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艾灸後的正常反應?

很多人艾灸後上火,身體出現酸,麻,涼,冷,出汗,噁心等等,於是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艾灸導致的這些問題,為什麼艾灸之後不但沒改善情況,反而出現這些不良癥狀?

由於每人的體質差異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後感覺很好,基本沒有什麼反應和副作用,而有的則反應明顯,且不斷有各種反應出現。

接下來,楚艾跟大家分享下常見的艾灸排病反應,如果你在艾灸之後出現了這些癥狀,請勿驚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就不會因為艾灸出現的排病反應而心裡沒底了。

有些人艾灸之後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於是就擔心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艾灸,大可放心,艾灸作為一種綠色、自然的中醫療法,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副作用的。

但如果急於求成或者對自己的體質沒有正確的認識,找錯穴位、灸錯方法或施灸過度,就有可能使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不適。

今天就給喜歡艾灸的人群普及一下,以下這些情況都屬於艾灸後的正常反應,不必太過擔心。

1.上火後,適當喝一些溫水再繼續灸

艾灸後,有些人會面色潮紅,並感覺喉嚨乾澀疼痛這是艾灸後的正常反應。

因為艾灸的熱力進入體內,使血液流動加速,其產生的溫陽之氣逐漸祛除體內的寒邪,導致寒邪外發,從而引起身體某些部位的上火和炎症。

出現這些癥狀時,不必驚慌,也不要因此停止艾灸,可以在艾灸後適當喝一些溫水,並且繼續堅持施灸,直至癥狀消失這說明體內的寒邪已基本排出體外。


2.口乾舌燥,多喝白開水

艾灸時,很多人還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這是體內陰陽正在調和的表現。初次艾灸,輸入人體內的陽氣還較陽不勝陰,此時多喝點白開水,能幫助身體儘快達到陰陽平衡,緩解不適癥狀。


3.出現灸皰,塗甲紫

艾灸過程中,有時還可能出現一些水皰樣的灸皰,這也是灸療中的正常現象,可能是因為施灸過量或時間太長引起的。

且出現灸皰,在某些情況下還說明艾灸的效果較好。因此出現灸皰後在醫生指導下持續艾灸,以維持艾灸的效力,防止病情反覆。

但是,也要採取一些正確的方式,防止感染。如果只是小水皰,可以不用理會,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皰較大,則可用消毒針刺破,再塗上甲紫即可。



4.疲倦失眠,宜堅持灸

初次艾灸後,不少人會出現失眠的癥狀,或伴有疲倦乏力的感覺,這是因為被灸者體質較差,陽氣進入體內後,使人體血液流動加速,全身細胞活躍,故容易產生疲倦感。

持續灸一段時間後,疲倦感會慢慢消失,此時,即使睡眠時間比之前少,也會精力旺盛。另外,如果在艾灸之前就有失眠的困擾,可以試著灸一下湧泉穴,對治療失眠有特效。


5.艾灸的灸感走竄現象

走竄是「擴散」的意思,是艾灸後的經絡現象。

有時候,我們在艾灸一個穴位時,可能會引起與之沒有直接關聯的器官的不適,這就是艾灸的灸感走竄現象。

艾灸時進入體內的溫陽之氣會循著經絡到達全身,主動幫助你調整身體的疾病。比如,灸關元穴,可發生走竄感,此現象既是循任脈的「灸感」,也可能反映出被炙者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6.出現紅疹,繼續灸至紅疹消失

有些人艾灸後身體上還會出現紅疹,看起來就像是皮膚過敏,很多人因此就不敢再灸。

其實,這些紅疹跟艾灸的其他反應一樣,都是艾灸時進入體內的溫陽之氣在驅趕寒邪的表現,也是體內寒邪在體表的反映。

如果此時停灸,寒邪未能祛除或寒邪會再次進入體內,影響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此時,還可以在大椎穴、委中穴等穴放血,使寒邪外泄。


以上就是艾灸後的正常反應,如果艾灸後出現,不必過分擔心,我們用科學的方法應對即可。

禁忌

1、不可濫用灸法。三陽病證,需少灸。即使灸,亦當壯數少些,勿貪大壯猛火之灸。體胖之人,多屬陽虛,可稍重灸,而體瘦之人,皮淺肉薄,多屬陰虧而木火偏旺,當少灸。且灸火易擾動清陽,上炎為患,於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2、灸後當戒冷飲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當適當溫飲,以助陰液,補灼艾傷陰之弊端。

3、灸後陽事易旺,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陽動,耗損真精。當戒房事數日,以助陽氣內斂。

4、灸後要注意休息,不可勞累妄動,致陽氣耗損,當靜養數日。

5、或灸後傷陰,出現失眠心煩,或者煩躁不安。當急服黃連阿膠湯一兩付即可,藥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陰斂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後出現亡陽之象,病人驚擾狂動,起臥不安,這是因為灸火擾動太陽,導致大汗亡陽,當用仲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意,斂降亢陽。艾灸傷陰為輕為緩,而亡陽為重為急,灸療者當加以注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