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金庸“自愧不如”的二月河,算是三分之一的武俠作家

1945年11月3日-2018年12月15日

編者按:

二月河(1945年11月3日-2018年12月15日),出生於山西昔陽,著名歷史小說作家,因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內外讀者熟知。

2005年12月16日,深圳開展全民讀書月活動,曾邀請金庸與二月河參加“在歷史的天空下——南北二俠金庸、二月河深圳對話”。當年81歲的金庸與60歲的二月河,暢論武俠與歷史,二月河稱自己是人才,金庸是天才,金庸則稱自己非常喜歡二月河的作品,最受吸引和感動的是《雍正皇帝》。

2018年12月15日凌晨,二月河病逝於北京,享年73歲。

讓金庸“自愧不如”的二月河,算是三分之一的武俠作家

文 | 余博 黑江湖專欄作者,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金庸去世不到兩個月,二月河也走了。說起金庸和二月河也是緣分不淺,他們都很喜歡彼此的作品,還曾經在2005年的深圳讀書活動月上相會,南北對話,成為文壇佳話。金庸曾直言,對清史的研究,自己不如二月河,二月河是連歷史的細節都研究透了。

若論作品,二月河和金庸的作品有時間和人物的重合,比如《康熙大帝》和《鹿鼎記》,《乾隆皇帝》和《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不同的筆塑造了同名同姓的歷史人物,兩個人筆下的康熙就有很多相同處,雖然是封建帝王,但歷史功績不能回避,因此並不是歌功頌德,而是闡述歷史觀點。

金庸曾說《鹿鼎記》更像是歷史小說。看二月河的小說,其實也有武俠小說的影子。

不過,二月河的小說畢竟取材歷史,創作自由終有限度,無法像金庸那樣天馬行空。因此,二月河筆下縱有武俠風,也不猛烈,至多在“武”上使用文墨,“俠”的形象並不鮮明。有了“武”戲,小說也更好看,尤其不善寫男女之情,就不妨從拳腳上增加精彩。

《康熙大帝》中有魏東亭這個角色,歷史並無其人,武藝高強,算是康熙的發小,能夠制服鼇拜,也是多虧了魏東亭招攬市井上好鬥之人,經過訓練,才合力打敗了滿洲勇士鼇拜。後來魏東亭被安排棄武從文,當了大官。所以,《康熙大帝》第一卷“奪宮”武戲不少,茶館裡、皇宮中都有,很是熱鬧,威力指數不能和金庸武俠小說比較,和《三俠五義》都不在一個量級。到了後面三卷中,戰爭戲多了,但武戲都不過癮了。

《雍正皇帝》中的三十阿哥胤祥在歷史上是文王爺,這裡成了武王爺,有個綽號叫“俠王”,行事風格確實不像皇子,更像是江湖俠客。第一卷“九王奪嫡”中,有不少胤祥行俠仗義的戲份,為了四阿哥胤禛,可以打,為了搭救弱小,可以打,在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中,他是一抹坦蕩的亮色。只是後來被康熙關了起來,再出來時已經身體孱弱,心志頹廢,全沒了當初的俠王氣概,讓人感歎。

《乾隆皇帝》中,二月河更注重江湖幫會和民間教派的勢力呈現,也就多了不少江湖戲份。比如乾隆第一次出巡,李衛就派了吳瞎子保護,中途還打敗了綠林大盜生鐵佛。此前,李衛也曾捉捕了甘鳳池。而當時的漕糧押運也有江湖勢力參與,形成了幫助朝廷和作對朝廷兩股力量,加上官方勢力參與,錯綜複雜,竟有著幫會小說的影子。

不過,如前所說,二月河在小說中寫的武力值不高,《乾隆皇帝》中的描寫就算是“巔峰”了,比如:吳瞎子點點頭,一眼瞥見生鐵佛正要伸手取地下的鐵魚,先趨一步用腳踏定了,旋身一擰,寸許厚的鐵魚已被踏癟了。鐵魚裡六隻彈簧扣著的透骨鋼釘一下子全彈了出來,顫巍巍地釘在磚牆上,嚶嚶作響!

所以,二月河還是歷史小說家,至多是個三分之一的武俠作家,不過讀他的小說,既有和讀武俠同樣的情節刺激,也有一股江湖氣息撲面而來,只是個中人物不用武功相鬥,而是用心術。

如同古龍《陸小鳳傳奇:決戰前後》中的皇帝所說:“我練的是天子之劍,平天下,安萬民,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以身當劍,血濺五步,是為天子所不取。”葉孤城也說:“以陛下之見識與鎮定,武林中已少有人及,陛下若入江湖,必可名列十大高手之林。”

說來,廟堂和江湖本就一樣,寫武俠的呈現了歷史畫卷,寫歷史的提供了武俠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