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Uber在資本市場遇冷是必然?告別中國讓其缺乏想象空間

【此刻評論,是界面新聞新近推出的新聞快評,立足商業視角,解讀熱點事件。】

文|陳曉雙

當地時間5月10日上午,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Uber在紐交所敲鍾上市,但開盤即遭遇破發,最終收於41.57美元,下跌7.62%,市值縮水至不足700 億美元,距離此前預期的1200億美元估值大幅下滑。Uber此次共發行1.8億股普通股票,發行價為45美元。

曾經的網約車鼻祖,矽谷最矚目的獨角獸,上市破發並沒令人大跌眼鏡,反而獲得共識:Uber在資本市場遇冷是個必然。

為什麽這麽說?

首先,這是一家至今未實現盈利的公司,且仍未走出醜聞陰霾。招股書顯示,2018年Uber運營收入為112.7億美元,營業虧損30.4億美元。2016年-2018年,Uber淨虧損總額超過60億美元。其在2019年仍然沒有盈利可能。Uber預計,因為在2019年對全球各項業務的持續投資,該公司今年調整後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如果說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在中國與滴滴的“燒錢大戰”令Uber損失慘重。那麽離開中國市場後業績依然不佳,就很難向資本交卷了。

與此同時,在經歷創始人卡蘭尼克行為不當被迫離開、被指控竊取無人駕駛公司商業機密、企業文化存在性別不平等等醜聞後,接手爛攤子的繼任CEO達拉·科斯羅薩西,需要對Uber進行長久的戰略收縮調整。公眾也在拭目以待,難以在短期之內重拾信心。

其次,告別中國市場讓Uber缺乏想象空間,業務增長後繼乏力。2016年8月Uber宣布與滴滴休戰,以持有對方15.4%的股權為條件退出中國市場。Uber退出後,滴滴幾乎壟斷了中國網約車市場,擁有規則制定權和議價權。同時,滴滴也在進軍海外市場,成為Uber在全球的勁敵。2018年8月滴滴活躍用戶數量曾達到峰值,超過1億人次,高於Uber本次公布的平均月活躍用戶9100萬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開始Uber業務增速放緩,營收同比增速下滑64個百分點,平台月活用戶數量增速下滑17.2個百分點。雖然Uber一直積極拓展邊界至外賣、卡車貨運、無人駕駛等領域,但營收依然仰仗個人出行業務,其佔到平台全年營收份額超過80%。

這一佔比最大的業務至今仍面臨政策風險。就在Uber上市前夕,美國十幾個城市的Uber司機宣布罷工,要求改善工資待遇、增加保險假期等。作為零工經濟的典型,網約車司機一直被平台稱為創業者、合夥人,而非企業雇員,這也使平台司機無法享受最低工資和社會保障。目前越來越多的地方法院將Uber司機裁定為Uber正式雇員,享受失業保障等福利,如果認定地區擴大,這對Uber而言將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最後,整個網約車行業亦正陷入困境。網約車作為共享經濟的鼻祖,在規模快速擴張後也遇到了包括安全、政策監管、司機管理等各種問題,很多並非能夠短期解決。所以,公眾、政府、利益相關方,對於網約車的發展前景都變得更為理性和審慎。

已經上市的Uber老對手Lyft也處於虧損狀態。數據顯示,Lyft在今年一季度淨虧損高達到11.4億美元,正成為做空者的靶子。截至目前,Lyft股價較其IPO發行價跌去超接近30%。

而上市無期的滴滴也沒有實現盈利,此前36氪消息稱該公司2018年虧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而根據滴滴此前公布的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滴滴對收到乘客的車費平均抽成為19%,但在完成司機獎勵、業務經營成本、納稅、支付手續費後,滴滴網約車業務虧損2%。

Uber要想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恐怕不能僅靠自身的努力,還取決於整個網約車市場的未來走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