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人過了這個歲數 就要給攝護腺做年檢了

說起男性健康那些事兒,難免有些隱晦。但這幾年,門診來看攝護腺毛病的患者越來越多。特別是攝護腺癌,在我國已經超過膀胱癌,成為中老年男性泌尿系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為什麼發病人數增加這麼快?哪些人容易高發?防治方面需要注意什麼?

巴菲特、默多克都曾患病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說到「股神」巴菲特、傳媒大亨默多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但你知道嗎,他們都曾是攝護腺癌患者。經過治療,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情況恢復得不錯,依舊活躍在大眾視線。

第一位患者是50歲的陳大哥,前不久被查出攝護腺癌晚期,並出現肺轉移和骨轉移,治療並不樂觀。而發病之前,他的身體似乎沒有什麼信號,偶爾的尿頻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

第二位患者姓王,也是50歲左右,今年體檢查出攝護腺結節,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用於篩查攝護腺癌)指標不算高。隨後,他做了磁共振與穿刺檢查,確診了攝護腺癌,並接受了手術。

手術很成功,攝護腺癌並不會威脅到王大哥的生命。」醫生說,治療攝護腺癌關鍵在於早發現。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治癒的可能性也越大。

45歲以上的男性要注意最好每年例行兩項攝護腺檢查

據統計,相比歐美國家,我國70%左右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利用磁共振、PSA檢測,現在能比以前提早5~10年查出攝護腺癌。醫療技術是發展了,但市民的意識顯得有些「追不上速度」。

如今人口老齡化在加劇,而攝護腺癌是一種和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飲食結構的改變,比如攝入過量的脂肪,可能也是發病率升高的原因。另外,還包括遺傳因素。想要預防,得注意生活和飲食習慣。 「少吃紅肉、油炸食物,多吃些蔬菜。」

因為攝護腺癌早期並沒有什麼癥狀,出現尿頻、尿痛則往往到了晚期。建議,45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做次攝護腺癌的檢查,包括PSA篩查和直腸指檢,有家族史的男性更要重視。「結合著影像檢查更為準確。檢查結果如果存在問題,要及時顧問醫生。」


攝護腺癌治療手段很多活到90歲的患者大有人在

專家強調,不用聞癌色變。現在對付攝護腺癌的手段很多,包括根治性手術、內分泌治療和放療等。活到90多歲的患者大有人在,應該保持積極的治療心態。攝護腺癌是一種激素依賴的腫瘤,在根治性手術/根治性放療後,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輔助內分泌治療,減少殘餘陽性淋巴結和微小病灶,以降低癌症的複發轉移率,提高生存率。

一些患者查出中晚期到門診來看,很焦慮也很急躁,其實不用這麼絕望。內分泌治療通過藥物降低體內雄激素水準和阻斷雄激素作用,也可以讓癌細胞凋亡,醫學上叫做『去勢』。由於雄激素除了來源於睾丸,還有少量由腎上腺分泌,因此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和中晚期直接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一般會持續採用去勢葯聯合抗雄葯的組合。

攝護腺癌和攝護腺增生的差別

兩種毛病發病部位不同。做完攝護腺增生手術還可能得攝護腺癌。攝護腺癌與攝護腺增生發生年齡可以疊加,出現癥狀可以疊加,PSA增高可以疊加,應到泌尿外科進一步診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