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見過最笨的管理辦法:凡事KPI

KPI 同學又闖禍了。

最近,有研究表明, KPI 易引發員工心理問題,產生抑鬱症。更嚴重的是,研究還發現,員工的心理成本已經遠高於生產力。

一份追蹤了丹麥 1309 家公司中將近 32 萬名員工的研究發現,在實行 KPI 的公司裡,員工使用抗焦慮藥的幾率高出5.7%。

另外,這份報告分析還得出了 2 個結論:

如果員工本身不喜歡風險和不確定性, KPI 就容易催生心理問題;

相似工作員工間考核結果的差異,會引起不必要的團隊內部摩擦;

不過話說回來,在我們身邊,因為KPI所導致抑鬱的例子好像並不多見,可能一個人抑鬱也很少說出來吧。

我們聽到的更多關於 KPI 的故事是類似這樣:某公司的某個團隊到了年底的時候發現 KPI 還差一點,於是自掏腰包把 KPI 完成了,然後獲得的年終獎、加薪升職的機會遠高於他們付出的成本,他們和公司都很開心。

怪不得有人得出一個結論:在每家大公司,都會養一些專門為了 KPI 造假哄領導開心的人,以標榜自己公司有績效文化,而這群人基本都是HR。

這話說得刻薄了,但是也至少揭示了3個現象:

1、目前大公司們都依然用著 KPI,KPI 考核依然有著它不可替代的優勢;

2、換句話說,KPI 對於業務發展確實是有明確幫助的,但是問題出在了管理者的能力是否可以設計出適合的 KPI 制度,如果一心想著用 KPI 去代替管理,那就搞笑了;

3、 KPI 到很多公司應用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KPI 如果定得太高,大家都完不成包括領導利益也受損,KPI 太低,老闆或者人力資源部門又不樂意,部門之間博弈之後, KPI 一部分必然是注水的,所謂權衡之道。

但這一切都是 KPI 的問題嗎?

並不是,而是很多公司還沒變大,就犯了大公司的病,甚至還要去學一些大公司的病,在成長為大公司前,處處都要KPI,然後就變得五毒俱全了。

如何避免 KPI 產生一系列問題,我們認為起碼要做到以下3點,否則 KPI 永遠都是大家眼中“罪魁禍首”。

01 不要過度管理

管理很重要,但請不要過度管理。

公司最重要根基的是業務和產品,並不是管理。馬化騰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騰訊的這一痛處:「我們發現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事業部,甚至一個小部門的領導會非常熱衷於管理,確定架構、指定誰負責什麽、開會、確定 KPI、定期考核,雖然這些也很重要,但這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嗎?」

馬化騰的觀點直指問題核心,過度管理會讓原本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也會讓公司消耗很多無形的管理成本。

一個簡單的 KPI 指標庫,明明可以 3 項解決問題,非要每個職位來個 20 項來體現控制權,最後搞得別人心累,自己的心更累。

02 不要迷戀流程

《賈伯斯傳》裡有一句醍醐灌頂的話:「公司規模擴大之後,就會變得因循守舊,他們覺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跡般地繼續成功,於是開始推行嚴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員工就把遵守流程和紀律當作工作本身。」

流程確實可以防止人重複犯錯,但流程也是僵化管理的一把好手。在大公司工作的HR肯定體會過流程之痛,光是一份付款申請單就走了一星期的流程,幾乎花光一周精力,別的正事都沒乾。

一家公司之所以變複雜,流程「功不可沒」,一些企業還會把遵守流程定為 KPI 指標,如此一來,很多高績效的工作最終會迷失在流程這個迷宮裡。

03 KPI不要隻管生不管養

KPI 生下來,就無人繼續改進,甚至除了 HR 沒有人會過問考核過程中的問題,最後領導看過評分表,簽個字,萬事大吉。

隻管生不管養,留下一堆都是一堆爛攤子,一個個問題產生後,大家都可以找個背鍋俠: KPI 。 反正出問題了都可以怪 KPI 無能, KPI 落後, KPI 反人性。

KPI 又不會起身反駁的嘍。

平時處處KPI,出了問題就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式的管理處處可見,最後一切都怪罪到一個工具的頭上。

總之,如果一家公司的 KPI 讓所有人都在關心自己的career,而不是關心business的時候,這家公司的管理也就走到了盡頭。

你肯定明白我的意思。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