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醫生仍在縫合血管,心臟已經重新跳動

素材來源網路

省人民醫院醫生正在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受訪者供圖

心臟移植手術時,為患者維持血液循環的體外循環系統。受訪者供圖

3月29日,車牌號為粵A808NN的救護車上,一顆心臟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在珠海、中山、佛山、廣州4地交警接力護航下,這顆來自珠海捐獻者的心臟,僅用時90分鐘,便從珠海送達廣州,為危重心肌病患者鍾阿姨帶來新生。

為何運送心臟還需要交警護航?心臟摘下來後怎樣保持活力?心臟移植手術又是如何做的?記者採訪了知名心臟移植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成人二區主任黃勁松教授。2018年,黃勁松團隊完成了40多例心臟移植手術,在全國心臟移植中心排名第三,僅次於北京阜外醫院和武漢協和醫院。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通訊員 張藍溪 策劃統籌:李江萍

要「換心」應及早考慮

一邊是供體缺乏一邊是心源被大量浪費

「不管是冠心病、先心病、擴心病還是瓣膜病,只要心功能評估為終末期心衰,預期壽命少於半年到1年,都可以考慮心臟移植。」黃勁松建議,最好是心臟功能沒有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的時候,就儘早做決定。

他最近的不少患者,來的時候就已經因心衰而出現腎衰、腹水等危重狀況。這個時候患者上COTRS(器官共享系統)登記申請心源,就只能標記為緊急狀態。

找到合適匹配的供體很難。相比起肝腎等器官移植,用於移植的心臟供體要求更為嚴格。「心臟的配型有很多位點,重複的位點越多,遠期的效果越好。」黃勁松說。

不過,病人是否「等得起」是最關鍵的,危急情況下,沒那麼完美匹配的心源也會使用。因此,患者在心功能穩定時及早登記等待,等到最合適心源的機會就更大。

黃勁松介紹,心死亡捐獻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良好的保護技術,供體心臟將不可用。腦死亡捐獻的比例越高,心肺來源就會更加充足。目前我國的器官捐獻約有40%屬於心死亡,腦死亡佔60%,「雖然進步明顯,但與國際仍有較大差距」。

但心臟供體不足的同時,也有大量的心源被浪費。前不久,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委黃潔夫就指出,2018年,全國共有6000多例捐獻,隻做了490例心臟移植,404例肺移植。

這是因為,相比肝腎移植,目前國內具有心臟移植資質的醫院和醫生並不多,導致心臟移植手術例數偏少,捐獻的心臟利用率低。「一個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需要5年左右的培養,才能成為好的器官移植醫生。我們還需要耐心等待培養更多的心移植、肺移植醫生。」黃潔夫說。

轉運心臟要與時間賽跑:

心臟最多耐受「冷缺血」6—8個小時

心臟血流中斷後,心肌因缺血會受到損害。黃勁松介紹,心臟耐受「冷缺血」時間不能超過6—8個小時。缺血時間越長,器官質量及受者術後效果越差。因此器官分配還需要考慮就近的原則,越近越好,最好就是在本院進行。

去年,省醫40例心臟移植中,大部分供體是方圓10公里範圍內獲取,缺血時間短,供心質量高。但也有部分供體來自距離較遠的珠海、湛江,甚至廣西、杭州、北京、天津等地。長距離的心臟轉運,是一場爭分奪秒與時間的賽跑。其中最驚險的一次,供體來自北京。

「早上5時在北京獲取心臟之後,我們立即出發趕最早六點半飛廣州的班機,到達醫院已經是11點多。手術時我們縫得很快,花費的時間非常短。」黃勁松說,當心臟重新跳動,「冷缺血」時間為7.5小時。

運送途中,心臟將如何保存?當心臟還在供體身上跳動的時候,醫生就會從冠狀動脈往心臟裡灌注一種心肌保護液,讓心臟停止搏動。心肌保護液沖洗乾淨心臟裡的所有血液,並逐漸充滿了冠脈和心肌時,醫生再摘取心臟。

心臟取出來後,會浸泡在幾層充滿了保護液的塑膠袋裡,放進一個可以手提的保溫冰箱,冰箱裡還會放上冰塊。轉運路途中,心臟一直浸泡在保護液中,處於「冷缺血」的狀態,保護液能讓心臟維持最小的損傷。

2017年7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成功實施全球首例「無缺血」肝移植手術;2018年4月9日,該團隊又實施了全球首例「無缺血」腎移植。「無缺血」是指,肝臟、腎臟在供者體內及獲取、移植整個過程中始終持續保持血流灌注,避免了器官獲取後的血流中斷、器官冷保存以及植入後再灌注帶來的嚴重損傷,能大大改善移植患者的遠期預後。

如今,心臟的轉運也可以做到「無缺血」。黃勁松介紹,五六年前,英國推出了一種「無缺血」的器官轉運系統,可以維持供體心臟轉運過程中血流灌注的狀態。醫生在心跳不停止的情況下摘取心臟,在用來轉運的箱子裡,有一個循環泵,源源不斷泵出經過氧合的血液,維持著心臟的跳動。黃勁松介紹,這一系統可以用於長距離器官轉運。但目前,因為費用很高,這一技術在國內還未開始應用。此外,要做手術時,醫生還是要用心肌保護液把心臟灌停,在停跳的狀態下把心臟縫上去。如果手術時心臟仍在跳動,就會有空氣進入冠脈,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手術室內發生了什麼?

當血液重新流入心臟即開始生命的搏動

這一邊,心臟完成獲取,並在緊張轉運途中;另一邊,等待心臟的手術室中,是一番什麼景象?為了盡量縮短心臟「冷缺血」時間,最理想的狀態是心臟抵達時,受者所有的準備都已經做好:患者深度麻醉、完成氣管插管、體外循環已經建立、胸骨已經打開、受體心臟已切除,供體心臟可以爭分奪秒直接縫合。

什麼是體外循環?黃勁松介紹,手術中患者原有的心臟會停止跳動,這段時間內,體外循環系統就可以代替心臟為全身泵出氧合血液,並通過靜脈把低氧合血回到機器裡重新氧合,以維持全身的血液循環。

但現實往往並不完美。運氣不好時,供體心臟取出來才發現有冠心病或者其他嚴重損傷而用不了,心臟的獲取就會停止,病人只能重新回病房。黃勁松的病人中,就有人連續三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第四次才成功移植。不過,隨著術前對供體心臟的評估越來越仔細,這種情況將越來越少。

完成麻醉、氣管插管後,醫生並不急著切開皮膚,等到確認供體心臟可用,才動刀,並建立好體外循環。「完美的配合,就是心臟預計還有半個小時到達手術間,我們就打開了胸骨。」黃勁松說。

然而,需要心臟移植的患者往往是再次手術,胸腔內黏連厲害,分離這些黏連需要很長時間。甚至有患者的整個心臟都貼在胸骨後面,打開胸骨時心臟就會破裂,需要預先從股動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有時,心臟已經來到手術室有一段時間,卻還不能立即移植,醫生心急如焚,簡直「度秒如年」。

等一切準備妥當,接下來就是萬分關鍵的心臟縫合了。

黃勁松介紹,心臟縫上去一共要縫5個「介面」,分別是左心房、下腔靜脈、肺動脈、主動脈、上腔靜脈。縫合好之後,就可以將阻斷的血管開放,讓自身的血液流入新的心臟。當冠脈與心肌裡有了氧合血,心臟就會重新跳動。也有的手術,會在縫完左房吻合口和主動脈的吻合口後,就開放血流,再縫剩下的三個吻合口。這時,醫生仍在縫合心臟時,它就已經開始重新跳動了。

這是生命在搏動。

無法成功復跳怎麼辦?

ECMO給心臟一個「喘息」的空間

心臟復跳有力後,就可以順利撤除體外循環。不過,如果供心狀況較差,血液灌注後心臟也可能不會立即復跳。這個時候,就需要並行使用機械裝置ECMO(人工心肺)等人工輔助心臟裝置,為全身提供氧合血,減輕心臟負擔。

供心處於「空跳」狀態,獲得「喘息」的空間,往往適應一段時間就能恢復過來。醫生會每天監測評估心臟功能,指標達標就可以撤ECMO,有的需兩三天,長則兩個星期。

一些術前心衰的患者會伴發肺動脈高壓,新心臟面對著超出一倍的肺動脈壓力,右心將難以承受。2017年開始,省人民醫院在全國獨創,為這樣的移植受者在術後使用右心輔助裝置。這一裝置是在體外用機械將靜脈血泵到肺動脈,以減少右心承受的肺動脈高壓力。一般輔助1—2星期後,肺動脈高壓的癥狀會逆轉後,就可以撤機。

皮膚縫合結束之後,病人往往仍處於深度麻醉之中,術後初期心功能也不穩定,常規需要轉運到ICU,等待清醒之後拔氣管插管。黃勁松說,醫生需觀察患者術後是否能清醒,血管吻合口是否滲血,心臟功能是否恢復。

常規是用來被打破的。今年3月19日與3月28日,省醫實現了首兩例心臟移植「快通道」,這兩例患者在心臟移植手術後,在手術室就清醒,並拔除氣管插管恢復自主呼吸。術後8小時,重獲「心」生的患者已經可以在ICU自己吃早餐。

省醫麻醉科主任王晟介紹,麻醉醫生、手術醫生與體外循環師的密切配合,整個團隊的無縫連接式精細管理,優化受體術前的狀態,建立供心評估、獲取、轉運的綠色通道,實施最優供心保護技術,最後實現了這樣的快速康復奇蹟。

取心

當心臟還在供體身上跳動時,醫生會從冠狀動脈往心臟裡灌注一種心肌保護液,讓心臟停止搏動。

心肌保護液會沖洗乾淨心臟裡所有血液,當逐漸充滿冠脈和心肌時,醫生摘取心臟。

護心

方式一

「冷缺血」護送

心臟取出後,會浸泡在幾層充滿保護液的塑膠袋裡,放進手提保溫冰箱,冰箱裡還需放上冰塊。

心臟浸泡在保護液中,處於「冷缺血」狀態,單心臟耐受「冷缺血」時間不能超過6—8個小時。缺血時間越長,器官質量及受者術後效果越差。

方式二

「無缺血」護送

(目前國內還沒有應用)

醫生在心跳不停的情況下摘取心臟,用來轉運的箱子裡有循環泵,可源源不斷泵出經過氧合的血液,維持著心臟跳動。

手術時仍需用心肌保護液把心臟灌停,如果心臟仍在跳動,就會有空氣進入冠脈,或引發心肌梗塞。

換心

1 心臟送到時(理想狀態)

●患者已經深度麻醉

●完成氣管插管

●建立體外循環

●胸骨已打開

●受體心臟已切除

●供體心臟可爭分奪秒直接縫合

2 心臟縫合

方式一

心臟縫合一共要縫5個「介面」,分別是左心房、下腔靜脈、肺動脈、主動脈、上腔靜脈。縫合後將阻斷的血管開放,讓自身血液流入新心臟。當冠脈與心肌裡有了氧合血,心臟就會重新跳動。

方式二

有的手術會在縫完左心房吻合口和主動脈吻合口後,就開放血流,再縫剩下三個吻合口。此時醫生仍在縫合心臟時,它就已開始重新跳動了。

名詞解釋

體外循環:

心臟外科手術中,患者心臟需停止跳動,這段時間內體外循環系統就可代替心臟為全身泵出氧合血液,並通過靜脈把低氧合血回到機器裡重新氧合,以維持全身血液循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