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和林:上市公司手握近兆房產 炒房或造成主業競爭力下降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盤和林

  大多數企業持有房地產都是為了賺取價差,他們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商商勾結,使得同時期市場上可流動的房源遠遠低於所開發的房源,一旦放出房源剛需者立即哄搶一空,長此以往,房地產市場成了賣方市場,價格自然隻升不落。

  近期樓市調控直指企業購買建案,西安、長沙、杭州三地相繼頒布政策暫停企事業部門在限購區域購買住房。但商業地產仍然交易頻繁,受上市公司青睞。6月28日晚間,淳中科技恆泰實達兩家上市公司相繼披露購買房產情況,均擬斥資購買位於北京海澱區的綠地項目房產,合計金額超過4億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46.23%;合計持有市值9904.66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

  “五限時代”針對個人,恰好忽略企業這個巨型投資主體

  此外,持有房地產的非上市公司更是不勝其數,其數量應該超過上市公司,公司炒房亂像已是公開的秘密。企業如此熱衷並且堂而皇之炒房的背後是什麽?

  企業如此熱衷並且堂而皇之炒房的背後,源於政策支持與政策漏洞。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998-2003年期間上市企業並沒有持非主業之外的房地產,這說明在此期間還沒有公司炒房這一說。但隨著房地產行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後,房地產行業呈現高速發展趨勢,一些房地產商賺得盆滿缽滿,而一些非房地產商公司也嗅覺靈敏,聞到了賺錢的氣息,服裝、家電等實體經濟企業要麽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直接殺入市場,要麽購買大量房子作為投資性資產。

  近年來,針對供求矛盾,各地房地產調控主要提出的“五限”,即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尤其是限購政策,但這些“五限時代”主要是針對居民個人買房,恰好忽略了企業這個巨型投資主體,使其成為漏網之魚,在這片利好但限制重重的汪洋中,它們卻如魚得水。

  企業如此熱衷並且堂而皇之炒房的背後源於房地產巨大的套利太空,大大高於實體經濟利潤太空。任何企業都是逐利的經濟主體,這是市場經濟中的理性行為。限價政策導致一二手房價倒掛,創造了巨大套利太空,以杭州為例,某建案開盤價均價為18460元/平方米,而周邊的二手房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其他熱點城市新房房價與二手房房價價差也在15%-30%範圍內波動,可以說買到即賺到。不少企業企業憑借其資金、技術、高風險承受能力等優勢,在房地產市場賺的盆滿缽滿。

  企業如此熱衷並且堂而皇之炒房的背後,源於房地產的保值增值特性。這裡所指的保值增值一方面指的是價格,另一方面是其組成要素土地賦予這項資產所獨有的特性。首先來看房價,價格機制告訴我們供求決定價格,房地產市場近年來一直呈現的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房價居高不下,據國研網統計數據庫14年我國房價均價為6324元/m²,15年上漲至6793元/m²,16年更是達到7476元/m²房價連年增長給社會大眾穩定的利好預期。其次,房地產具有投資建設周期長,耐用性高,折舊小的特點,並且作為土地這一稀缺資源的附著物,其價值與土地成本成同向變化,因此在這個將土地視如珍寶的時代,房地產之於企業,正如黃金之於中國大媽,只要見到必將搶購一空。

  企業炒房是房價飆升的一大推手

  近年來房價一直高居不下,除了土地成本、房屋建設工程成本不斷上漲外,企業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投機活動也是房價飆升的一大推手。

  首先表現在企業對房地產的投資性需求扭曲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企業投資者需求放大了房地產本身的需求,導致供不應求,引起價格上漲。據相關資料顯示,房地產剛需者佔投資者比例甚至不能達到40%。

  其次,企業的投資投資性活動導致人為控制供給,造成看似僧多粥少的局面,進步引起房價上漲。大多數企業持有房地產都是為了賺取價差,他們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商商勾結,使得同時期市場上可流動的房源遠遠低於所開發的房源,一旦放出房源剛需者立即哄搶一空,長此以往,房地產市場成了賣方市場,價格自然隻升不落。

  公司炒房或造成主業受影響,競爭力下降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需要資金量大、建設周期長,極易受政策影響。除了佔據公司資源外,還阻礙公司產業技術更新,導致公司低效率運轉,不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同時,房地產隨著政策的變化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涉足房地產領域較深的企業,其主業並將受房地產周期的影響,造成實體經濟發展不穩定,抗衝擊能力減弱,競爭力下降。

  雅戈爾或許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根據雅戈爾集團公布的年報數據,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98.40億元,同比下滑33.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2.97億元,相較於2016年的36.85億元,降幅高達91.95%。地產板塊營收下滑成為了拖累公司整體業績的主因。2017年,雅戈爾集團地產板塊完成營收48.55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52.70%,其中地產開發業務完成營業收入45.88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 53.5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27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 18.64%。

  即便不介入房地產,而是直接炒房的公司,未必靠炒房就能救公司。面臨退市風險的金亞科技,在2009年購置4套房產,當時账面價值僅659.59萬元,前不久擬出售的評估價值為3291.07萬元,增值2888.04萬元,增值率高達716.57%。據房產評估,每平方米的均價為5.97萬元,較9年前上漲了將近6倍。不過,依然房價再多恐怕也改變不了金亞科技的厄運。無獨有偶,6月份ST宇順電子為了“保殼”,也擬售價1.68億元的賣房“自救”。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