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義無反顧踏入滴滴踩過的坑,ofo的未來在哪裡?

共享單車ofo最近的搞的"事"有點多。

先是抵押家產式的借錢,在新加坡打出挖幣廣告,看起來比較靠譜的事便是整頓了運營業務,5月初,ofo推出了車身廣告業務。

ofo不僅不敢砸錢,還很需要錢。

7月初,一鳴網注意到,ofo的app內上線了一個新聞資訊聚合功能模塊--看看,內設看點、圖片、影片、體育、財經等頻道,圖文資訊來源僅限新華網和央視網內。

該功能還有一個"讀報"的頻道,整合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的電子報,可在線瀏覽當天報紙文章。ofo對此表示,“看看”是送給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獻禮。

而近日,ofo在新奇欄目裡增加了一個小遊戲功能,目前上線了一款名為"天使的誕生beta"的養成類遊戲。ofo方面表示,該功能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主要為增強用戶粘性,目前沒有通過遊戲實現盈利的計劃。

網友們紛紛吐槽:要一邊騎車一邊刷新聞,一邊騎車一邊打遊戲?讓用戶在一個騎車軟體上刷新聞,打遊戲,ofo的做法可以用奇葩來形容了。

工具類的應用做資訊與遊戲不僅對提升用戶粘性起不了什麽作用,反而會使得簡潔清爽的頁面變得複雜,喧賓奪主弱化了APP主要的功能。

義無反顧重蹈覆轍的ofo

無獨有偶,在這個做法上,滴滴提供了前車之鑒。

2015年,與快的合並後滴滴用戶多達兩億,滴滴希望利用自己龐大的用戶群變現,很快安卓版的滴滴上線了遊戲中心。為了推廣這一平台,滴滴在初期活動中給在遊戲更新的用戶贈送大量價值不等的優惠券,並迎合當下遊戲熱潮推出H5遊戲。

然而12月滴滴團隊發出公告,遊戲中心將於兩個月後停運。

究其原因,滴滴的應用場景並不適合做遊戲,計程車時可以玩遊戲也是間接暗示等車時間長.再則,缺乏遊戲製作和運營經驗的滴滴團隊,遊戲製作上粗糙,畫製差卡頓,用戶使用體驗差。停運印證了增強用戶粘性想法的失敗,為跑偏的想法畫上了句號。

ofo與滴滴計程車是同類軟體,用戶的主要訴求都是打開軟體很快騎車或是打到車,以用戶訴求為核心,提供流暢而便捷的用戶體驗才是其"主業"。

從產品角度來說,滴滴和ofo這種APP的產品邏輯是用完即走的,這是對自身效率的體現,而在APP上玩遊戲、看資訊有悖自身的商業邏輯。

當ofo推出資訊遊戲時,網友調侃道:能不能把車先修修?

單車行業,車才是核心,用戶的留存,決定下次使用何種單車出行,是受到之前的整個單車使用過程影響的。而APP只是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強調功能性,即便沒有自身APP,共享單車也可以借住多流量平台作為入口實現彼此共贏。

在行業細分,專業化程度更高的今天,ofo在資訊方面只是萌芽階段的幼苗,論專業成熟程度比不上四大門戶的騰訊,新浪,網易,搜狐;論技術水準,趕不上依靠算法推送技術分發優勢的後起之秀字節跳動,一點資訊等媒體。

而遊戲行業目前競爭激烈,許多遊戲產品生命周期短,更新迭代速度加快,騰訊和網易在市場上佔有主要優勢。

根據2017年遊戲行業發展報告,由於硬體技術和用戶使用習慣的變化,用戶更注重遊戲的體驗,網頁遊戲所佔市場份額不斷縮小,移動端和客戶端所佔份額上升。

ofo內簡單的養成遊戲,既與市場上過氣的遊戲同質化,又難以滿足日益挑剔的用戶口味,遊戲板塊看起來更像一個食之無味,消耗記憶體的雞肋。

ofo的未來在哪裡?

從2015年至今,共享單車市場經歷眾車鏖戰,2017年進入行業洗牌重組,部分企業倒閉,二三梯隊車企轉向三四線長城市,形成摩拜和OFO雙寡頭的競爭格局。

激烈的競爭下,兩家也是元氣大傷。

去年年中有傳聞OFO資金鏈斷裂,今年小黃車開始瘋狂借錢。2月初,ofo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換取了阿里巴巴17.7億元的借款;3月中旬,ofo又宣稱以股權+債權的方式,獲得阿里領投、螞蟻金服等跟投的E2-1 輪8.66 億美元(約55億元人民幣)融資,其中包含了之前的借款。

今年4月有消息稱摩拜和OFO將合並,次日,OFO立馬回應消息不實。第二天美團宣布已經收購了摩拜。在美團收購摩拜時,有媒體報導稱摩拜每月要虧損人民幣5億元~6億元。市場投放量,車輛折損程度更高的ofo可能承擔著更重的虧損。

到目前為止,ofo可能隻支付了供應商欠款(30多億元)的20%;最新一輪融資支撐不了多久。摩拜賣身給美團後,ofo做了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在ofo新加坡版的app界面上出現了"立即騎行,獲取GSE代幣!"的活動廣告。

而另一家競爭對手哈羅單車的處於開掛狀態,5月先是與支付寶推出芝麻信用650分以上免費騎的活動,成功收獲了大批用戶,次月便收收到了螞蟻金服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20億元的增資。

南華早報消息稱,戴威今年5月已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並號召公司員工"戰鬥到底"。此後ofo便推出了一系列商業化舉措,開始做車身廣告以及APP上推送廣告,ofo的B2B業務負責人邵毅在透露:“ofo B2B各項業務進展順利,目前兩個月的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

然而這與沉重的債務相比還是被杯水車薪。

6月,據媒體報導,ofo總部大規模裁員屬實,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海外市場主管張嚴琪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ofo隨即否認了這些消息。

7月5日,背靠美團這顆大樹的摩拜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免除押金,老用戶可以即時退押金。而此時的ofo已經恢復了收取押金一段時間。

在過去的一年,ofo在上海鳳凰自行車,飛鴿自行車的訂單量在不斷壓縮;另一方面,ofo開展廣泛的商業活動,做車身和APP廣告,收取押金,挖幣,甚至在APP上做起了外行的看點和遊戲,ofo的未來在哪裡?(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一鳴網劉瀟然】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