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每年10000人亟需肺移植,醫生只能完成300多台,為什麼?

中國每年至少有一萬名病人需要做肺移植,但現在每年才做了200餘例,有多少本可救治的生命失去了生還機會。

作者丨朱雪琦

來源丨醫學界

11月1日,一個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電腦系統分配的肺臟,經過6小時的轉運,抵達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將近4個小時的手術後,被移植到了64歲的終末期肺氣腫患者的體內。

圖片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

這是四川省人民醫院今年做的第4例肺移植手術,卻是全國首例網路調配肺移植手術。此前,該系統已實現肝臟、腎臟的電腦系統分配,11月1日起更新完成並投入使用的2.0版本,新增了肺臟、心臟的電腦系統分配。

這對肺源供應充足,但是浪費嚴重的現狀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據「中國肺移植第一人」,無錫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陳靜瑜教授提供的數據,2016年我國公民腦死亡和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者達到了4080例,而肺移植僅204例,僅利用了不到5%的供肺資源;2017年愛心器官捐贈達到了5146個,完成肺移植299例,僅僅用了4%的供肺。

此前,各個醫院主要通過微信群等形式分享肺源資訊,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效率也比較低下。「之前我們醫生有一個群,有供體就會在群裡吼一聲,但是這是一個民間的方式,現在這個是官方的了。」四川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馮剛對《醫學界》說。「電腦系統,最大化利用肺源,也有效的解決了供體的品質問題,對手術成功率就做了一定的保障。」

手術的成功率一直是肺移植醫生的心頭之痛,官方的支持是重要的一步,但是還不足以解決中國目前肺移植領域面對的種種問題。

資質之難

2010年,國家衛計委曾經公示了163個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其中有肺移植資質的僅有25家。2015年的公示中,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增加到169個,肺移植資質醫院隻增長一家,全國共有26家。

四川省人民醫院開展肺移植手術不足3個月,第一例手術於今年8月13日完成。而正式取得肺移植資質則是去年12月份。其申請肺移植資質以及其後開展手術中遇到的難題,一定程度上就是肺移植在中國醫院開展之難的縮影。

目前肺移植的資質有兩個,醫院要具有器官移植資質,包含肺移植項目,醫生要有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執業資格。醫院的資質獲取並不容易,「過程是很艱難的,當時的政策規定醫院必做滿5例,才能申請資質,但是一個問題是,沒有資質,你又怎麼能做5例呢?」馮剛介紹,當時,四川省人民醫院只能邀請在國內肺移植領域的權威陳靜瑜團隊的幫助。這也是目前全國大部分申請資質的醫院的做法。

相對來說,醫生獲取執業資格認定要容易點。全國沒有統一的標準,四川省的要求是:具備胸外科的工作經驗,有肺移植的培訓經歷。四川省人民醫院胸外科目前有肺移植執業資格的醫生有五位,都在陳靜瑜團隊的無錫市人民醫院進行了培訓。

從獲得了資質,到真正開展手術,四川省人民醫院又等了八個月。「我們是希望儘快開展,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病源,有了合適的病源,又沒有合適的供體。」馮剛說,今年8月,一名登記在案的58歲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終末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供體。而獲得資質將近11個月的時間,四川省人民醫院共完成了4例肺移植手術。

動力不足

獲得肺移植資質後,很多醫院依然沒有開展肺移植手術的動力。

據陳靜瑜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有36家醫院有肺移植資質,但是2016年,僅僅有10家醫院上報了1例以上的手術資訊。2017年,14家醫院上報了1例以上的手術資訊。也就是說,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醫院雖然獲得了資質,但並沒有開展肺移植手術。

圖片由陳靜瑜提供。2017年陳靜瑜加入中日醫院,該醫院的肺移植手術量從2016年的3例增加到了2017年的50例,今年將超100例

即使開展了手術,大部分有資質的醫院一年內的手術量也低於5例。2017年,手術量前三的醫院無錫市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擔了全國將近八成的肺移植手術。

在肺移植領域,醫院和醫生的動力不足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

動力不足的原因在於肺移植手術耗時、耗力、耗材,成功率還低。陳靜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做肺移植手術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肺移植手術需要包括外科醫生、呼吸科醫生、麻醉科醫生、ICU醫生等在內的一個團隊的緊密配合,除了手術本身的難度,由於我國供體和受體的品質較差,「所以肺移植手術常常會很累」。

馮剛則介紹說,「我們做肺移植手術,醫院是要貼錢的。因為要調動很多人力物力。」一台手術對醫院的綜合管理協調,流程、各科室的技術水準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11月1號的手術為例,當天我們胸外科有16台手術,因為這台肺移植,有一半的手術都停了。」

馮剛因此很清楚,醫院開展肺移植不能依靠科室的積極性,科室是沒有積極性的。醫院從戰略層面的重視和支持就很重要。「我們醫院將大器官移植作為醫院的一號工程,是近年來我們在肺移植領域能夠慢慢做起來的原因。」

成功率低則是對醫院的另一個打擊。其實,國際上來說,肺移植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手術。截至到2011年底,全球已經完成了40000多例肺移植手術。肺移植術後3月、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8%、79%、64%、53%和30%。但是在我國,情況則有不同。陳靜瑜團隊曾經統計過來無錫市人民醫院進行肺移植手術的患者術前評估,絕大部分均是終末期肺病患者,甚至是高齡患者,全身情況較差,其中不少經救護車轉運來,並在等待供肺的過程中死亡。更有甚者,生命垂危瀕臨死亡時,才考慮緊急行肺移植術搶救治療。

「肺移植在國外是為了改善生活,而在我國是救命」,陳靜瑜說,這進一步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

普及之重

作為「國內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和其團隊身上的擔子很重。

他在微博上曾介紹,今年10月30日,團隊一天就要完成七台普胸肺部手術,兩台雙肺移植,兩台單肺移植,外派團隊還幫助外省開展了一例雙肺移植。當天在手術室待了15個小時的他也感慨,「做肺移植把我學生時代跑馬拉松的體力消耗殆盡,看來需要鐵人五項才行。」

陳靜瑜教授

除了親歷親為上手術台,包括四川省人民醫院在內,近年來,陳靜瑜團隊接受了幾十家三甲醫院醫生團隊培訓肺移植,並前往各個部門推廣開展肺移植手術,全國大部分醫院的肺移植都是陳靜瑜團隊扶持起來的。

同時,陳靜瑜還一直致力於普及肺移植手術,改變患者的就醫理念。在他的微博「陳靜瑜肺腑之言」上,日常會更新接診的移植患者情況,手術進展。他更是多次呼籲有需求的病人提早登記移植,「現在病人的觀念還是不到萬不得已不移植,而瀕危了才來移植,一是成功率低,二是死亡率高,三是等不到肺源。」

肺移植專業醫生人才的缺乏是陳靜瑜的另一憂慮。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曾說,「我國人口13億,有169家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而美國人口3億,有29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所以我們起碼要有300家醫院,大批的醫生才行。」在11月6日的微博中,陳靜瑜還在呼籲有志醫生的加入,他寫道,「國內肺移植術後管理人員短缺,中日醫院、無錫人民醫院術後管理人員更是奇缺,我們希望有志於肺移植視野的內科醫生,尤其是ICU、呼吸危重醫生的加入。」

從肺移植中收益的患者更是深知普及這項手術的重要。南京姑娘吳玥今年是肺移植術後第五年,從一名器官移植的受益者,在2017年她正式的成為了一名登記器官的捐獻者。而根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10月21日,志願登記人數為702656人,和13億的人口基數來說,可見對於器官移植的普及還遠遠不夠。

2017年,在中日醫院肺移植中心的成立儀式上,時任院長王辰院士提出的問題今天仍然值得深思,「中國每年至少有一萬名病人需要做肺移植,但現在每年才做了200餘例肺移植,而美國一年做2000例,知道差距了吧?知道本來有多少可以救治的病人失去了生還機會了吧?」

和150萬同行一起闖醫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