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細觀人體內腸道微生態,是健康的守護神

俗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為什麼?

因為腸道菌群定植在人體腸道並長期與人體相互依存,包括40多個菌屬,400-500種菌種,數量達100兆之多,是人體細胞的10倍,重量相當與一個人的肝臟,佔健康成人每日排出糞便的1/3-2/5。

正常的腸道菌群是我們人體健康的守護神,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可以促進機體免疫,在菌群平衡的情況下可以抑製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內毒素的濃度,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正常人腸道有大量雙岐桿菌、乳酸菌等厭氧菌和少量的需氧菌。腸道裡的這些細菌不僅能對抗一些致病菌的定植,還能產生多種抗原物質,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發育與成熟等。

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的原因主要有機體內部和外界影響兩個方面:

機體內部方面主要有急慢性疾病(如胃酸缺乏症、慢性腎炎、肝硬化等)、手術(如腸切除、吻合等)、應用免疫抑製劑、放化療等。外界影響主要有外襲菌大量侵入和抗生素的使用。抗菌藥物的使用是菌群失調的重要誘因之一,抗菌藥物在抑製或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常損傷正常的腸道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調。特別要注意長期口服廣譜抗生素更易引起菌群失調。

隨著年齡的增高,腸道菌群的平衡可發生改變,雙尾菌減少,產氣莢膜桿菌增加,前者有可能減弱對免疫機能的刺激,後者導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製。菌群失調的誘因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由幾個誘因同時作用引起。比如同時存在中風、肺炎的基礎上又大量使用抗菌素很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既然正常的腸道菌群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該如何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讓腸道細菌維持正常菌群:1、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不能讓毒力大的細菌進入腸道,同時,為了保證一定的菌群,還要適當讓一些有益菌進入腸道。

2、不濫用抗生素,儘可能不去破壞細菌的腸道生態環境。

3、細菌也需要合適的營養,所以,日常生活中飲食結構要合理,保證足夠的維生素,葷素4:1。

4、適當補充有益菌及細菌生長的營養,如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態製劑以提高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的含量,恢復腸菌群的平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