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練陳式太極拳注意事項|常練陳式太極拳要避免這些傷害

陳式太極拳是許多人都非常喜愛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人們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練習陳式太極拳是非常有利我們的身心健康的,而且練習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但是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如果練習不正確可能會導致身體的損傷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太極拳的注意事項。今天太極拳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基本規律及練習陳式太極拳注意事項,還有要避免這些傷害哦!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拳照

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基本規律

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時候,眼睛要觀察敵情及地面形勢,國術界常說:「眼是先行官」,所以練好眼裡非常重要。

我們在生活中,不論取什麼物件,或者走路,必然用眼先看準方向、目標,然後行動。

陳鑫說:「練拳時,無人若有人」。因為拳的作用以攻、防為主,練拳時也應有假設敵人。太極十三勢「左顧右盼」之語,有人解為「左為顧、右為盼,」未免太籠統了。

實則是左顧的同時,便有右盼。眼看的面積不過一百五十度左右。左顧之點為實,右盼之面為虛,不須轉睛,便又從右眼角看到右方。世人總是隨手轉換眼的方向,連陳鑫也曾說:「眼隨手運。」我認為這是不合實際需要的。

我們練拳以假設對手的方向為主。所以我練一趟拳,只要精神專註,可以練完一套拳、眼皮不貶一次。由於頭頂要正,眼亦應平視前方,不可低頭、仰頭來觀看別處。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陳鑫主張耳聽身後,以防背後有人襲擊。只要心靜,必然耳聰。

主呼吸。陳式要求自然而深細勻長的呼吸。

口應自然合住,舌要乎貼上顎,則中不乾,也不出口水。有人主張舌尖輕抵上顎,將口中津液咽下,不合練拳實際。

面容應自然嚴肅。陳鑫說為「秀如處女,落落大方。

應隨頂勁之上領,向上豎直。太極拳術語叫做:「拔背」。拔是向上拔;有的人解作「向後拔」,是不對的。

下頦

應微向內收。內收則項自然豎起,以保持百會穴的中正。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學習陳式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一、貴用意,尚行氣,戒用力

陳式太極拳重內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氣不重力。練習和運用纏絲勁,首先要培植和運用內氣。

要用意念引導內氣在肢體中作螺旋形循環運轉。有少許的意念就行,不要強纏硬扭。

練習的姿勢不是重點,我們不要刻意的追求拉扯身體,要注意氣息的培養,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呼吸的練習,要注意節奏。

使肌肉、關節甚至內臟受損,應像陳鑫說的「輕輕運行,徐徐停止。意念運以微細,毋使波瀾忽興」。

二、腰為樞紐,手足相隨

纏絲勁以腰脊命門穴為樞紐,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時,身體同側手足的纏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順纏,右足一般也是順纏:右手如是逆纏,右足一般也是逆纏。左側手足也如此。

對於我們的太極拳新手惹眼,練習的要點是非常繁瑣的,大家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感受身體,要盡量協調一致。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練習陳式太極拳要避免這些傷害

「行」方面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中爭論最多的是膝蓋問題,如果練習方法不正確或者是練習是時間過久,對膝蓋確實有所損傷。

太極拳運動量的多少,重心高低基本不是膝蓋疼痛的主要問題所在。透過歷史得知陳家溝流傳日練三十遍,更有能在八仙桌底下練拳之說法。

這些練拳的方法我們暫不辨真偽,僅從推崇或表達的意思就得知,太極拳在一定階段是需要大的訓練量和較低的身法,且老一輩傳承人沒有構成膝蓋疼痛,反而當今為何如此普遍?因而我們也可以說膝蓋疼痛是練習方法錯誤的表現。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拳照

大致膝蓋疼痛的方法有幾種

第一種弓步時膝蓋超過腳尖,這樣就產生了上身重量與地面的反作用力全部合在膝蓋部位,必然會產生疼痛。

第二種:動作呈跪膝狀,膝蓋處呈尖角並向身前跪出,此問題與第一種類同,構成此錯誤動作與胯部、立身中正、腿部力量有很大關係。

第三種:出現彈簧腿嚴重,也就是起伏動作呈直起直落狀。這被稱為單關節運動,屬單點支撐受力,做多了必定對膝蓋磨損大。因而我們要注意重心移動時要轉腰旋胯,腿部呈螺旋伸展狀,也就緩解了單點支撐用力的弊端。

第四種:膝蓋和腳尖方向不一致。一些練習者常常會伴隨著轉腰旋胯,而膝蓋向外翻轉過度,此時膝蓋必定會產生疼痛。

要指出的是此動作重點不在弓步與重心,而在於將胯部縫隙處向下鬆開,這樣很容易就做到了轉腰旋胯且膝蓋不外撇的狀態。當然構成膝蓋疼痛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骨質疏鬆等等。

總結:在練習陳式太極拳中爭論最多的是膝蓋問題,如果練習方法不正確或者是練習是時間過久,對膝蓋確實有所損傷。所以大家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紹的注意事項哦,避免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哦!還有練習陳式太極拳有很多的保健養生功能,所以大家一定要堅持鍛煉才能看到效果哦!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預約免費體驗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