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喪偶式育兒」正在摧毀無數家庭:別再把母親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最近有一部豆瓣8.6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揭示很多家庭背後的一個現象—「喪偶式育兒」,這種現象值得每個人去思考,因為今天在壓力非常大的社會環境裡面,似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有喪偶式育兒的影子,我們試圖揭開傷痛,更是希望每個人能夠找到解決之道,今天特此把本片分享給大家。

(拉至文末可查看《坡道上的家》觀看鏈接的獲取方式)

好媽媽與壞媽媽

不過一線之隔


開頭的三個特寫:

特寫1:母親走在上坡路搖搖晃晃的背影;

特寫2:抱著孩子大汗淋漓的手臂;

特寫3:在母親懷裡哇哇大哭的嬰兒。

這是故事的主人公水穗子。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人心驚:

水穗子眼神空洞,將懷裡的嬰兒高高舉起,逐漸鬆開了雙手,嬰兒滑落跌入浴缸,溢出的水浸濕了她的雙腳......

孩子溺死了。


這便是在劇中震驚日本社會的虐待殺害嬰兒案。年輕的媽媽安藤水穗將出生僅8個月的女兒放入浴缸溺斃。虎毒不食子,這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惡魔母親


同一個小區的媽媽說,安藤水穗因為奶水不足,孩子發育遲緩,出於比較心理開始自暴自棄。

新聞評論員在案件開庭前就說,她是因為孩子的發育不盡如人意就對孩子又打又罵。

更有人說,她根本不配做母親。

聽到如此駭人的新聞時,裡沙子也是這麼想的。

她是一名母親,家庭主婦,更是本案的替補陪審員。

身為母親,裡沙子無法理解水穗子的出於什麼目的能狠下心殺害自己的孩子,最初非常抵觸這次庭審。

然而隨著案件的推進,她逐漸接觸到了案件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她以為自己只是參加一場審判,卻不知自己也成了被審判者,所謂的好媽媽和壞媽媽不過一線之遙。

做母親,從一開始就不是安藤水穗的自己的選擇。

婆婆明裡暗裡的施加壓力,告訴安藤水穗「早點生孩子。」

丈夫三番五次勸說,讓她辭職備孕。


不堪其擾的她,不得不放棄薪資比丈夫更高的工作,一夜之間從事業女強人變成了家庭主婦。多次嘗試下,才通過體外受精有了女兒小凜。


初為人母,安藤水穗難免有些手忙腳亂。

強勢的婆婆三天兩頭指責水穗不會照看孩子,讓孩子發育遲緩。

看似善良的丈夫,在完成生孩子的任務後,就經常夜不歸宿,因為孩子的哭聲影響睡眠會影響工作。

育兒的壓力就這樣理直氣壯地全部壓在了水穗一個人的身上。


「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你怎麼就不行?」看似是鼓勵,卻暗含責備:別人都很堅強,你難過,才是不正常的現象。

是啊,孩子是全家關注的中心,丈夫是必須伺候的經濟支柱,唯獨她,排在孤立無援的末尾。

漸漸的,她開始力不從心精神接近崩潰的邊緣。

生兒育女,這是你作為母親的職責

水穗子的案件或許極端,但是她身為母親承受的壓力、孤立無援的狀態卻並非個例,而是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


忙到飛起的女法官,請求丈夫請育兒假帶孩子,得到的回復卻是不好請假。她這時才意識到,當初說好的「一起帶孩子」只是丈夫的一招緩兵之計,只是為了讓老婆生孩子。

女兒文香哭鬧著要抱抱時,裡沙子實在騰不出手要抱女兒,她決定先躲到一旁,讓女兒自己冷靜一下。

結果這一幕正好被下班的丈夫看到。

回家後,無論裡沙子怎麼辯解,丈夫依然帶著怒氣指責道:「你這就是虐待兒童!」

那一瞬間裡沙子突然發現自己跟安藤水穗產生了共鳴,兩人的身影也在慢慢地重疊。

無論是丈夫對家庭的忽視,對妻子的無端指責,就連那句「這是虐待兒童,」都讓人感到無比的熟悉和痛苦。


而面對妻子的痛苦,這些丈夫又是怎麼做的?


水穗子的丈夫察覺到妻子的崩潰,卻沒有採取任何的乾預措施。

他所做的,只是逃避問題,避開情緒低落的妻子,轉而投向舊情人的懷抱。

裡沙子的丈夫每日和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麻煩給我拿一罐啤酒。」

當察覺妻子因為庭審產生情緒波動時,給出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讓沙裡子放棄陪審員的工作,在家專心帶娃。

同為案件陪審員的某位男性,身為孩子的父親,寧可一人在公司玩手機也不願早點回家,甚至還和公司裡的年輕女職員搞起了外遇。

為什麼這些丈夫可以如此心安理得?

因為「我為家庭努力工作,那麼生兒育女自然就是你的責任。」

這是你作為母親的職責。


同為女性卻對「喪偶式育兒」習以為常


你以為只是男性這麼認為,生兒育女只是女人的責任?實際上這樣的思想早已在日本社會根深蒂固,很多女性同樣這樣認為:


愛護兒子的婆婆認為,我的兒子可是家裡的頂樑柱,事事為他考慮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像裡沙子這樣的全職家庭主婦,在家裡的地位不高。

甚至連快要上幼兒園的小孩,都能夠無視母親的呵斥,因為他知道家裡地位最低的是母親,所以她才會這麼有恃無恐地去欺壓母親。

被社會、被家庭、被自己的至親輕視,長此以往裡沙子早就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那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的無力感。


在《坡道上的家》原著小說的評語中,有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女性都能體會到深深的恐怖感,因為安藤水穗是如此的普通,她生活的困境與我們又是如此的類似,我們與她之間似乎只有一條窄窄的紅線,一旦崩潰,便會似安藤水穗一樣直直地墜入深淵。

這不僅僅是電視劇

更是現實社會


「喪偶式育兒」並不僅存在於日本社會,國內同樣也有電視劇談及了這樣的話題。


劉濤在最近播出的電視劇裡《我們都要好好的》扮演一名患上抑鬱症的母親尋找。


尋找婚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全職母親,而她的丈夫向前,表面上對妻子很好,9萬一平的房子買給了老婆做生日禮物。

但實際上呢?他不知道孩子花粉過敏,不了解老婆得抑鬱症,甚至連孩子上了大班都不知道。


為什麼以父親缺席為主的喪偶式教育卻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現象?

答案可能有很多,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社會地位的差異、女性被賦予的生育「天職」。但不可否認的是,父親在家庭中角色的缺失必然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深遠的影響。


權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在今年4月發表論文稱:父親行為會影響女兒未來的擇偶觀。相比缺少陪伴,父親的行為不端會讓女兒對異性的期待更低,更容易陷入短暫的戀愛關係,而母親行為對女兒擇偶的影響不大。


香港民主協進會曾訪問過600多位父親及子女,發現有6成父親表示由於自己工作時間太長,與子女溝通不足,忽略對家庭的照顧

在美國, 一位教育學家在 1 萬名孩子中做了一個關於「父親在你心目中的地位」的調查。

其中 53%的孩子認為, 父親是他們心目中最值得敬佩的人;70%的孩子認為, 父親是最值得他們信賴的人; 80%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以父親為楷模。

在我國也做過類似調查, 卻與上述結果形成巨大反差: 只有10%的孩子認為父親是他們心目中最值得敬佩的人


德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福德祿培爾曾說過:父親的一句話乃是一粒果核,由此將生出一顆開滿芳香的花多、結滿碩果、鬱鬱蔥蔥的生命之樹。

母親可以擁有多重的社會身份,但她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生兒育女從來都不應該只是某一方的責任。

在男女工作狀態越來越平等的今天,育兒經仍然更多是在教「如何做個好媽媽」,而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也是該提上日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