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乳業液態奶銷售收入下降 市場遭蒙牛伊利擠壓

  光明乳業液態奶銷售收入下降, 市場遭蒙牛、伊利擠壓

  近日,光明乳業發布了2017年年報。報告期內,光明乳業實現營業收入216.72億元,同比上升7.25%;實現淨利潤8.18億元,同比上升21.15%。

  儘管實現了營收、淨利潤雙增長,但記者發現,光明乳業部分產品銷售數據有所下滑。財報顯示, 2017年,光明乳業液態乳實現收入137.59 億元,同比下降3.74%;優酪乳銷量為80.93萬噸,同比下降5%。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近日也發布了2017年年報。報告期內,蒙牛實現營業收入601.56億元,同比增長11.9%,實現淨利潤20.48億元。

  不難發現,蒙牛一年的營業收入已接近光明乳業的3倍,淨利潤也是光明乳業的兩倍多。業內人士指出,光明乳業目前在常溫奶業務上,正被乳業雙巨頭伊利、蒙牛擠壓。

  1子公司業績亮眼

  對於2017年營收、淨利潤雙增長,光明乳業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一方面得益於公司一年多來的調整革新,實現了資源集約化管理、產銷分離,使得光明乳業2017年資產負債率等關鍵運營指標都得到進一步優化,費用管控效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光明乳業的海外子公司紐西蘭新萊特乳業有限公司再創增量。

  2017年,紐西蘭新萊特實現營業收入41.96億元,同比增長47.55%;實現淨利潤2.86億元,同比增長57.83%。據了解,紐西蘭新萊特增加了混合罐裝生產線,嬰兒配方奶粉業務規模擴大。

  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光明乳業業績增長的根本原因是新業務板塊的帶動作用。所謂的新業務板塊分為兩大塊,第一塊是奶粉業務,其中紐西蘭新萊特貢獻最大,新萊特是光明乳業在紐西蘭的一個代工廠,其代工的品牌主要是澳洲的a2奶粉,而a2奶粉在中國很受消費者歡迎,這導致新萊特業績大幅增長,進而直接給光明乳業帶來了業績增長;第二塊是低溫產業,光明乳業在2017年推出了很多低溫優酪乳產品,高毛利的低溫優酪乳品類拉動了其整體市場業務。

  2常溫奶業務受擠壓

  從國內市場來看,優酪乳產業已成為乳企爭奪的焦點。歐睿數據顯示,中國市場2017年的優酪乳銷售額將首超牛奶,約為1192億元,預計2020年優酪乳銷售額將達到1900億元,在液態乳中佔比將超50%。

  對於外界較為關注的國內最早常溫優酪乳品牌之一的莫斯利安的銷售情況,光明乳業並未在年報中披露。面對記者的詢問,光明乳業在莫斯利安相關問題上也一直保持沉默。而在其2017年年報中,記者發現,政府補助項目裡,有一項為莫斯利安項目補貼款,這是該項目裡唯一一項針對具體產品的補貼。

  有業內人士指出,遭遇成長瓶頸的莫斯利安,正是光明乳業液態乳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宋亮表示,光明乳業液態乳收入下降主要是常溫液態乳銷量下降,光明乳業在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從常溫業務和低溫業務並舉,轉為側重低溫業務,要把常溫業務逐步調整掉,因此收入出現下降。

  在優酪乳業務方面,光明乳業優酪乳銷量下降主要也在常溫優酪乳方面,因為在這一市場,其面臨著伊利、蒙牛、君樂寶等企業的競爭。特別是伊利、蒙牛發展迅速,擠佔了光明乳業的市場。

  3與對手差距仍大

  儘管被稱為中國乳業“老三”,但光明乳業與前兩大巨頭伊利、蒙牛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且距離並未在縮短。

  從營業收入上看,伊利、蒙牛已突破600億元大關,而光明乳業到2017年,才剛突破200億元。且跟伊利、蒙牛相比,光明乳業目前還缺少一個銷售額過百億的支撐性單品。

  那麽,究竟是什麽造成了光明乳業與伊利、蒙牛間的差距?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光明乳業由於液態奶業務相對較弱,管道深度不夠,對莫斯利安等明星產品的推動力不夠大,因而營收規模一直無法與“第一梯隊”的蒙牛、伊利相抗衡。

  從管道深度上來看,目前伊利、蒙牛的管道已延伸到農村市場,而光明乳業的市場管道在很多地區還停留在地級市,沒有進一步下沉。而且,光明乳業的市場主要局限在華東地區,尤其是上海,2017年光明乳業在上海市場的營業收入為52.23億元,而國內其他地區營業收入為121.72億元。

  此外,宋亮向記者指出,光明在市場機動性以及應對效率上不如伊利、蒙牛。“雖然伊利、蒙牛都有國有股份,但它們生產管理和行銷的自主性非常強,在這方面,光明與伊利、蒙牛間是有一定差距的”。在配置國內外資源的能力上,伊利、蒙牛都能夠做到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有效降低產品成本,而光明乳業在資源平衡和應對能力方面較弱,因此原料成本明顯比伊利、蒙牛高。

  見習記者 黃林夕 實習生 牟雅菲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