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學一味中藥,魚腥草!

1 來源

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鮮全草或乾燥地上部分。

2 相關名

十葯、蕺菜、紫蕺、蕺、葅葉。

3 產地

長江以南各地均產。

4 採收加工

鮮品全年均可采割;乾品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乾。

5 性狀鑒別

鮮魚腥草:莖呈圓柱形,長20~45cm,直徑0.25~0.45cm;上部綠色或紫紅色,下部白色,節明顯,下部節上生有鬚根,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葉片心形,長3~10cm,寬3~11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綠色,密生腺點,下表面常紫紅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具魚腥氣,味澀。

乾魚腥草: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表面黃棕色,具縱棱數條;質脆,易折斷。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穗狀花序黃棕色。

6 性味歸經

辛,微寒。歸肺經。

7 性能特點

本品質輕辛散,微寒清解,專入肺經。既清解透達,善清熱解毒、排膿消癰,為治肺癰之要葯;又兼通利,能利尿通淋,為治熱淋澀痛所常用。

8 功效

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

9 趣記

青鳥弄魚(填飽)肚:

青:清:清熱;

鳥:尿:利尿通淋;

弄:膿:消癰排膿;

魚:魚腥草;

肚:毒:清熱解毒。

10 主治病證

1、肺癰咳吐膿血,肺熱咳嗽痰稠。

2、熱毒瘡瘍,濕熱瀉痢。

3、熱淋澀痛。

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5~30g,鮮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敷。

12 使用注意

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鎮咳平喘、鎮靜等作用。

13 故事

相傳宋朝熙寧六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漲,泥沙淤塞,沖毀房屋,淹沒農田,弄得沿河兩岸侗民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傳說雨停水退後,沿河兩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樣的一種病,整天拉稀。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很差,沒有人知道得的是什麼病,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就在這緊要關頭,在白馬灘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鎮白馬鋪村)裡,有一個張姓後生手持一把魚腥草,對寨子裡的人說:「這種草大概可以治這種病,大家不妨試試看吧。」侗民們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馬當作活馬醫吧,試一試也無妨。於是,侗民們就拖著病軀上山下地挖魚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見好。消息很快傳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魚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來,姓張的後生是因為他家常用房前屋後的魚腥草餵豬,左鄰右捨的豬都病了,惟獨他家的豬沒有發病,全家人都甚覺奇怪。由於他對草藥也略知一二,他想:難道是吃了魚腥草的緣故?難道魚腥草可以清熱解毒、通淋利尿?於是全家人試著挖魚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為好轉。

從此,沅洲侗民對魚腥草特別珍愛,覺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方法也越來越講究,把魚腥草在地下莖洗凈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薑、芫荽、蔥蒜、味精、香料、食醋等。就這樣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種傳統美味,吃出了一道葯食同源的佳肴。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