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懷念他

作者 |阿木,資深影評人

2018年12月15日清晨,被讚為“帝王小說專業戶”的河南作家二月河因病過世,享年73歲。

在之前接受《新京報》的採訪時,二月河就曾經說過,現在“身體狀況還算湊合,老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我今年73歲”,沒想到一語成讖,而留下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享譽一時的帝王歷史小說。

1.

說到當下的國產影視創作,“娛樂至死”恐怕是毫不為過,即使是一些根據真實人物真實故事創作的作品,也往往是將歷史當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隨意的篡改、虛構、戲說。

今年年初時的《巴清傳》,就因為被歷史迷公開舉報而不得不延期,並在幾位主創的事件影響下被打入了冷宮;而另外兩部話題之作《延禧攻略》、《如懿傳》,則也進行了很大幅度的探秘、藝術化改造。

相形之下,二月河的歷史帝王小說及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則走的是比較嚴肅、嚴謹的正劇的路子,也讓唐國強、陳道明等成為一時的話題。

生於1945年的二月河,原名凌解放,自然是因為他的父母沉浸在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家鄉也獲得解放中,他的父親凌爾文是縣武委會主任,而與戰友們在一番的討論後集體的起了這個富有時代氣息的名字。

後來在給自己起筆名時,他想著凌者,為冰凌,而解放,也跟開春解凍有著相關意味,這正是人們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於是,二月河就這樣的成為了自己的筆名。

其實,二月河最初感興趣的並不是康熙雍正等皇帝,而是曹雪芹的經典小說《紅樓夢》。八十年代初時他寫了一篇論文《史湘雲是"祿蠹"嗎?》,投稿到有關刊物後卻杳無音信,不服氣之下他將文章寄給了紅學專家馮其庸,不僅僅是得到了馮老的讚許賞識,還被帶著參加了全國第三次《紅樓夢》學術研討會,讚其文章是“想象豐富,用筆細膩,是小說的筆法”。這點啟發了二月河的寫作。

後來因為有人在紅學研討會上感慨,像康熙這樣的在位時間長、作為大、能力強、治國有功的人物,卻缺乏文學作品來表現他。當時與會的二月河則自告奮勇的由他來完成,這點開啟了二月河的帝王小說的大幕。

作為被廣泛認可的皇帝,康熙在正史裡的地位、評價都是相當的高,但正史更多是記載、書寫了他的豐功偉績,缺乏從一個並非很起眼的皇子到創下豐功偉績的成長、變化,也缺乏了對於一些事件的記載、評論。

二月河便是從廢寢忘食的做筆記、反覆考證開始他的康熙大帝的寫作之旅,在正史的基礎上,他又經過大量的野史、清人筆記的尋幽發微、鉤言稽沉,感覺體味風土人情、官場世態和時代風貌,再加上數年的筆耕不止,終於推出了長約150萬字的鴻篇巨著歷史小說《康熙大帝》。這本書贏得了相當高的評價,如豆瓣書友綠衣黃裳所讚:

“《康熙大帝》描述了一輩人的雄心壯志與豐功偉業,造就了一個時代的英雄與氣魄,無論是駐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還是身居宮內的世紀老人,或者是身份卑微的奴才,甚至是奸詐的小人,都生龍活虎的躍於面前。社會危機洶湧澎湃、朝夕劇變,人才鼎盛、從虎從龍,臣下奮勇、以死報國,叛逆凶猛、死亦悲壯。正人正直有其正路,奸佞奸詐不失其效用。每個人都有力量,無論是滿腔熱血還是悲憤怒火。可以說,這樣的時代,可以讓好人堂堂正正的好,壞人可以徹徹底底的壞,活也活的風雲壯闊,死也死的烈性利落,無論哪一種,都決不拖泥帶水,不尖刻,不細屑,炎日昭昭,寒風咧咧,氣貫長虹,力折流波。 ”

“大漠黃沙,海角天涯,生離死別,魚雁難達。這不是人性的時代,不是溫和的時代,不是纏綿的時代,更不是吟風弄月的時代,卻是一個生命力真正旺盛的時代,一個真正的英雄與梟雄的時代,一個民族隔幾十幾百年就需要這樣震蕩一次的時代,一個真真正正的帝國的時代。”

而一舉成名的二月河並沒有滿足於《康熙大帝》帶來的成就感,又花了十年精力創作出《雍正皇帝》及《乾隆皇帝》,這三部作品稱為“落霞三部曲”,以超過500萬字的篇幅較全面的書寫了康乾盛世的前前後後,不過也帶給身體很大的病患之痛,也帶給了他人生的一大遺憾:未能繼續創作《嘉慶皇帝》。他原本寫完《乾隆皇帝》就想繼續寫《嘉慶皇帝》的,但身體狀況垮了,後來又不願意囫圇吞棗的創作這個皇帝的成長變化,成為了憾事。

二月河的這種認真執著、堅持不懈的創作態度,也是這時代不少作家所缺乏的,儘管可能某些作家作品也很隨意的洋洋灑灑幾百萬字,細讀則易感到種種的不足。

而當代作家即使聚焦清朝史,也更多是關注后宮或者野史,在這基礎上再創作,一個主要原因便在於: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太過於經典了,成為後來者難以跨越的高山。

不過,也有文化批評者不認同二月河的歷史小說所傳達出來的資訊,如朱大可,就直言“二月河是九十年代誕生的最重要的國家主義作家,他似乎比任何人都更透徹地了解知識分子以及民眾的‘話語需求’”。

2.

九十年代初時,隨著電視機的普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國產劇的熱播熱議,國產電視劇也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第一部“奪宮”,也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由陳建軍與朱娜聯袂主演,尤其是初出道不久的朱娜,憑借著這劇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最廣為人知的還是世紀之交推出的《雍正王朝》與《康熙王朝》。前者由胡枚導演、唐國強、焦晃等主演。豆瓣評分鋼彈8.9分,有觀眾讚為“勝過美劇的國劇”,堪稱“國劇的巔峰”,因為,演員功力深厚,人物刻畫生動;構架緊湊,前後故事連貫一致,步步逼進,極富呼應,集集有高潮,連起則又是一幅佳作;角色對白論戰邏輯清晰,包袱抖得極見編劇之功力;配樂到位,氣氛烘托極佳,片頭片尾曲都堪稱經典。

不過二月河本人對這個版本中唐國強扮演的雍正評價較為一般,他認為唐國強“演的雍正有點太好了一點,我認為他應該更陰壞一點”。

畢竟,無論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還是二月河的筆下,一方面雍正皇帝是一個優秀而勤奮的皇帝,很多事都是身體力行的勤奮完成;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不擇手段的獨裁者,包括對自家的兄弟們,何況是年羹堯等老臣。

後者《康熙王朝》則是央視的大手筆製作,由陳家林導演,陳道明、斯琴高娃等主演,而兩位戲骨的表演折服了不少電視機前的觀眾,就感受一下豆友們的跪聲吧。

由葉大鷹導演的電視劇版《乾隆王朝》就評價不是很高,豆瓣僅有7.5分。至於他沉寂數年後創作的小說《胡雪岩》,及後來改編的電視劇版本,評價也不高。

3.

筆者還記得九十年代末的余秋雨、二月河、陳忠實等中原作家帶給平淡的小縣城高中生活的衝擊。

當時是1998年年底,突然有人拿著一本本厚厚的書在學校周圍低價出售,儘管字體很小、紙張很差、印刷品質不高,但5-15元的厚厚一本的定價還是吸引到了我們這幫中學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二月河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陳忠實的《白鹿原》,莫言的《紅高粱》,賈平凹的《廢都》,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甚至是《補天裂》,都被廣為流傳。文壇豫軍南下、陝軍東征,再加上山東的莫言、張煒等,給平淡的有點壓抑的高考備考生活帶來了些許不一樣的活力。

同樣來自於河南的作家李佩甫曾經用“低調、樸實、寬厚、執著”八個字概括評價了中原作家群體,“生長在中原大地上的作家,深受傳統文化的浸潤和滋養,具有十分可貴的堅韌性和包容性。這裡有一大批‘埋頭創作、不事張揚’的作家群體。尤其是在京一批豫籍作家,如劉震雲、周大新、劉慶邦、閻連科、朱秀海、邢軍紀、邱華棟、何向陽、李洱……他們才華橫溢、大氣磅礴,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一方水土一方人,地處中原的河南作家,主要偏向於鄉土文學,即使是劉震雲的“故鄉”系列(《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也都是在充滿著嬉笑怒罵的荒誕筆下,折射出鄉土的味道。二月河的作品在這個作家群體裡相對異類一點,更接近於另一個河南作家姚雪垠,不過低調、執著的埋頭創作的精神,倒是延續了河南作家的這種創作文化。

而二月河之外,河南作家群大概是劉震雲最為影視觀眾迷熟悉了,畢竟從早期的《一地雞毛》到近年的《我不是潘金蓮》等,贏得了不少的好評。

二月河先生永遠走了,在此僅以此文,願您天堂安息。

也願在這蒼茫大地之間,那厚重、樸實的文脈永久不絕。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