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到底應該怎麽買保險?十個保險相關常見問題的回答

在買保險的過程當中許多人都有很多疑問,以下十個問題是在知乎保險相關回答中評論或者私信裡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整理了一下集中在本文中再次回答大家一次。

以下涉及的保險如非特別說明都是指人身保險(即非財產險)。

第一個常見問題:“我現在購買的保險保額是50萬元,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後如果考慮通脹這50萬元是不是不值錢了,到時一點用都沒有?”

簡單來說,保險公司已經在你購買保險當今這個時點,通過保單預定定價利率間接考慮了通脹的影響。比如30年後50萬保額在你購買保險的這個時點是按照(打個比方)18萬元的保額現值計算保費的,而計算今年保額50萬元用的現值當然是50萬元。50萬元和18萬元之間的差額你可以認為是保險公司通過預定利率間接為你考慮的通脹成本。

另外,完全對衝通脹風險的保險產品乃至金融產品目前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通脹掛鉤債券這種也都差那麽點意思。

第二個常見問題:“我居住的城市是某三四線城市,為什麽你推薦的保險不能購買,有沒有其它推薦?”

很多“便宜”的保險產品由於風險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三線城市銷售,因為這些地方的生活和醫療水準較高,同時人們受教育水準較高,政府部門或者醫院等公立機構工作比較規範,保險公司各種風險控制手段和各種客戶溝通比較容易在這些地方有效率地實施,自然風險相對較低了,能提供的產品價格也可以有針對性的優惠。

但是像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雖然大家都說市場潛力巨大,但實際所謂的逆選擇甚至騙保很多發生在這些地區(一線城市也有但比例相對少很多),而由於各種原因,保險公司無法控制這些惡意投保成本。比如,即使可能完全是自己問題也很容易激動說保險公司賴帳而上訪,這種生意不是每個保險公司敢做的,即使敢做,保費其實也需要定貴點去承擔這種額外成本,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地方買不到便宜保險的原因。

第三個常見問題:“我父母或者長輩今年50或60或70歲了,我非常想為他們投保,但你推薦的產品好像50歲以後就不能投保了,你有其他推薦嗎?”

無論從發生率角度還是出險後的溝通成本,老年人的保險風險相當大。老年人自身很難從統計學角度理解自身的風險如此巨大,比如,實際上保險行業的重疾標準發生率表70歲要比20-30歲的年輕人高幾十倍,而他們一般最多自認為高個10倍已經了不起了。這樣造成他們或者他們的子女對老年人保險的保費有個錯誤感覺就是,你們保險產品貴得不合理,你保險公司是不是在坑我們?即使他們風險真的比他們能認知的要大很多。

保險產品能得到消費者的理解也是產品是否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純粹的老年人產品從消費者最能直接感知的“保額保費比”來說是很難達到這個要求的。

而且保險公司和老年人的理賠糾紛中通常處於弱勢位置,稍微在理賠處理上被誤以為怠慢或者沒達到某些預期就會有不利於保險公司的舉動。PS,上訪可不是他們唯一可能采取的舉動哦。

所以保險公司很多不願意開發銷售這些純粹的老年人產品,要麽要求你必須從年輕點的時候就開始投保,才能保障後面老年時期的責任;要麽在定價的時候加很多安全邊際,去彌補可能的額外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產品自然和便宜就沾不上邊了,我也就不推薦了。我也經常說,對於老年人的保障,也許儲蓄存錢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第四個常見問題:“你推薦的產品雖然很便宜,但是我有很小的甲狀腺結節或乳腺增生或等等很常見的小毛病,如果投保你推薦的產品在填寫健康問卷後我就無法通過投保流程被拒保了?”

目前市面上最便宜或者說性價比最高的的人壽保險產品(不討論團險)一般都是網上銷售的,雖然網銷產品投保流程相對簡單,但其實它的核保規則是保險公司所有渠道最嚴的。因為網銷渠道歷來是逆選擇最嚴重的渠道,所謂“逆選擇”的意思就是被保險人知道甚至感覺自己有一些不利情況,無論是否有主觀意願想故意隱瞞,可能都會想辦法趕緊找個保險買一買,如果到時萬一發現真有事,也能有機會找保險公司索賠(不管是否會真的成功)。

別看保險公司設定那麽多風險控制措施,但真正實施起來,由於各種原因,能繞過的還真不少。保險公司即使有充分理由拒賠,有不少案子最後由於“維穩”或者需要維護品牌形象等原因,不該賠的也可能會賠。

為了防止這種額外成本,保險公司在設定網銷保險的投保規則會非常嚴,他們會拒絕一些其他渠道可能會正常承保的業務,比如被保險人有很小很小的甲狀腺結節,就是為了盡可能的控制承保業務的風險在可控制範圍。

而且大家有沒有發現,網銷保險的保額也不會非常高,就是為了防止那些核保規則都無法攔住的逆選擇風險進來後,保險公司在認栽的時候也不會栽地太慘。

所以便宜是有代價的,就是你要在保險公司眼裡最大可能的(保險意義上)的健康!

第五個常見問題:“請問你自己的商業保險配置是什麽?”

嗯,作為一個精算從業人員,無論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一直被人問這個問題。其實在之前的live裡我已經分享過一次,我的社保及車險以外的保險配置如下(車險盡量挑服務好的;因為可能有個人信息問題,我刪除了我們工作部門為我購買的團體保險部分),是不是很簡單?都是“純保障型的”。

由於我工作部門已經為我和我的家庭購買了不少我認為很充足的員工福利計劃保障(商業團險),我其實自己額外購買的商業保險都是作為補充的,主要是為了如果以後我離開現在工作部門也能有一定保障。

以上保險配置只是一個給一線城市工作居住人們的投保參考范例,但並不是投保建議。每個人對自身風險的預期不同,請按自身情況謹慎考慮是否購買保險和購買哪種保險。

第六個常見問題:“請問(同一個保險)是應該買保到60歲、70歲還是買保終身?”

我本來以為這種問題的答案非常顯而易見,就是:“保險時間越長肯定風險越高成本越大嘛,有錢的買保障時間長的,沒錢的買保障時間短的。” 這還有什麽好問的,這不是正常人都能想出來的答案麽。

但偏偏就是我認為如此簡單的問題,竟然是我私信還有評論留言裡問題種類能排前三的。

我仔細想了想,可能保險產品定價還是對一般人比較神秘,大家可能總是想買最劃算的,可能在大家眼裡保到60歲、70歲和保到終身(其實就是最多保至105歲,因為中國法定生命表裡105歲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你即使那時還活著,保險公司或者至少在精算工作者眼裡也當你死了,會賠你身故保險金)有一個才是最劃算的,畢竟保險期間相差那麽多。

其實保險公司在定價同一個產品的時候,不同繳費期限或者保險期間對應的發生率假設這些,其實幾乎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費用假設會有一點差異,但水位是差不多的。正常公司同一個保險產品不會一個保險期間的會很便宜另一個則會很貴(不同產品間倒是經常會),從精算來說,他們都是一個相對價格水準上的。

所以說到最後,還是你有沒有錢的問題。

第七個常見問題:“請問(同一個保險)是應該躉交保費也就是一次性交保費,還是比如分20年交好?”

我的答案是,繳費期限選擇越長越好,有二十年繳選20年,有三十年繳選30年。

但我放棄用什麽見鬼的預定利率角度解釋了,我換個直白點的。

打個比方,現在有一份20年保險期間的重疾險(限於長期險,每年續保保險也就是事實上的短期險不在討論範圍),繳費期間有躉交和20年交兩種。大家應該知道,如果其他保險內容一樣,躉交保費是要高於20年交的每期保費的。如果一個人選擇了躉交,然後他第一年就出事理賠了,而另外一個人選擇了20年交,隻交了1期保費,也在第一年出事理賠了。

雖然這兩位朋友都享受到了保險保障的功能,但是後一位朋友省下了剩餘19期未交的保費,就衝這種給你省保費的感覺,你們也一定要選期繳,有多長繳費期限就選多長繳費期限啊。

你們就這樣認為好了,雖然其實我們精打細算師都是已經算好的。

第八個常見問題:“請問有什麽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保險姿勢水準?”,這個似乎都是保險代理人問的。

回顧我的保險知識累積過程,其實主要都是從精算考試複習以及精算實務工作中鍛煉得到的,所以如果你們看過我的回答,估計你們也會感覺到我的內容很多是所謂的專業書或者培訓材料裡沒看到過的。

那還用說麽。

不然我來知乎回答來幹啥,就是希望在保險業裡最專業最技術的人和一般從業人員乃至普通老百姓架起一套溝通的橋梁,分享我的體會。這也是精算從業人員的職業使命之一。

當然,一般人是沒必要學我們的,也就是真的感覺沒有辦法讓你們提高姿勢...因為,第一,精算師考試(國內叫水準測試)很難考,如果只是為了做保險銷售,沒有必要去考,浪費時間精力和錢;第二,即使你考了,如果你沒在精算相關部門裡工作個幾年是無法參透精算考試和精算考試教材裡說的那些東西的。

就算是精算專業科班出身的應屆大學生在我們眼裡也是紙上談兵哦(當然他們到保險公司精算部工作個幾年也會很有姿勢了)

第九個常見問題:“我想成為一個有道德感的保險代理人,我不想讓別人說‘賣保險的都是騙子’,我只想為人們提供最優秀最符合他們要求的保險,請問我該怎麽辦?” 這個似乎也都是保險代理人問的。

其實,我一直認為保險代理人只要合理推薦了保險為投保人做出了合理的保險規劃,是應該獲得應得的傭金收入的。所謂合理的保險規劃就是,你將保險計劃中所有覆蓋和不能覆蓋的風險都解釋給客戶聽了,客戶也能在自願的前提下了解了這些風險。

我在知乎寫了那麽久回答,我發現並不是每個人的保險需求和認知能力是一樣的(這不是廢話麽)。你別看我的一些回答有5k+讚、10k+讚,但是能轉化成實際出單的,是不多的。我所謂那些目前中國最優秀的產品銷量可能就是一些大公司產品的1%,對,1%。甚至在同一公司同一類型下,這些產品銷量也可能不是最高的。

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是不來知乎但是他們也是有購買保險需求的,這就是你們發揮勞動和知識的時候了,而換回來的就是你們的收入,也就是傭金。

有時候我身邊的親戚朋友找我推薦保險,我好說歹說推薦了我說的那些保險,他們最後還是買了一份我看起來“性價比”糟糕的保險,真是不要以為誰都能攔住誰。而這就是你們的藍海啊,有錢幹嘛不去賺?學我來知乎答題?

最後一個常見問題:“你憑什麽說某某保險是內地和港澳台最便宜的”,少部分時候還會被追贈一句“你知道某某香港保險比內地好不知道要多少”。

其實,我們精算從業人員比價的時候,不是學你們算個什麽收益率的,或者保費保額比之類的再來比較的,我們其實也不太懂比較這些“指標”有什麽意義...

而我們一般是直接建個數學模型來看的...

我們手上有常用的保險公司定價假設,包括什麽死亡率重疾發生率什麽的,各個保險公司之間雖然可能有差異,但整體水準可以從模型還有一些公開資料裡面倒推出來一個範圍。

因而我們能從模型裡面直接計算這些保險保障能去到的最低成本。如果一個產品的毛保費,也就是你們要交的保費越接近這個最低成本,它就越便宜,在我眼裡越值得推薦。

不要以為建模型很難,我們這種熟練工,只要不是精確的結果而只要大概的話,我們很多時候只要10分鐘就可以判斷出某個產品是“貴”還是“便宜”了(按我上面說的標準)。當然一般人即使把發生率放到你們眼前(比如中國生命表和重疾表在保監會官網搜一下就可以隨便下載,都是國內重要的定價參考),你們即使是在讀的精算專業學生也是很難準確使用的,更不用說普通人了。當然如果那麽容易一眼給你們看出保險產品“貴”還是“便宜”,還要我們這些精打細算師作甚。

再說全世界的精算原理乃至保險產品開發原理是相似的,你們要知道,北美精算師和英國精算師認證可是受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認可哦,拿著那兩證理論上全世界是可以隨便找工作的(工資高低另說),所以我們也可以學我們那些在香港的FSA或FIA同行們倒推出香港那些保險產品有沒有去到“極限”, but..

所以我每次說我推薦的保險很“便宜”而那些香港保險很“貴”的時候,你們猜到底是我說的呢還是我模型說的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