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泰控股賣資產摘帽後業績再暴跌 泰達巨集利巨虧

  6月13日,三泰控股(002312.SZ)的股價跌至4.07元。在最近一個月,公司的股價處在2015年股災後的最谷底。如果說股價是公司基本面真實反映的話,三泰控股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如何實現公司內生性增長,如果擺脫虧損困境,是目前留給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功課。

  當然,有許多上市公司通過一系列外延式並購實現業績增長,美化財報,公司的股價也會“起死回生”。但真正優質的公司首先應做的是將現有的主營業務做大做強。在基本面沒有改善的情況下,任何並購產生的業績僅僅是账面實力。

  2017年的三泰控股,依靠非經常性損益“摘星脫帽”。公司在5月4日宣告重組失敗後,是繼續尋找標的資產進行重組,還是勤煉內功,改善基本面?

  依靠非經常性損益摘帽是“飲鴆止渴”?

  翻看三泰控股歷年財報可知,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實現淨利潤-0.38億元和-13.04億元,因此也被 “戴帽”。如果公司在2017年繼續虧損,則公司會面臨退市風險。

  上市公司當然不肯坐以待“斃”。2017年,三泰控股實現營業收入8.06億元,同比減少22.5%;實現淨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123.19%。營收同比下降而淨利潤卻同比大幅上升,難道是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品及利潤率有了顯著的提升?

  答案是否定的,三泰控股能在2017年實現扭虧為盈的是依靠非經常性損益。年報顯示,公司當年的非經常性損益為7.8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4.81億元。

  很顯然,如果沒有這巨額的非經常性損益,公司根本無法盈利。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因處置成都我來啦網格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成都我來啦”) 66%股權,增加淨利潤7.31 億元,其中計入股權處置收益 4.48元。這4.48億元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屬於非經常性損益。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我來啦是智能快遞櫃品牌“快遞易”的擁有者。年報顯示,成都我來啦2015-2017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36億元,-5.03億元和—4.12億元,還未擺脫虧損泥潭,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市公司的處置很有必要、很有魄力、很有水準。

  不過也有人質疑,此次出售成都我來啦也是否有些“飲鴆止渴”?理由是,三泰控近些年一直將快遞易作為其兩大核心業務之一,且從此次的出讓價格來看,快遞易業務還有一定的發展太空。就在上個月11號,公司董秘宋華梅在四川地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上宣稱,中郵快遞易智能快件箱已實現包裹交付累計超過15億件,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快件箱運營公司。

  新浪小編還發現,在公司2017年依靠非經常性損益脫帽之後,現任高管大多數都漲了薪酬。財務總監曾傳瓊2017年的薪酬為47.86萬元,同比增長17.67萬元,增幅為58.53%;董秘宋華梅2017年的薪酬為46.66萬元,同比增長16.59萬元,增幅為55.17%;董事兼副總經理朱江、副總經理賀曉靜、副總經理兼風控總監朱光輝以及副總經理兼人力資源總監沈攀曉2017年的薪酬為45.95萬元、39.15萬元、36.85萬元以及36.0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3.39萬元、34.04萬元、18.09萬元以及13.65萬元,增幅分別為1694.92%、15.01%、96.43%和61.05%。

  短期內依然依賴並購

  在將部分快遞易股權轉讓後,三泰控股的日子並不好過。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季報,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同比下降17.32%;實現淨利潤-0.88億元,同比下降207.92%。而公司最新的毛利率則降到了4.12%,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也是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值。

  三泰控股將大部分快遞易股權轉讓之後,並沒有在短期內實現盈利。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傳統業務金融電子及服務行業的毛利率下降得也很明顯。根據三泰控股回復上交所的《年報問詢函》,公司2017年金融電子及服務行業的毛利率為10.91%,同比下降6.97個百分點。其中,金融安防業務和金融自助業務的毛利率同比分別下降1.36和15.87個百分點。

  上市公司對上半年的業績預判也較為悲觀,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05億元到-1.4億元,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依舊是虧損預期。

  在公司業績雙降、毛利率不斷下降得情況下,公司要想在下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依靠內生性增長,則公司基本面必須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概率很小;而依靠外延式並購,則公司在短期內大概率可以扭虧為贏。

  公司在2017年11月25日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一家為社區生活服務的標的資產。不過在今年5月4日發布公告,稱因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不夠成熟而終止此次收購。

  在公司複牌以後,股價應聲下跌,從停牌前的6.79元/股下跌至6月13日的4.07元/股,最低時為5月31日的4.01元,較停牌前下降了40.94%

  最不能承受股價之痛的莫過於泰達巨集利基金和國華人壽保險公司兩家機構。上述兩家公司分別參與了三泰控股2015年的定增,持股價為13.45元(複權後)。

  根據公司一季度報,泰達巨集利基金-民生銀行-泰達巨集利價值成長定向增發312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2229.93萬股流通股,佔已上市流通股比例1.62%;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三號持有1100萬股,佔已上市流通股比例0.80%。

  2016年11月17日,2015年定增的限售股解禁,三泰控股至今最高價格為當日創下的11.10元。粗略計算,泰達巨集利基金-民生銀行-泰達巨集利價值成長定向增發312號資產管理計劃和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三號分別虧損1.6億元和0.8億元左右。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