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魏丕元 | 骨病健康養生小常識

骨病是一類發生在骨骼、關節、肌腱及筋膜等運動系統的疾病,包括骨質疏鬆、骨軟骨病、骨質增生硬化、股骨頭壞死及骨折等。以下給大家介紹的關於骨病健康養生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1、 養陰益氣

對於中老年骨病患者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

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但「虛」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進補時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

2、 適度飲水

在「飲食的金字塔」中,水處於最底層。也就是說,水是人體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

當燥氣上升時,咳嗽、哮喘腹瀉、皮膚乾燥等疾病首當其衝。此時,人體需要更多的水來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而科學地飲水也可以緩解秋乏癥狀。因此骨病患者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

3、吃蜜少薑

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骨病患者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同時還可以防止便秘。

4、多曬太陽

骨質增生患者都會不同程度的缺鈣,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人體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於骨鈣的沉積。

5、減辛增酸

當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時,骨病患者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癥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癥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6、調理脾胃

骨病患者自身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所以,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

骨病患者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多吃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食物。

7、加強運動

骨病患者可以參加一些輕鬆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損傷關節,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

鍛煉能夠增強體質,增進機體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同時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對病情的恢復也有很大的好處。並且鍛煉後胃液分泌加多,腸胃蠕動增快,可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

播放GIF


骨病的分類

骨病一般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產後風等。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覆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一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退行性關節炎

退行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是指一些老年人常常會有腰痛、腿痛、關節痛。由於它多見於老年人,因而也稱作老年性關節炎。老年性退化,是引起退行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中老年後,一切組織器官都會發生退行性變化;骨和關節組織也不例外,退行性變化,尤其好發於承重的關節和多活動的關節。過度的負重或過度的使用某些關節,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發生。此外,如關節內骨折、糖尿病、長期不恰當地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因素,均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形成和加速已存在的退行性變化的發展。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範疇,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一種。該病因尚不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些年利用中醫藥在臨床上取的進展性突破,中醫四聯修復再生療法—通過補氣血、活腎、化瘀、修復四效合一,從內及外整體調理治療,調節功能擾亂等系統治療取得明顯效果,無論病史長短,患病年齡大小,均可在15-30天見效,癥狀逐漸消失,治癒後不易複發。結果臨床應用25605例,少則2-3周期,癥狀基本消失,6個月至3年隨訪,無1例複發。

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腰椎病

醫學上所講的腰椎病,涵蓋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腰扭傷、腰椎退行性病變、風濕或類風濕性腰痛、腰椎結核、風寒濕性腰痛、瘀血性腰痛、濕熱性腰痛、腎虛性腰痛、頸椎病」等疾患。

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骨質增生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常見的骨關節病之一。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其主要癥狀,從間斷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再由疼痛引發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後造成嚴重致殘而跛行。激素葯亦會導致本病的發生。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原因為外因和內因,且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氣血的失恆而生疾,亦稱"髀樞痹"、"骨痹"、"骨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