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予愛和包容,培養刻苦和自律,藤校“牛娃”是這樣煉成的

近期,教育之江雙微與浙江省教育學會德育分會共同推出“發現好家長”欄目,傳授“別人家”的教養秘籍,幫助你渡好孩子的生命之舟。

初中畢業以全校第一名保送杭二中,兩年半時間拿到美國華盛頓大學本科學位,27歲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博士畢業,並被波士頓學院聘為助理教授……這樣的“牛娃”是如何煉成的?第8期“發現好家長”就帶您走近這位“牛娃”的媽媽,聽她講述“牛娃”的成長故事。

如何培養一個走向世界的“牛娃”?這個家庭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牛娃”是徐冉(Nancy Xu)的小名,當初取這個名字,僅僅是因為爸爸的名字裡有個牛字,寓意牛的娃娃;沒想到,長大後的她,成了不折不扣的“牛娃”:27歲,拿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博士學位,並被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高薪聘請為教授系列職位(tenure-track position),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時隔5年推出的第一位女教授。

她的母親朱瑤,是浙師大杭州幼兒師范學院附屬幼稚園園長兼幼教集團教科研中心主任,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來,由她主持和參與的教育部重點規劃課題、省重點規劃課題等,多次獲國家級、省、市課題成果獎,並出版了十多部幼兒教育叢書。

回顧養育女兒的過程,朱瑤說:“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牛娃是怎麽煉成的?

無疑,牛娃從小就是一個優秀的娃,但按照朱瑤的說法,絕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娃”。幼稚園時有5個經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號稱五朵金花, 在朱瑤看來,即使在這個小團體裡,牛娃也不是資質最好的孩子。小學畢業,她也並沒有獲得杭外推薦生資格,而是去了學區對應的杭州市第十三中學。但此後牛娃的成績越來越好,初中畢業的時候以全校第一名成績保送杭二中;大學,僅用了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本科學位;大學畢業,她放棄了高盛公司的職位,成功申請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專業的碩博連讀,並且獲得了9.6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在博士最後一年,得到了美聯儲紐約銀行的畢業論文獎學金…….

這份閃耀的成績單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

朱瑤一直強調:家就是要把孩子的心“焐熱”的地方,無論孩子在外面受了什麽委屈和挫折,都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當然,這份支持絕不是溺愛:該嚴格要求的地方一定要嚴格——尤其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比如,牛娃兩歲時,朱瑤就開始對她進行思維訓練。她打趣說,因為孩子的爸爸是搞藝術的,理性不足感性有余,怕女兒受爸爸遺傳更多。作為早教專業人員,她希望孩子能對數理有較強的敏感性,培養她的邏輯思維能力——當然並不是從小開始做數學題,而是在生活中培養數學思維。這不僅成就了女兒的數學能力,也成就了朱瑤自己,她以此為基礎設計開發了系列幼兒遊戲牌,已經在很多幼稚園推廣使用啦。

比如,為了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她讓牛娃學起了鋼琴。雖然孩子對學琴並不感興趣,彈得也不是很好,但是朱瑤卻鼓勵她堅持了下來。“讓孩子學鋼琴,並不是為了要求她取得什麽音樂成績,而是希望通過學琴鍛煉她的手眼耳腦協調能力,同時,培養她做事情的專注力。”朱瑤說。一直以來,在朱瑤的幼稚園裡,也設有鋼琴班。她認為鋼琴能有效訓練孩子的注意分配能力,使他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更加專注,更有效率。

對於廣大學齡家長頗為頭痛的“粗心”問題,朱瑤也經歷過。她發現“牛娃”有跳字漏字問題後,讓她用“點讀法”閱讀,一個字一個字讀書;再大一點,就更新到“尺讀法”,用尺子壓著文章一行一行地讀。這種訓練方式不僅提升了牛娃的閱讀能力,還有效地解決了因為跳行漏字產生的不必要的失分問題,按照朱瑤的說法,“該拿的分要拿到。”

一個能夠在學習上始終保持在塔尖的孩子,除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不能缺少的是刻苦和自律。在這兩大優良品質的培養上,朱瑤頗有心得。

朱瑤說,小時候,一家人最多的業餘活動就是爬山,山的高度隨著牛娃的年齡逐步增加。無論多累,每次都鼓勵牛娃自己爬上山頂。記得有一次,大家準備出門去爬山,結果下起了傾盆大雨,山上的水嘩啦啦往下淌,連鞋都穿不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瑤還是堅持帶著女兒,一家人赤著腳,一口氣爬到了山頂。雨後天晴的開闊景象,成為了一家人最寶貴的回憶。

這份堅持、肯吃苦的精神,在今後艱苦的時光裡,成為了牛娃最強大的支撐。在博士資格考試的關口,牛娃患上了玫瑰風疹。醫生給她開了藥,讓她好好休息。但是她一看,這些藥都含有鎮靜催眠作用,會影響思維(因為這類資格考試是把學生關在一個教室裡,進行連續3~6小時的答題)。她沒跟導師或系主任說,五月底的紐約已經有點熱了,她穿上長袖,頂著渾身的奇癢難耐,咬著牙,憑著一股子倔強,撐過了考試,獲得了博士學位資格!

牛娃不僅肯吃苦,還是一個極度自律的學霸。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牛娃給自己列一個完整的假期計劃。計劃列出後,朱瑤會和女兒一起評估計劃的可執行性,商議確定以後,牛娃一定會按照計劃表一項項完成,絕不打折扣。朱瑤的特別要求是在這份計劃裡加上一項:深度閱讀一本書並且提交一份閱讀報告。

這份會做計劃的好習慣讓牛娃一直受益。金融學術界的job market有三個階段:投簡歷、論文給學術機構(包括大學、中央銀行以及少數業界公司的研究部門);他們會進行審核並邀請大概二十幾個面試者,在全美金融年會(三天)的時候進行短暫面試;然後再挑選5到10名飛到本部進行訪問和演講。十分意外的是,牛娃收到了40所大學以及一些中央銀行和業界公司面試的邀請,並要在全美金融會議的三天時間裡協調完成所有面試。如何合理利用時間,如何有效地奔走在那十多家酒店,如何調整不同的狀態,去應對不同的人,女兒都做了很詳細的計劃。等到面試結束,她笑著跟媽媽說,我連到酒店該從哪趟電梯上下樓都計劃好了。

去美國留學後,牛娃每年都會提交一份年度報告給朱瑤,回顧總結這一年自己的經歷和收獲。而朱瑤也會每年給女兒寫一封信,提醒她,並送女兒這一年的關鍵詞。這種特殊的溝通方式,不僅加深了母女之間的聯繫,也是全面鍛煉了牛娃的規劃、執行、寫作和溝通能力。

如今看來,正是這些良好品格的養成,才推動著牛娃一步步實現自己走向世界的目標。

培養一個自信、善於溝通的“牛娃”

頂著女博士的頭銜,牛娃卻不是我們想象中,帶著厚厚的啤酒瓶眼鏡,只會悶聲學習的樣子。她自信開朗、美麗大方,無論走到哪裡都爭做人群中最閃亮的那顆星;“往往人還沒來,笑聲已經傳進來了”,她在BC的同事如此評價她。

牛娃的這份自信,主要來源於從小家庭帶給她的愛與包容。

在家裡,爸爸是疼女兒的“貓爸”,每天都想著法子讚美女兒和老婆,還會給女兒畫好看的連環畫;媽媽是智慧的“虎媽”,會和牛娃意見不合就“爭論不休”。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意見不合爭執起來,也會吵得面紅耳赤。但是這種爭執一定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朱瑤說,在家裡可以有爭執,但是要相互尊重,如果當時沒有結論,孩子和家長都可以先保留自己的意見。最重要的,還是事後的自省和思考,發現自己有錯就要及時向對方認錯。牛娃常常會偷偷往門縫給媽媽塞紙條,上面寫著:媽媽我愛你,今天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爭執最終在愛的氛圍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開明又有愛的家庭教育,讓牛娃長成了一個積極的、善於與人溝通的性格。

大學期間,高盛公司到學校招聘實習生,牛娃意外落選了。換了其他孩子,可能會因此放棄,而她卻充分發揮 “小強精神”,追著應聘的考官詢問,為什麽自己沒有被錄取。因為這件事,她還和考官成了朋友,並保持著郵件來往。

在最後的正式招聘中,牛娃還是被高盛錄取了,但是經過一番實地調查,她卻認為這不是最適合自己的路線,於是,毅然放棄這份別人求之不得的高薪職位,轉而選擇了更加艱苦的讀博之路。

對於孩子這份敢於挑戰的精神,朱瑤非常欣賞。她一直鼓勵孩子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碰到不懂的問題就要積極詢問,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她初中的老師現在還會談起牛娃的一些趣事。有一次在學校,牛娃碰到一道考題,始終覺得不對,一連追問了年級的五六位老師,偏偏要問出個所以然。後來,老師碰到朱瑤都哭笑不得地對她說:你女兒很會折磨我們老師,我們真是怕了“牛娃”了。

在國外求學的過程中,牛娃說看到很多國內的孩子都比較靦腆,上課的時候喜歡縮在角落裡。而她卻選擇打扮得整整齊齊,一大早就來到教室,坐在第一排正中間,全程與老師目光交流,認真傾聽每一堂課。她說,這不僅是對老師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這份自信開朗的性格,讓牛娃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結交一群好友,相互傳遞正能量。她說,“看似完美的學業、生活、工作的背後,一定有相匹配的淚水、汗水,或許還有……鹽水,只有自己和最親近的人知道。90後這一代都喜歡強調個人主義,但其實那是很不成熟的想法。良師益友會幫你提升、幫你儲存能量,所以擁有一個正能量的小團體是非常有意義的投資。”

培養一個有創造力、有大格局的“牛娃”

獨立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對於這句話朱瑤十分認同。從小,朱瑤就要求牛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記得高中時,送女兒去學校住宿,其他的媽媽都忙著給孩子鋪床、整理生活用品。朱瑤卻是把東西放下就走。這份“放養”教育,讓牛娃從小就養成了非常獨立的性格。

大學期間,有一次在去打工的路上,正值中午(中國已經入半夜了),牛娃出了嚴重的車禍,安全氣囊都彈了出了,車子也燒了。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一定會嚇得趕緊給家裡打電話。但是想到父母遠在萬裡之外,幫不上忙,打電話吵醒他們只會讓他們擔心。最後牛娃只是給打工地方的老闆打了一個電話,就獨自處理了這個事故。

對於女兒這份獨立,朱瑤既欣慰、也心疼。但正是因為這個品格,才能支撐著她一個人在國外渡過如此艱苦的奮鬥歷程。

朱瑤說,生活除了辛苦,也要有甘甜。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們常常會給女兒一些“小驚喜”,比如在生日的時候,為她做一本成長手冊。

或許是受到了爸爸媽媽的感染,牛娃也長成了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有一次三八婦女節,朱瑤下班回家,一打開門,就看到一個大大的箭頭顯示往裡走,再走幾步又有一個新的提示,跟著提示,最後,她才找到女兒為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

很多人說,學金融不適合女孩子,太枯燥。牛娃卻認為,同樣的數字在自己手中,通過不同的提煉、組合,就能得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分析方案,這簡直是一項太有創意的工作!她說,金融數據的高頻性質,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一些抽象、無法直接衡量的概念,例如她在畢業論文裡研究的風險厭惡(risk aversion),而這個資產定價的核心概念還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時間層面以及跨區域層面。

在這樣一個有創造力的家庭氛圍中,牛娃長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她曾經驕傲地說:我要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敬重中國人。

對常人來說,這或許太像一句遙不可及的“大話”,而牛娃卻是用自己取得的成績,一步步走向它。

經歷了牛娃的成長,並且目睹了太多其他孩子的教育過程。朱瑤深有感觸地說,什麽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麽樣的孩子,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家長要積極向上,熱愛學習,孩子才能受到感染,成為更好的孩子。

在這個家庭中,學習、成長和愛是一個永恆的循環話題。現在,牛娃在波士頓學院任教,在自己喜愛的研究領域不斷攀登;而朱瑤,從對金融的“一竅不通”,到逐漸學習與女兒找到共同話題;而父親鐵牛也開始從畫兒童畫向油畫創作轉型,每天筆耕不輟……三個人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一起成長為別人眼中的“超牛”家庭!

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數媒中心記者 毛夷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