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現股權變更 泰達巨集利又雙叒叕要改名字了?

  來源:國際金融報

  基金公司以大股東命名是業內常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提高辨識度,可以借助大股東的品牌優勢形成互補效應。但麻煩的地方在於,一旦股權發生變更,基金公司的名字就變得很尷尬。

  比如,泰達巨集利基金現在就處於這樣一種狀態,此前曾因股東更迭而三度易名,成為史上更名最多的基金公司。記者近日獲悉,泰達巨集利基金公司可能再度發生股權變更,這一次它還會更名嗎?

  是誰在撤退?

  證監會官網更新的基金管理公司股權變更5%以上及實際控制人審批列表資訊顯示,泰達巨集利接受的第一次反饋意見時間為2018年3月7日,這意味著,該公司的股權變更已正式進入審查階段。

  記者從天眼查獲悉,目前泰達巨集利基金共有兩個股東——泰達控股旗下的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和巨集利金融旗下的巨集利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分別持股51%和49%。

  此次股權變更到底是哪位股東在撤退?背後的原因是什麽?泰達巨集利基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股權變更尚未正式獲批,不方便透露。”

  泰達巨集利基金曾因股東更迭而三度易名,成為更名最多的基金公司。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此次股權變更順利落定,不排除第四次更名的可能。

  恆豐泰石總經理韓瑋認為:“基金公司改名常常會對品牌的持續培育產生不利影響,除非新的名字是一個更強勢的品牌。此外,基金公司改名也往往令基金持有人產生困惑感。”

  針對股權再度變更的影響,泰達巨集利回應稱:“發生在股東層面的股權變更對我公司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以及我公司與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沒有任何影響。我們將繼續堅持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原則,勤勉盡責地開展日常業務,給予我們的客戶持續的價值回報。”

  又要改名字?

  泰達巨集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6月,是中國首批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注冊資本1.8億元人民幣。在2010年更名為泰達巨集利之前,該公司先後經歷了三個名稱:湘財合豐、湘財荷銀和泰達荷銀。

  1

  2002年7月,湘財證券、山東鑫源控股、大慶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證券共同發起成立了湘財合豐,分別持有40%、30%、15%和15%的股權。

  2

  2003年,湘財合豐率先引進外資機構,湘財證券讓出3%的股權、大慶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證券各讓出15%的股權,引入荷蘭銀行,湘財合豐隨即改名為湘財荷銀。至此,湘財荷銀由湘財證券、荷蘭銀行和山東鑫源控股分別持股37%、33%和30%。

  3

  2004年8月,因山東鑫源控股將旗下30%的股權轉給湘財證券,湘財荷銀僅剩兩位股東——湘財證券和荷蘭銀行,而湘財證券憑借67%的股權一舉成為控股股東。但不到半年,2005年2月,荷蘭銀行將33%的股權轉讓給荷銀亞洲。

  4

  2006年4月,湘財證券轉讓全部67%股權給北方國際信託和荷銀亞洲。其中,天津泰達集團旗下北方國際信託持有51%股權,余下的16%由荷銀亞洲接替,湘財荷銀隨即更名為泰達荷銀。而隨著湘財證券的退出,意味著發起股東已全部退出。

  5

  2010年3月,原外方股東荷銀亞洲所持有的股權又全部轉讓給巨集利金融旗下的巨集利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公司由此正式更名為泰達巨集利。股權結構相應變更為:泰達控股旗下的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1%;巨集利金融旗下的巨集利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有49%。

  6

  時隔7年,波瀾又起,2017年3月10日證監會又一次接到了泰達巨集利的股權變更申請。根據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該公司的股權變更目前已正式進入審查階段。

  泰達巨集利股權再變更似乎已經板上釘釘,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來,背靠外資股東以及券商股東,泰達巨集利的業績以及規模不但沒改善,反而停滯不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泰達巨集利總規模457億元,其中貨幣基金佔219億元,剔除貨幣基金後的資產管理規模為247.8億元,在行業內排名第50位,而2016年年末的數據為291.6億元,行業排名第47位,規模持續下降。

  與2007年的資產管理規模357.3億元相比(當年貨基規模只有4.73億元),十年過去了,泰達巨集利基金的規模並未見太大起色,非貨基規模更是不升反降。

  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這家公司頻繁股權更迭,是中外方股東經營理念有衝突?還是人才缺乏?

  Wind數據顯示,泰達巨集利現有89隻基金,共有19位基金經理,其中擁有5年以上基金管理年限的僅3名。值得關注的是,截至去年底,該公司貨基佔比較高,幾乎佔到資產規模的一半。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