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開偉:央行為何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莫開偉

  繼去年12月全面降準後,時隔僅1個月,央行又下調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和7天期逆回購利率各10個基點。上一輪下調政策利率還是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在全面降準不久後下調政策利率,且利率降幅高於此前市場預期的5個基點,利率下降幅度非常之大。

  央行此舉是2020年3月30日以來該利率首次變動,引發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也對央行的做法寄予了極高評價,一直認為央行在此時調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和七天逆回購利率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是逆周期發力穩增長的重要貨幣政策操作手段。同時,全國民眾一致認為,央行通過此種貨幣工具操作,對緩解當前金融市場資金面將起到重要作用,從整體上增加了市場流動性供給,對於保證社會各市場經濟體的融資需要、降低融資成本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近半年以來,包括兩次全面降準、再貸款定向“降息”、一年期LPR下調5BP等政策“組合拳”已接連落地;緊接著央行此時又調低中期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讓很多網民不明究理;實際上,央行此時降低兩項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利率是有其深刻經濟與金融背景的。

  據剛剛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顯示,雖然我國GDP增速達到了8.1%,其他各項重要經濟數據也表現不俗。但難掩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態勢。主要表現是,無論是最新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GDP數據,還是信貸需求、中小企業盈利、投資者預期等指標,都反映出當前經濟面臨諸多困難,數據依然不夠理想,顯現出了一定的經濟頹勢,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必須要承受的陣痛和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有國內外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比如當前普遍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反映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力較大。由此,為扭轉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格局,需要央行及時在貨幣政策工具上出手,更需要貨幣政策落實發力靠前。尤其,當前經濟金融運行形勢更需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央行不得不使出調低中期借貸便利大手筆。

  同時,當前實體企業融資需求較大,尤其是中小市微實體企業正當合理的融資需要得不到有效滿足;最為突出的是融資貴困局也一直是中小微企業一塊未除的心病。這一切作為金融宏觀調控部門的央行也是心知肚明的,央行也有責任和義務來解決實體企業融資貴的問題。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是一項中長期利率政策,有利於推動中長期信貸增長,達到優化信貸結構的政策效果。而且,據權威機構披露,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貸款加權平均成本僅下降2BP,預計四季度融資成本也難以出現較大降幅,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仍有較大空間。顯然,1季度政策利率下調,可以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擴大需求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尤其,中期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BP,可引導整個利率中樞水準下行,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一步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更將帶動實體融資成本降低。最為重要的是,央行實施如此貨幣政策工具操作更能體現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機結合的要求,並將對LPR的下行起到積極引導作用,緊接著下期公布的LPR利率也有可能會跟著下調。顯然,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不僅會促使信貸、社會融資及M2增速從整體上進入一個較快上行階段,寬信用進程也將明顯加速,更會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能體現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呵護市場資金面的意圖,本質上也是呼應穩增長的政策訴求。由此,調低中期借貸便利更能發揮支持實體企業融資需求和緩解融資貴的作用,因為央行下調MLF後,銀行流動性會更加充裕,通過利率傳導機制拉低LPR,之後銀行向實體經濟貸款、尤其是向小微企業的貸款數額也會隨之上升,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局才有可能真正得到破解。

  再則,當前國內外的經濟金融形勢也需要央行及時出手調低中期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對衝美聯儲加息步伐日益臨近的需要。從全球來看,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高企,貨幣政策收緊預期逐漸強化,美聯儲加息和縮表預期提前,按照當前進度計劃,其QE將於3月份退出,加息可能緊隨其後,因此美聯儲加息前的這段時間不失為較好的時間窗口,貨幣政策掣肘相對有限,這是我國央行抓住降息有利時機的聰明之舉。尤其,在高通脹壓力下,今年美聯儲將加快政策收緊步伐,為避免國內降息與美聯儲加息“撞車”,進而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較大下行壓力,爭取貨幣政策操作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展現出央行更加“以我為主”的貨幣操作定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是務實之舉,這在很大程度上能體現出貨幣政策操作的前瞻性,有利於中國央行更加靈活地實施貨幣政策。尤其,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形勢也為降息提供了一定操作空間,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我國2021年12月份CPI與PPI數據,顯示同比回落,通脹預期降低,一季度成為較好的“降息”操作窗口,這更體現出央行操控貨幣政策高超的能力和水準。顯然,央行將繼續運用逆回購、MLF等常規性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更多以結構性政策為主,精準支持實體經濟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可從根本上應對好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等各種內外部風險。

  此外,也要看到,與往年一樣,春節臨近,往往是國內財政性資金投放以及企業發放工資和各類獎金的關鍵時期。從央行1月MLF加量續作的情勢可看出,1季度不僅是信貸投放高峰期,同時也是各類財政資金投放的旺季,加上企業發放工資以及獎金,往往增加了商業銀行資金壓力,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錢荒”。由此,央行此時出手調低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的操作,也具有平滑春節流動性趨緊的常規性意義在裡面。而去年12月的全面降準,加上此次中期借貸便利降息加量操作,向市場投放的貨幣量較大,預計今年春節前市場資金面波動性將比2021年同期有顯著回落,意味著今年春節前再現短期“錢荒”的可能性不大,有利於更加穩定我國金融市場秩序和推動銀行業健康運行。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