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汪濤:十四五規劃有何可期?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汪濤

  十四五規劃:宏觀環境更具挑戰性,經濟增長放緩

  今年10月中國將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屆時政府將研究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5年)綱要。在外部環境更具挑戰性、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的背景下,我們預計新的五年規劃將進一步淡化或下調GDP增長目標(至5%左右),並圍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拉動內需和推進結構性改革。同時,我們預計下一個五年規劃將繼續強調環境保護和金融及房地產等領域的風險防控。

  “雙循環” 提振內需,推動改革和開放

  我們預計新的五年規劃將進一步通過加快戶籍土地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通過促進中小企業就業、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拉動內需,通過支持民營部門發展、深化國企改革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來優化國內供給側結構。與此同時,儘管外部挑戰不斷加大、脫鉤壓力上升,我們仍預計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再加上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增長迅速,且境內外利差可觀,未來5年中國有望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資和境外證券投資流入。

  基建設施進一步完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

  十四五規劃中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重點可能是發展都市圈和城市群,並進一步放鬆落戶限制。基礎設施有望進一步完善,尤其是交通運輸和市政基礎設施等。環保領域投資可能會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與此同時,中國可能繼續成為拉動全球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到2025年,中國的消費規模有望達到12兆美元。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有望延續,消費者更加青睞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增加健康相關、體驗和自我提升類等方面的消費支出,線上消費可能會繼續增加。

  科技及創新是重中之重;數字化發展保持領先地位

  在新的五年規劃中,中國可能計劃進一步增加科技、研發和教育方面的支出。鑒於科技領域面臨的限制可能增多,預計中國會計劃加大在基礎研究、前沿科技領域研究和存在瓶頸的技術攻堅方面的投入(例如半導體、機器人、高端製造等)。政府還可能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例如加大對包括5G網絡和數據中心在內的“新基建”投資。這應能有助於國內企業的業務模式融入更多數字化,並進一步提高線上消費的滲透率。

  今年10月中國將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屆時政府將研究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2021-25年)。更為詳細的十四五規劃全文預計將在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正式批準公布。對投資者而言,十四五可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宏觀主題?

  宏觀環境更具挑戰,五年規劃嶄新起點

  “十三五規劃”的實施為下階段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較大的衝擊,也給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帶來了一定壓力。儘管如此,除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長可能無法達標外,今年底中國有望實現包括城鎮化、環保、民生在內的大多數其他目標(圖表1)。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拖累今年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但今年中國人均GDP仍有望達到1.04萬美元,而相比之下,5年前中國人均GDP只有8000美元(圖表2)。此外,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根據統計局標準,即家庭年收入在10萬到50萬元)已超過4億人,貧困人口數量(特別是農村地區)也大幅下降。十三五規劃期間,政府還通過推進供給側改革削減了工業過剩產能,並實施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收緊了對影子信貸的監管、加快了不良貸款處置、穩定了國內宏觀杠杆率。不過,受疫情衝擊和信貸寬鬆的影響,今年的宏觀杠杆率應會再次明顯上升。

  ...十四五規劃期間所面臨的宏觀環境也更具挑戰性。與5年前相比,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尤其是來自外部環境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經濟大幅收縮,大多數經濟體的政策空間已捉襟見肘,全球化面臨逆境和阻力。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迅速升級,而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中美摩擦已經蔓延到貿易之外的領域,包括美國進一步收緊了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等,“脫鉤”壓力也不斷加劇。受此影響,未來幾年供應鏈重構可能加速(圖表3)。國內而言,人口老齡化、宏觀杠杆率高企、技術發展存在瓶頸、部分領域效率低下,這些因素仍將製約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我們估計,中國在科技領域進一步受限可能拖累未來十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年均0.5個百分點,不過,中國應仍會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而且對投資者而言也仍將具備相當大的吸引力(參見《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亮點和機遇》)。

  十四五規劃中可能有哪些宏觀主題?

  GDP增速目標下調,更關注經濟再平衡和發展質量。相比十三五規劃設定的“6.5%以上”的年均實際GDP增速目標,我們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會明顯淡化經濟增長目標,要麽不設定明確的增長目標,或者設定一個較低的且更靈活的增長目標(例如5% 左右)。雖然我們預計明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在低基數推動下有望反彈至7.6%,但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加速、儲蓄率下降、供應鏈轉移和科技領域進一步受限等因素都會抑製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我們預計未來5年中國實際GDP平均增速可能放緩至5%。我們預計十四五規劃將圍繞近期提出的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重推進國內的結構性改革、提高增長質量。這意味著十四五規劃重要目標設定中可能包括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消費和服務業佔GDP比重(圖表4-5),新增城鎮就業再增加5000萬,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進一步增加研發支出等。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拉動內需增長... 考慮到外部環境充滿挑戰、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新的五年規劃可能會圍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來引導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很多現有提振內需的政策都可能在這一主題下統籌整合、加速推進,包括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中小企業就業、以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從而促進消費。此外,這也意味著結構性改革(或供給側改革)有必要進一步深化,從而推動國內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的改善提升,以更好地滿足國內需求增長和結構變化,以及提高國內生產效率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封閉鎖國的國內循環,儘管外部挑戰不斷加大,但中國應仍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通過戶籍、土地和國企等改革釋放增長潛力。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可能在今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較5年前大幅提高5個百分點至45%,我們預計政府還會在此基礎上設定更高的發展目標、計劃到2025年將戶籍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至50%,相當於2021-2025年期間城鎮戶籍人口增加8000多萬。這意味著大城市的落戶政策有必要進一步放鬆,並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有助於增加勞動力流動、促進城鎮消費和提振生產效率(勞動力向生產效率更高的領域和行業轉移)。同時,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更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望直接進入土地市場,土地交易市場的發展也有望提速,進而增加低成本土地的供給、並提升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戶籍和土地改革也應能為房地產市場提供溫和支撐。此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2年)也即將頒布實施,未來幾年的國企改革可能會包含深化混合所有製改革、加快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剝離、促進企業競爭等方面的措施。我們認為這將有助於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打造更加公平的營商環境,同時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競爭力。

  儘管外部環境充滿挑戰,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外資流入。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中國在新的五年規劃中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而不是自我封閉。近年來,中國已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包括頒布了新《外商投資法》、對外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 “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消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取消QFII和RQFII的額度限制,以及推動股票/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等。朝前看,我們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在大部分領域和行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同時繼續大幅削減負面清單、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再考慮到中國龐大且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境內外的利差可觀,未來幾年應會有更多外商直接投資和境外證券投資流入,而近期後者(股票及債券)的外資流入規模已大幅增加(圖表7)。

  基建設施進一步完善,消費力不斷增強。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政策方針下,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圖表8)也有望催生出新的投資機遇,特別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以及落戶政策的進一步放鬆。對於前者,政府可能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運輸、市政設施和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等,不過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比之前十年慢得多。對於後者,戶籍改革和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意味著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領域投資進一步增加,同時城鎮居民消費可能會繼續擴張。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未來5年中國可能仍將是全球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2025年中國的消費規模有望達到12兆美元,比2020年擴大近4兆美元(圖表9)。同時,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有望延續,消費者更加青睞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增加健康相關、體驗和自我提升等方面的消費開支,線上消費可能會繼續增加。

  科技和創新是重中之重。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們預計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的目標可能從2020年的2.5%(3500-4000億美元)提高到2025年的3%左右(6000-6500億美元),並進一步加大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支持力度(圖表10)。鑒於脫鉤壓力上升和科技領域受限增多,中國可能大幅增加在基礎研究、前沿科技領域研究和存在瓶頸的技術攻堅方面的投入(例如芯片和半導體、軟體、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先進機器人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天技術等),並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激勵措施等。此外,中國人才儲備可觀,例如每年有約800萬大學畢業生,其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STEM)的畢業生超過400萬;國內市場規模龐大,監管環境有望放鬆,這都應有助於推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快研發成果的大規模應用和快速迭代升級。

  中國將繼續鞏固在數字化發展上的領先地位。我們預計政府在新的五年規劃中會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相關應用普及。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國內的數字化進程。我們預計中國線上消費的滲透率將從2019年的21%和今年前8個月的25%的高水準上進一步提升(圖表11),同時包括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和金融服務在內的線上服務類消費也有望快速增長。我們預計政府會通過加大對包括數據中心、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IoT)在內的“新基建”投資,來推動國內企業的業務模式更多向數字化轉型(例如智慧零售和智能製造)。儘管目前官方定義的“新基建”的年度投資總額仍然較低(約為1兆元,相當於整體基建投資總額的5%),但我們預計在十四五規劃中相關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增速將明顯快於傳統基建領域。

  環境保護和綠色經濟將保持穩健增長勢頭。中國應能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大部分節能環保目標(圖表1)。鑒於中國長期致力於發展綠色經濟,我們預計新的五年規劃中政府將進一步節能環保和汙染排放標準等目標,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2019年為15.3%,2020年的目標為15%,圖表12)、進一步降低部門GDP能耗以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提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等。對相關設備、服務和投資的需求可能繼續快速增長。2016-2019年,中國環保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達36%(圖表13),遠高於其他領域。我們預計2025年環保領域年度投資規模將較2019年翻番,達到1.5兆元以上。

  防風險對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韌性依然十分重要。與此前的五年規劃類似,中國可能不會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防範經濟和金融風險的目標。不過,我們認為政府可能會在五年規劃的制定過程中將防風險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具體而言,去杠杆、抑製房地產泡沫和維護社會穩定可能是風險防控的重點。

  • 去杠杆:我們估算今年信貸增速反彈和名義GDP增速下滑可能推動非金融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大幅上升25個百分點至近300%,不過2021年宏觀杠杆率有望企穩(圖表14)。我們認為由於中國經濟的一些特性和有利因素,短期內中國並不會面臨系統性的債務風險;然而中國的宏觀杠杆率的確已明顯高於大多數經濟體,尤其是企業債務和隱性地方政府債務。我們認為政府可能會在2021年之後再頒布相關政策降低整體杠杆率增速,並推動重點領域去杠杆,特別是高杠杆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部分房地產開發商。

  • 抑製房地產泡沫: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後,房地產活動已大幅反彈,房價也持續上漲。中國吸取了以往房地產刺激的經驗教訓,近期已開始邊際收緊房地產政策。不過,考慮到房地產行業對整體經濟的重要性,中國也無法承受房地產活動大幅收縮。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房地產政策會繼續“因城施策”,同時政策靈活性也會更高、以避免市場出現明顯過熱或急劇降溫的情況;而隨著房地產市場供需基本面趨於負面,房地產活動可能會逐步走弱(圖表15)。

  • 社會穩定:未來幾年老齡化趨勢可能加速,老齡人口(65歲以上)的比例可能會從2020年的12%大幅升至2025年的14%、2030年進一步升至17%,而2010-15年老齡人口佔比僅為8-9%。中國在養老和社保方面的支出負擔可能會大幅增加,這需要政府進一步推進養老體系改革,包括劃轉更多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此外,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的收入不平等也不利於社會穩定和諧,因此政府可能會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並增加財政轉移支付,以防止貧富差距問題大幅惡化。

  (本文作者介紹: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