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了些文藝的春天,還不是文藝片的春天

作者|季 南

編輯|李春暉

電影圈有一種說法,稱每年三、四月為“平三淡四”。但平淡倒也有平淡的好處,少了強敵環伺,文藝片們隨風潛入夜,襯托得三月更加春風沉醉。

《綠皮書》國內上映後口碑一路高歌,票房直逼5億;《夏目友人帳》貓眼評分9.1、豆瓣評分8.1,票房也為低迷已久的日本引進片一雪前恥;上周新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冷門日周四上映,單日票房就達2000萬票房,周末無懸念奪冠。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文藝的三月。國產文藝片扎堆上映,《過春天》《陽台上》《地久天長》等陸續登陸院線,其中不乏國際電影節獎項影片。

但是,《過春天》和《陽台上》上映後反響平平。此前業內各路神仙紛紛拋出“文藝片的春天來了”的期待,恐怕此刻仍難做肯定回答。

要文藝范,不要文藝片?

《陽台上》、《過春天》、《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作為近期重點影片,都文藝範兒十足。其中《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避開3月定檔清明,明顯對票房有更大期待,且體量相較其他幾部,也確實更有優勢。其余兩部影片則都在上周上映,針尖對麥芒。

《過春天》在上映前經過首映和路演後並無差評,並且入圍了多項國際獎項,田壯壯監製也成為影片的宣傳亮點,因而豆瓣開畫8.0,並不是什麽稀奇事。

但該片最大軟肋是演職人員陣容太弱,上映4天票房未過千萬,全靠影片質量單槍匹馬在紛繁熱鬧的市場闖關,實屬難事。

相對來說,周冬雨出品和主演的《陽台上》還要更加文藝。

該片在北京高校路演時,就曾有男觀眾直言:“我用失望和爛片作為給你們這個片子的評價,想問下你們想用這個電影圈多少錢?”但也有人持反對觀點:“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看進去了,我感受到了片子裡的人想說什麽。第一,迷茫,第二,真實,第三,普通人的故事。”

有關文藝片的爭論從未停歇,由《地球最後的夜晚》引發的“看不懂就是爛片”也不時佔領文藝片的討論主場。《陽台上》行銷動作上未有大動靜,僅憑周冬雨的流量引導,很難衝破導演張猛以往的風格藩籬。雖然一心想走長線,但奈何閱聽人太窄。比《過春天》更慘,上映4天票房不足400萬。

文藝片扎根三月很好理解。熱門檔期幾乎都被商業片佔領:或是《流浪地球》一枝獨秀,或是《無雙》後來居上,亦或是《西紅柿首富》一馬當先,這樣的形勢很難給文藝片留有活路。

因此,3月這樣一個傳統淡季,便相對給了文藝片更大的發揮空間。且小眾文藝片跟隨進口大片一同上映,往往也能夠跟隨一波熱點流量,有利於影片熱度上漲。

有趣的是,現在的電影市場,商業片拚命行銷自己的文藝性;而真正的文藝片,倒總是不提自己是文藝片才是行銷之道。《過春天》導演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影片“不只是青春片”,從行銷角度看,更像是在努力規避“文藝片”三字。

帶點文藝調調的商業片,才是最適應當下市場需求的存在。上周末,票房冠軍還是落在了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身上。

該片翻拍自2009年上映的同名韓國電影,此前已陸續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映,並成為了2018年中國台灣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

儘管精致畫面也難遮蓋其劇情的狗血俗套和表達的過於煽情,但巧妙擴散了“請帶足紙巾”的行銷賣點,評分雖稍有兩極化,絲毫未影響票房走高。貓眼專業版對其近10億的最終票房預測,更讓《我的少女時代》都難以望其項背。

小語種戰鬥在3月

打著和文藝片一樣的“錯峰出行”的主意,小語種進口片也在3月紛至遝來。

光是西班牙電影就有3部,《籃球冠軍》《警告》期待突圍,《海市蜃樓》作為《看不見的客人》導演的第二部代表作也備受關注。不僅如此,荷蘭的《狂暴凶獅》、泰國的《把哥哥退貨可以嗎》也同是小語種電影。但從目前的表現看,影迷對小語種片的好奇圍觀,也正在迅速退熱。

《把哥哥退貨可以嗎》的製作團隊是《天才槍手》原班人馬。《天才槍手》曾讓內地影迷對泰國電影好感度攀升。但如今作為2018年泰國電影票房冠軍的《把哥哥退貨可以嗎》,在國內上映4天,票房不足200萬。我們國內影迷,還真是等閑變卻故人心。

2017年,《看不見的客人》和《天才槍手》相隔一個月上映,兩部影片和《摔跤吧!爸爸》聯手鑄就了小語種影片在中國的黃金一年,並開啟了小語種批片熱潮。

如今兩部帶有續作性質的作品同在3月上映,也是頗具意味。《把哥哥退貨可以嗎》已經被大浪淘沙,而《海市蜃樓》作為懸疑片大師作品,仍被寄予厚望。

自《看不見的客人》在國內市場大獲成功之後,西班牙電影逐漸被國內影迷所關注,但也再未出爆款。《籃球冠軍》在西班牙國內的成績十分亮眼,榮獲了有西班牙“奧斯卡”之稱的戈雅獎的“最佳影片”。雖然體育電影市場仍舊冰冷,但《籃球冠軍》的出現也算是對這一類型的開拓。

不管是小語種影片還是美式大片,憋了太久的“國產保護月”,在3月終於放開,進口片猶如野馬脫韁般縱橫馳騁。《阿麗塔》之後老哥《驚奇隊長》依舊穩,層出不窮的熱門動畫也玩起了接棒跑,《馴龍高手3》《夏目友人帳》《我的英雄學院》《小飛象》等影片不斷湧現。如今的商業片也帶有文藝范,而相較之下,文藝片的氣息倒相對弱化了。

獲獎與票房的換算公式?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還在熱映,狂攬奧斯卡4座小金人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又進軍3月。

《波西米亞狂想曲》即將通過藝聯專線上映,上周末全國128城率先開出600場點映。

與《波西米亞狂想曲》正面剛的是剛剛獲得柏林電影節兩項大獎的《地久天長》。兩部電影同為世界四大獎、相同檔期並且開啟了同樣的點映策略,只是前者點映在周末下午、後者在晚上黃金時間。

兩部電影雖不是同類型影片,但完全可以稱之為“二虎相爭”。《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策略很乾脆,“sing along”成為其行銷的創意點,“卡拉OK放映版”已經官方宣傳。如果真有可能在影院裡“嗨起來”,那估計又能成為一個現象級宣發案例。

《地久天長》媒體場放映會散場以後,據說大部分人都淚流滿面。眼淚雖然不是評判電影好壞的標準,但對於國內觀眾來講,催淚故事確實更容易產生共情。因此該影片簡單走淚腺,依靠《藥神》《無名之輩》式的口碑傳播激發觀影熱情。從這一點來看,或許《地久天長》的長線更長、閱聽人更廣。

片方應該也是對這點充滿自信,遂增加了19號、20號、21號的大規模點映,且策略由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再鋪開到全國,從精準式到撒網式、由點及面欲做爆款。

但必須指出,對於票房而言,兩部得獎片也各有各的劣勢。《波西米亞狂想曲》只是藝聯專線放映,因而票房盤子就擺在那裡;《地久天長》時長在三個小時左右,更是硬傷,也讓該片的排片量大大降低。如故事真能對上觀眾胃口,才能增加票房的長尾效應。

獲獎影片在國內3月的趁熱打鐵早已有之。世界四大電影節中,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奧斯卡金像獎往往在每年2月左右揭曉,國內第一時間引進恰能抓住觀眾的眼球,讓大家能夠吃上一口熱菜熱飯。

2014年3月上映的《白日焰火》,也得益於上映前廖凡在柏林電影節斬獲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三塊廣告牌》《水形物語》《綠皮書》,無不是拿下奧斯卡後快馬加鞭趕來。

《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地久天長》,三部獲獎片,無疑給3月增加了更多文藝氣息。但從過往經驗看,3月這個文藝月,也不是總能對文藝片回以春風拂面。

2017年3月,金馬獎影片《八月》隻博得400萬票房;2018年3月,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則直接撲街;目前為止,《陽台上》、《過春天》都沒看到後期發力的跡象。

因此,及時抓住機會,適時選擇或改變檔期,並根據情況制定宣發策略,對各家電影公司來說道阻且長。同類型影片撞檔並不是束手無策,文藝片也不是一定晦澀,如果能夠找到差異化元素做放大行銷,並處理好各環節中的細節,便也能夠拉近觀眾的心理距離。

陽春三月,拋去硬核,也該是文藝的時節。在《陽台上》,看一本《綠皮書》,聽一首《波西米亞狂想曲》,好好享受好好《過春天》,也許此刻便是《地久天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