‘王毋寡匿善馬,殺漢使。今殺王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乃力戰而死,未晚也。’宛貴人皆以為然,共殺王。持其頭,遣人使貳師”。康居本來想救援大宛,看到漢軍勢勝,不敢進兵。最後,李廣利與大宛達成和議回師大漢。

後來的歷史發展也充分證實了漢武帝決策的高明。大宛陷落後,漢書稱,西域震悚。於是西域各國紛紛遣使入朝,大多數城邦宣布與匈奴決裂,加速了匈奴在西域統治的瓦解。“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入貢獻,見天子,因為質焉。”此後,匈奴專門分管西域的日逐王率部降漢,漢在西域設定都護,治理各個城邦,標誌著漢在西域統治的正式確立。而這個時候距離武帝遠征大宛,已經過去差不多一代人之久。當首任西域都護鄭吉自豪於漢軍在西域的軍勢兵威時,他一定會想起漢武帝時期派遣李廣利對大宛的大規模遠征,一定會想起正是這次遠征,徹底把漢軍的兵威帶給了西域各個邦國。他不知道的是,從那以後,亞洲東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中央政權但凡強盛之時,都必然以兵威統轄西域為重要目標:西域這塊土地,從漢之後,在中國的典籍中,再也無法脫離中華的文明範圍而單獨存在。這就是漢武帝對中華文明的又一個極為重大的、然而以往比較不為人重視的歷史性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