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月大女嬰雙腎長滿結石,因出生3天餵了輔食,這個時間加輔食最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近日,四川省醫院接診了一名5個月大的女嬰,孩子全身浮腫,20多小時沒有排尿,經檢查,孩子雙腎竟然都長滿的結石。了解後才得知孩子出生後3天起,家人就給她餵了輔食,結果致使孩子雙腎長滿了結石。好在經過手術,孩子已脫離了生命危險。


顯然,這麼小的女嬰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家人給孩子過早的添加了輔食。其實,京媽總聽到或看到這樣的事情,寶寶才2個月或者4個月就忍不住想給孩子添加輔食,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可能寶寶才2個月覺得孩子吃得好、睡得好、消化好,再加上錯誤的觀念「擔心母乳營養不夠,覺得要給寶寶吃飯才是真的補充營養」,那很可能就2個月直接給寶寶添加迷糊或者喝粥。

但科學的來講,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幫助寶寶補充應有的營養,反而耽誤了寶寶營養的科學補充,畢竟母乳或者相應段數的配方奶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甚至這樣的做法,還會人為地破壞了寶寶的消化能力。因此,這樣做,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到底什麼時間添加輔食輔食最合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嬰幼兒餵養指南》(2016版)、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6個月內的寶寶暫時不需要添加輔食,無論是純母乳餵養或者配方奶餵養還是混合餵養的寶寶,都建議母乳或者配方奶為唯一食物。6個月後具備發育的條件,再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並添加維生素D。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滿6月齡後,純母乳餵養已經無法再提供足夠的能量,以及鐵、鋅、維生素A等關鍵營養素;並且從4-6個月開始,寶寶的腸胃功能也逐漸增加,會開始分泌澱粉酶,有了澱粉酶才具備了開始消化澱粉類食物的能力。



過早或過晚添加輔食都不好,這些危害要知道

因此,這個時候必須在繼續純母乳餵養的基礎上引入不同口味、不同質地的食物。而過早添加容易因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引發腸胃不適,進而導致餵養困難或者增加感染、過敏的風險;並且是兒童和成人期肥胖的重要風險因素。過早添加輔食,還可能進食的不愉快經歷,影響嬰幼兒期的進食行為。

很多媽媽看到這裡,擔心之餘,會想:那就晚點給寶寶添加輔食唄,等8個月再添加,那就應該不會出現這些問題和風險了吧。寶媽,您錯了!過晚添加輔食同樣存在風險。

過晚添加輔食,會增加寶寶蛋白質、鐵、鋅、碘、維生素A等缺乏的風險,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及缺鐵性貧血等各種營養缺乏性疾病,並造成長期不可逆的不良影響。並且,過晚添加輔食,還可能造成餵養困難,增加食物過敏風險等。

但也有些寶寶由於疾病或各種特殊情況需要提前或推遲添加輔食,這些寶寶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輔食添加的時間。但一定不能早於4個月,也不能晚於8個月。



添加輔食有技巧,這些原則要知道

1、添加輔食是有原則和先後順序的,一般先從低過敏、淡口味的食物嘗試,一次隻添加一種新的食材,從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2、從一種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

3、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要適應2-3天,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排便、皮膚情況,是否有腹瀉、嘔吐、皮膚潮紅或出現疹子,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就可以讓寶寶嘗試新的食物啦。

4、寶寶輔食選材盡量選天然食材為主,1歲前不要加鹽、糖、味精等調味品,1歲後可加少量的鹽和糖,調味品仍然不建議添加。

5、1歲內的寶寶還是以奶類為主,輔食為輔助;一歲後的寶寶奶量可以慢慢減少至500毫升。



給寶寶添加輔食後,如何平衡好母乳和輔食?

7-9月齡寶寶,每天的母乳量應不低於600ml,每天應保證母乳餵養不少於4次;

10-12月齡寶寶,每天母乳量600ml,每天應母乳餵養4次;

13-24月齡寶寶,每天母乳量約500ml,每天母乳餵養不超過4次。

對於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餵養的嬰幼兒,滿6月齡後需要繼續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京媽說:添加輔食時觀察寶寶的接受度,讓寶寶去感受,去嘗試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如果在喂寶寶輔食發生抗拒時,那就要推遲添加輔食的時間,當挺舌反射減弱時再進行添加(挺舌反射就是寶寶在感覺到外來的異物時自動往外推的反應)。

半歲的寶寶添加輔食的目的與意義是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咽、味覺。添加輔食的營養意義是補充部分能量、少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寶爸寶媽可以根據自家寶寶情況添加輔食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