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翰科技的“關鍵先生”美年大健康:不僅僅是大客戶

主營膠囊胃鏡的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翰科技”),七成以上的收入要依賴於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下稱“美年大健康”)。

隨著安翰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招股書的公布,公司家底也“袒露”於世人面前。

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安翰科技與美年大健康的關係,背後還有一個共同的投資人。

此外,傳統胃鏡檢查的不舒服和不方便,讓人望而生畏,近幾年來,因“無痛”概念,膠囊胃鏡在民營體檢機構市場中悄然走紅,但這樣的一項“無痛”技術,為何至今主要局限於民營體檢機構推廣,而尚未在醫院大規模普及開來呢?

“關鍵先生”美年大健康

成立於2009年12月9日的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生產及銷售“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具體產品涵蓋上消化道膠囊內窺鏡、巡航膠囊內窺鏡控制設備。

最早在2000年由以色列科學家研究發明的膠囊內鏡,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適應部位已由小腸擴展到食管、結腸甚至胃。安翰科技是全球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磁控股膠囊胃鏡系統”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公司。

安翰科技在招股書中介紹稱,“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突破性地實現了對人體進行“不插管做胃鏡”的舒適化、系統化、全方位的精確胃部檢查,開啟了胃部檢查及胃病的早篩的新時代。

自2015年起,安翰科技相關產品陸續走進數百家醫院及體檢中心。2016年當年,公司即實現盈利,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62.42萬元。不過,當年實現盈利的原因之一,也跟獲得政府補助有關。2016年,公司記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就高達6478.20萬元。

此後,安翰科技的營業收入還是在穩步上揚。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5億元、1.72億元、3.22億元。

安翰科技的收入穩步增加,民營體檢機構美年的助推功不可沒,美年大健康正是安翰科技的第一大客戶。

據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安翰科技從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等體檢品牌及該等品牌的加盟店)獲得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317.29萬元、1.27億元、2.46億元,佔公司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00%、73.50%、76.27%。

安翰科技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在體檢機構渠道的銷售取得了較大突破,其他渠道銷售也在逐步按計劃開展,但由於體檢市場中向民營體檢機構的推廣有效性更高、公司所處發展階段等原因,公司對民營體檢機構的銷售集中度較高。

或許,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因素。安翰科技與美年之間,其實還有一層更親密的關係。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俞熔。安翰科技招股書也顯示,2016年12月,在安翰科技進行第五次增資及第四次股權轉讓時,俞熔旗下的投資公司上海中衛安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中衛安健”)入股其中。俞熔是中衛安健的普通合夥人(GP)上海中衛安健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中衛安健目前持有安翰科技3.6013%的股份。也正是從2016年開始,美年大健康各門市增加了膠囊胃鏡的採購量。

近年來,美年大健康也在不遺余力推廣膠囊胃鏡體檢項目。公司正在推廣的“3650+精準體檢套餐”,就集膠囊胃鏡、CT、磁共振等於一體。美年大健康宣稱,膠囊胃鏡具有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全方位無死角、檢查快捷時間短優勢。

膠囊胃鏡爭議

相比傳統電子胃鏡,“無痛”的概念是膠囊胃鏡長期以來標榜的技術優勢。

安翰科技表示,傳統電子胃鏡檢查存在創傷性風險,受檢者“痛苦指數”高,操作必須由專業醫師完成,是一項“準手術級”檢查。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具有安全、舒適、無需麻醉、無交叉感染風險、操作簡易等特點,同時圖像的采集無需專門的消化內科和專業的內鏡操作醫師也可進行,極大地提升了醫療資源應用的有效性。

安翰科技表示,在消化道疾病檢查方面,“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以其“不擦管做胃鏡”的創新技術,使得內鏡檢查從針對具有明顯臨床症狀的患者擴展到無明顯症狀的潛在病患人群的早期診斷和健康人群的篩查。該項技術也打破了原有胃鏡檢查的場景局限,開辟胃部疾病早篩這一增量市場。

如此明顯的技術優勢,為何膠囊胃鏡未在醫院中大規模普及開來呢?

“相比公立醫院體檢科是每個部門獨立進行評估和採購,民營體檢機構通常由集團總部進行統一評估和採購,所以民營體檢機構的行銷有效性更高。”安翰科技也在招股書中提及。

安翰科技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部分產品銷售通過經銷商渠道銷往醫院,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通過經銷模式的主營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為1729.65萬元、2637.17萬元5217.31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08%、15.55%和16.60%。

在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官網上,第一財經記者以“膠囊胃鏡”這樣的關鍵字眼搜索國內外企業注冊情況,發現也只有安翰科技一家公司注冊了該產品。

一位從事內窺鏡行業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膠囊胃鏡看起來優勢明顯,但在實際操作中存有一定的局限。“當你吞下這個膠囊後,依靠腸胃的蠕動,在腸胃裡隨機拍攝采集圖像,但不能馬上出結果,還要再借助醫生後期解讀,醫生的解讀也需要時間跟精力。不像傳統的胃鏡,醫生可以主動去控制,準確去查找定位病灶。”

與傳統的胃鏡檢查技術相比,膠囊胃鏡檢查價格其實並不便宜。第一財經記者在淘寶上搜索看到,一個磁控股膠囊胃鏡檢查項目,售價也高達3000元以上。

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銷售收入組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膠囊,一部分是設備。2018年,膠囊單價是1096.21元;設備單是55.13萬元。

“對於某些不能做或無法做普通胃鏡檢查的人來說,膠囊胃鏡檢查可以啟動輔助作用。但這項技術變為普查技術的話,值得商榷,因為價格上還是有些昂貴。膠囊胃鏡檢查也存在一些技術盲區,如進入胃中,胃存在有很多粘液,這些是沒有辦法清乾淨的,一旦膠囊經過被這些粘液黏住,鏡頭就會看不清楚。而且傳統胃鏡在檢查的同時,也可以進行治療處理,膠囊胃鏡目前無法解決發現病灶後及時進行處理的問題。”一位外科教授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安翰科技的探索

“不是說膠囊胃鏡技術不好,只是目前還處在商業運用的初步階段,現階段,只能起到輔助效果。技術要走向成熟,仍需要一定時間。在未來的技術探索中,如果可以跟AI結合的話,或可以突破目前讀取圖像的局面。”上述內窺鏡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傳統的內窺鏡巨頭,亦在摸索內窺鏡跟AI結合,且有一定的突破。

上述內窺鏡行業人士表示,為何很多人很抗拒傳統胃鏡檢查,除了技術問題外,還有醫生手法問題。“如果醫生手法不熟練,不知道何時應該操作快,應該操作慢,也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痛苦。另外,由於我們的醫療資源並那麽成分。正常情況之下,一個傳統胃鏡檢查需要一個小時時間,但多數醫生給到患者的時間,可能只有十五分鐘。時間少之下,動作可能會有些粗暴,這樣也會增加病人一定的痛苦。”

不過,傳統胃鏡檢查,也越來越主動做成無痛,即在鏡外麻醉的基礎上再去開展。

安翰科技其實也在做新的探索。

安翰科技在招股書中顯示,公司圍繞消化道系統、依托現有技術平台,由診斷到治療繼續延伸至健康管理,公司正在進一步自主研發一系列產品及技術,其中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產品包括具備診斷或治療功能的膠囊胃鏡如振動膠囊和胃腸動力標記物膠囊、以及具備便捷功能的便捷式內窺鏡。

安翰科技亦表示,公司還將進一步完善遠程閱片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並逐漸搭建消化道健康管理大數據中心。

安翰科技計劃在科創板上市募資12億元,公司表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將投入人工智能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研發項目3.54億元,以加強新產品開發和持續技術創新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