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剖學的發展,建立在一次次狂熱盜墓賣屍的基礎上

現代解剖學,用於醫學教學和研究的屍體被尊稱為“大體先生”或“大體小姐”。

醫學的狂熱——打開人體“黑箱”的解剖學

伯克與海爾案以及此後一系列的惡劣模仿者,真實反映了19 世紀西醫學對解剖的狂熱。

其實,從希波克拉底到蓋倫,從達·芬奇到維薩裡,從動物解剖到屍體解剖,人體的構造逐漸清晰。解剖學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一次次狂熱的挑戰宗教權威甚至盜墓賣屍的基礎上

達·芬奇

古希臘時期,屍體解剖為宗教與習俗所禁止,零星的解剖實驗大都是對照動物解剖,只有在屍體因種種原因出現了體腔暴露,才會有人體解剖的情況發生。故而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最突出的成果便是“四體液學說” ,將人體看作一個整體,體內各器官間互相聯繫。在另一本著作《頭顱創傷》中,希波克拉底其實已經在秘密進行人體解剖,獲得了一些關於人體結構的知識。

希波克拉底之後,古羅馬時期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蓋倫奠定了解剖學的發展基礎。從現存著述中可以看出,蓋倫沒有解剖人體,他最喜歡的動物是直布羅陀猿,其次是猴、山羊、豬等,然後把解剖中的發現應用於人體,他的發現與人體的實際情況當然不可能一致。不過,作為兩位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路奇烏斯· 維魯斯的醫生兼親信,蓋倫的解剖學依然成為帝國延續一千多年的金科玉律。

蓋倫解剖豬的場景

蓋倫之後,到文藝複興之前,這段時期一直被看作解剖學的黑暗時期,人體解剖只有在用於探索病人死因時才被官方認可。比如1302 年的意大利波隆那, 一位貴族的死因很可疑, 醫生巴托羅繆受命進行公開的解剖檢驗,他的報告於是成為解剖學知識的重要參考。

文藝複興時期是人體解剖學發展的分水嶺。人們從基督教教旨中為人體解剖尋求理論支撐。《約翰福音》中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基督教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是期望教徒做一個忠於教旨的善人。對基督教來說,靈魂才是將來升到天國之後與神同體的高尚部分,塵世間的一切包括軀體,都不具有什麽價值。因此,基督教統治下的歐洲,人體解剖的禁錮總體要比以往放鬆。

有意思的是,反觀中國,儒家的《孝經》在《開宗明義章》借由孔子之口強調“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尊古崇經的中醫學只能圍繞著臨床疾病的診治展開,把人體當作一個“黑箱”系統,通過無數次臨床試驗,觀察、比較、分析其輸入和輸出的信息,從而推導出人體“黑箱”的規律和特性。中醫學根據“天人合一”學說,經過反覆實踐和試錯法,總結出成功的經驗,再上升為理論來指導實踐。在對待人體“黑箱”的態度上,東西方走上了不同的研究路徑。

孔子

伴隨著屍體解剖管制的放鬆,歐洲中世紀教會成為處理後事的場所,在停屍間裡就可以解剖屍體。藝術家也加入到解剖人體的行列,達·芬奇就曾不無驕傲地聲稱,自己曾經解剖過“十具以上人體”。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人栩栩如生的藝術創造,無不得益於參與解剖的實踐。

不過也有例外,意大利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 年至1303 年在位)就覺得解剖人體是一件並不怎麽自然的事,因為它違反上帝的意志,於是在一次訓諭中以“教會怕血”為由,禁止人體解剖。他聲稱,肢解人體的人均將被革除教籍。

雖然後來禁令有所放鬆,但屍體解剖的行為不得不藏匿起來。真正的人體解剖學之父是安德烈·維薩裡。1538 年,23 歲的他出版了《解剖圖譜六種》。1543 年《人體的構造》的出版更是直指蓋倫的許多錯誤,引發空前轟動。

安德烈·維薩裡

維薩裡的研究同樣建立在異常艱苦的盜墓盜屍基礎上。1536 年,維薩裡記錄了一次盜屍經歷:“因戰爭爆發,我從巴黎回到了盧萬。在那裡,我與著名醫師和數學家傑馬·弗裡西烏斯出去散步,順著鄉村小徑替學生找一些常能在這些地方見到的被處決的囚犯的屍骨。突然,我見有一具像是蓋倫曾經說起的強盜的屍體,我猜想是鳥兒把他的肌肉都啄食一絲不剩了,屍體上有幾處還被火燒過,然後被綁在木樁上。所以他的骨骼已經掉得零零落落,僅是以韌帶使肌肉的兩端連將起來。屍體完全已經乾癟,沒有一處顯得滋潤。這可真是我意想不到的良機。於是,我請傑馬幫忙,爬上木樁,把他的股骨從髖骨上卸下來。但在我卸的時候,將肩胛骨和手弄脫落了,而這手的手指骨,還有膝蓋骨和一隻腳,原來就已經沒有了的。我這樣經過幾次,才偷偷將腿骨和臂骨運了回來……我是多麽想得到這些屍體的骨頭啊,因此我才深夜獨個兒在那麽多的屍體中間,爬上木樁,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卸下來,先是運到較遠的某處藏起來,等第二天,再把他一點一點地從另一個城門運回家裡。”

從某種意義上說,維薩裡的研究經歷也可以被稱為“盜屍筆記”。維薩裡本人的經歷同樣坎坷:《人體的構造》使他成為科學的叛徒和“人類的罪人”。一位自稱親眼見過維薩裡解剖的人聲稱,維薩裡用活人解剖、殺人致死,宗教裁判所據此判處維薩裡死刑。由於國王的庇護,維薩裡得免死刑流放耶路撒冷,以懺悔罪孽。

不幸的是,他死於朝聖歸途中;幸運的是,他的著作逐漸為人接受,成為歐洲醫科學校的通用教材,《人體的構造》被視為現代解剖學的基礎。

維薩裡繪製的人體解剖圖

維薩裡之後,解剖成為了解人體正常生理機制的科學,經驗醫學進入實驗醫學。16 世紀開始的解剖學,與17 世紀的生理學、18 世紀的病理解剖學、19 世紀的細胞學與細菌學、20 世紀的臨床醫學,共同開創了今天的醫學科學。

“大體老師”——現代解剖學的肅穆儀式

西醫學一直被詬病的“隻注重病原體,看不到病人”“只看到在病人外殼下的病原體,看不到被病原體感染的病人”問題,似乎在解剖學誕生的那天就已經埋下了。為解剖學發展奉獻心力的醫生和研究者彪炳史冊,而被迫成為研究對象的屍體乃至活人卻只是這條道路上的零星墊腳石。

19 世紀盜墓取屍、謀殺販屍的亂象已成為歷史,醫學發展到今天,現代解剖學對人體的來源進行了嚴格規定。以英國為例,英國有專門的機構管理遺體捐獻——HTA (The Human Tissue Authority),該機構負責給學校、醫學院頒發證書,以允許它們使用捐獻的遺體,並確保每個使用遺體的學校都正確合法地使用遺體。

根據該機構2004 年的規定,捐獻書必須由本人或者本人授權的人書寫,同時必須有證人在場,而且必須在捐獻者生前書寫。捐獻者也需要告訴家人、親近的好友以及全科醫生。在使用遺體一年之後,醫學院會自行焚燒屍體。如果家人和朋友想要回遺體下葬或自行安排焚燒的話,也可以和醫學院聯繫。不過按照現行法律,學校最多可持有遺體三年時間,實際使用遺體兩年左右,保存得當、解剖合適的人體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學習。

一位遺體捐贈者的墓志銘:即使在死亡中,我們也為生命服務

西方願意捐獻遺體的人比例較高,醫院和醫學院能夠獲得較多的捐贈源。由於遺體捐獻的宣傳教育到位,許多人願意為科學研究捐獻遺體,《聖經》傳道書說到“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成為捐贈行為的注腳。現代解剖學,用於醫學教學和研究的屍體被尊稱為“大體先生”或“大體小姐”。捐獻者用自己的軀體幫助學生掌握人體解剖知識、提升外科手術水準,為醫學研究事業做出無私奉獻,是真正的“無言老師”。

對於邁入醫學課堂的學生而言,第一課就是學會“大體老師”的清理儀式。在教師“感恩惜福”的教導和希波克拉底誓詞下,學生將“大體”身上殘存的血漬和汙穢仔細清洗乾淨後,將“大體”放進解剖台內。如今,“大體”的來源有政府的立法管制與分配保障,再也不必擔心來源缺乏,也不必擔心“大體”是不合法的黑心貨。

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和無數“大體老師”的貢獻,現代解剖學研究已經對身體器官和結構有了透徹了解,轉而利用技術發展,如MRI、CAT等醫療器械對器官進行前所未有的細節研究,解剖學的進展於是集中在解剖特徵的發展、進化和功能上。有意思的是,彩色圖像和攝影的改進也意味著解剖文本不再是解剖的輔助,而是一種學習的中心材料。英國一些醫學院校采取由示範者示教解剖的辦法代替學生解剖,以便讓學生觀察不止一個身體。塑形模型也被廣泛用於解剖教學,成為真實人體的替代品,解剖學教學中的生物模型再次成為解剖學演示的熱門。伯克利大學在綜合生物學課程中,還鼓勵學生對自己進行內省、自觀,將學習掌握的人體知識與自己的身體聯繫起來。

從盜屍到謀殺販屍,從解剖學進入課堂再到“大體”逐漸離開課堂,解剖學的發展似乎走出了一個圓形路徑。人類不再為死後的“身不由己”而膽戰心驚,這大概也是為了彌補解剖學建立之初的罪惡吧。

本文摘自《中國國家歷史·拾壹》(東方出版社)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