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向明天的教育:帶你走進「每個學生都重要」的芬蘭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

關於芬蘭教育模式、教學實踐、教育結構和測評模式,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說,但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芬蘭教育取得驚人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對於「教育系統的重心是學生還是知識?」這個問題,芬蘭選擇了前者。每個學生都很重要,教育系統應當去適應每個學生的特別之處,而不是讓學生去適應嚴格的系統。

在芬蘭,「一個快樂的、全面進步的、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的學生能夠更輕鬆地習得基礎知識」,這一觀念並不是教育專家的空想;這樣的觀念引導著所有人的行為:國家、市政府、學校長官、老師……達成目標的關鍵詞是「信任」。卡裡證實說:「教育部信任地方當局,地方當局信任校長,校長信任老師,老師信任學生。當學校有空缺職位時,我就在投遞簡歷的老師中選擇我的教學團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官僚主義。比如,我們沒有其他國家那種會來檢查老師們是否達標的教育監察。我們的老師接受了良好的培訓,他們才是教育專家,是最懂得如何把握課堂的人。當然,我們也會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以便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們每3年會進行一次自我評估。我們列出10個最想改善的方面,從中選出3項,這3項就作為我們未來3年的教學大綱。而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在教,而不是在測試。」另外,芬蘭也沒有集中調動教師的系統。每個學校都是獨立的機構,只要老師和他們的團隊情況良好,老師就會留在學校。卡裡長官這所學校已有30年。芬蘭也沒有國家測評,將學校按照從好到差排名,分成不同等級。「每所學校都應該是好學校。」卡裡堅定地說。

學校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感覺「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為了達到此目標,學校的規模必須相對較小(初中部300~400名學生,高中部400~500名學生),學習太空必須寬敞、顏色溫馨,休息室應當讓人感覺舒適。芬蘭鼓勵學生和老師熟識,以在他們之間建立信任和合作關係。當卡裡走在學校走廊裡時,孩子們主動投入他懷中,然後被他高高舉起,顯得非常自然。午飯時間,學生邀請老師一起進餐。在初中部,學生和老師甚至直呼對方的名字。「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卡裡解釋道,「午飯時間老師和學生可以加深認識,這樣的關係能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另外,老師還會教學生正確的用餐方式。」他笑著說道。我告訴他,在法國,老師沒有權利觸碰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熟絡,會被看作有削弱教師權威的風險。這又讓卡裡笑了:「教師權威來自不同方面:首先是職業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尊重。老師不必把自己藏在職業名稱背後。我們的學生跟任何一所學校的學生一樣,也有紀律問題,但在學生和老師之間建立親近關係能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不會想傷害我們,因為他們喜歡我們,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非常友好,也知道我們想幫助他們。當然,總會有孩子想考驗老師的極限,逼著我們使用自衛手段,我們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懲罰是不能改善局面的。通常來說,和他們交談、和他們講道理、請家長配合、讓他們有安全感、鼓勵他們自己做決定會更加有效。這些方式讓他們更有合作的願望。」

我們去了瑪伊雅的課堂裡聽課,她有15個9歲的學生。聽課的時候,我們就更加理解卡裡的話了。孩子們在上自然課。他們在研究蒲公英(我女兒堅持稱其為「吹氣花」,因為它的絨毛會隨風飄散,同時種子也被傳播到園子的四處)冠毛的傳粉。課堂裡,一些孩子坐到了課桌上面,但大半學生都站著或躺在教室後面的沙發裡,六七個學生幾乎是坐在地上……一個學生趴著用放大鏡觀察花朵,一個蹲著看,另一個學生跪著,還有一個圍著他的小夥伴蹦蹦跳跳。蒲公英的絨毛和種子四處飄浮,很快佔據了教室的所有太空,最後飄到了走廊裡(因為它們肯定會被吹散!)。孩子們互相交談,在法國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會稱之為「混亂」,但在這裡,這算不上「混亂」。瑪伊雅認為:「在教室裡,氛圍良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環境過於嚴苛,學生會非常擔心,而不會集中精神學習。有時,營造和諧的氛圍很困難,因為一個班裡,學生的個性各有不同。學生之間應該相處融洽,應該成為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應該有歸屬於這個集體的感覺。他們中不能有人太過暴躁,也不能有人耍狠招威脅其他人。這種情況有時會發生,但我總是試著去監管,我告訴他們,如果有什麼問題,一定要提前通知我。我有時會扮演警察的角色,做調查,和學生談話……」瑪伊雅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她主動這樣說,而且從她臉上、從她和學生的關係中也能看出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情。而她最喜歡的部分,就是和學生的關係,「和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讓他們信任我,讓他們相信:我可以幫助他們進步」。她希望自己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文化(科爾科加爾文小學50%的學生來自外國):「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她開心地說道。卡裡對她的信任以及和其他教師的合作,也讓她非常高興。「老師有著共同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我們有不同意見,也總是能找到一起工作的方法,我們非常開放。」

在芬蘭的系統裡,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學生至少有八九年時間學習閱讀,在前幾年裡,他們可以慢慢開發自己的能力、好奇心和靈活度。原則上法律禁止留級,但如果有例外情況,學校也可以建議學生留級,不過這條建議應當在被學生家庭接受後才能實行。

瑪伊雅的課堂實景

每日學習安排也充分尊重兒童的生物節奏,避免學生疲乏:義務教育到16歲為止,這期間每一節課被限定為45分鐘,課間休息為15分鐘;課間學生可以在走廊上休息,也可以在休息室聊天、玩耍、玩音樂或玩電腦。芬蘭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少(科爾科加爾文今年每個班有14~25名學生),但管理學生的工作人員卻較多:老師、中學階段職業規劃顧問、小學教師助理。根據不同需求,每個班的管理人員為1~3人。科爾科加爾文大部分班級裡都有教師助理,他們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芬蘭語還不太好的學生,或者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學校裡長期配備心理指導老師和護士,還有一個特殊班級接納有嚴重個人困難、人際交往障礙和肢體困難的學生,以保證這些兒童不被排斥在教育系統之外。所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最大限度地進行個性化教育。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之處,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瑪伊雅解釋道,「我們在教學中會考慮到這一點。如今,教學更加簡易,因為我們手裡擁有很多的資源……有了教師助理,我們就能將班級分成幾個部分,我們有資訊設備、書籍、DVD,我們還能到大自然中去……比如,學習閱讀時,一些學生從字母開始學,並將字母進行組合,其他學生從詞語開始學,然後將詞語拆分成字母。熟練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以前我上學時,卻只有一種方法。現在我們已經徹底淘汰那種方法了。不過,通過那種方法,我也學會了閱讀,所以……那種方法也行得通!重點在於,我們必須明白,不管方法如何,孩子們最終都能學會閱讀。一些學生學得快,一些學生學得慢。但是我認為,好的教學方法不止一種,而是幾十種。我們只需要為每個學生找到正確的入門方式。」10年以來,芬蘭幾乎沒有大課了。教師只是作為一種資源存在。他們可以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樹立權威,強迫學生學習。學生們通過瑪伊雅提到的資源,進行小組學習。瑪伊雅認為,課堂裡的太空自由和行動自由,也有助於兒童的學習。「30年前,每個班有40名學生,他們一個挨一個地坐著,上課時必須保持安靜。老師站在高高的講台上,面對學生講課。如今,我們和學生平起平坐,在教室裡走動。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可以互相講話,但顯然不能大聲,只能輕言細語。學生也可以走動,躺在沙發下面讀書。他們知道老師並不是權威,也不是神仙。學生必須明白老師或家長並不一定永遠都是對的。我們也會對他們說:『我錯了,我剛生了氣,對你大喊大叫,對不起。』談論,然後翻篇,繼續前進。他們知道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這樣才更自由、更開放。我認為這一點讓他們對自己有了自信,也會讓他們發展其他能力。他們直面自己的同學,然後互相學習。他們因此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和社交關係。在生活中,人際和社交關係也很重要。因為生活裡不只有知識……當然,我們有時也必須很嚴格,在需要的時候,也應該要求學生保持安靜。有時在我們和學生間很難找到適當的關係。不能對他們太嚴格,也不能太鬆懈。畢竟我們的工作並不是和他們做朋友……」

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7~13歲),所有學生的課程都一樣。然後,13~16歲的學生在自己的課程設計中,逐漸擔起更多的責任,他們需要選擇2~6門選修課。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有的課程,他們可以在學校的資訊網或互聯網上查詢並註冊課程。傳統課堂不復存在。9歲之前的兒童沒有學習成績。9~13歲的學生成績不用數字表示。因此,學生在學習基礎概念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緊張,也不會被斥責。每個學生都能依照自己的節奏去學習,完全不會覺得自己是「差生」。學生在13歲時,才會有用數字代表的成績,成績等級從4分一直到10分。恥辱的「鴨蛋」被廢除。測試的目的,是強調學生學會了什麼,而不是強調他沒學會的。因此,測試也就不再有競爭性質,也不再讓人焦慮。

我們和卡裡一起在食堂吃飯的時候,所有餐桌都擠滿了人。孩子們的衣服,再加上椅子的顏色,看上去就是一片正在朝各個方向躁動的紅紅綠綠。但這裡的噪音並不像別處的食堂那樣讓人難以忍受。卡裡告訴我們,牆上、椅子下都使用了靜音材料,學生必須脫鞋……飯菜挺好吃的,而且讓人意外的是,午餐對學生免費。還有,書籍、醫療和教學材料都是免費的。然而,芬蘭的教育支出和法國的差不多(國內生產總值的6%~7%)。卡裡認為,芬蘭教育的成功秘訣,首先在於教師的培訓。它是建立良好系統的關鍵。大部分選擇了這份職業的老師,是出於對教學的興趣和陪伴孩子進步的熱忱,而不是對自己所授科目的興趣。老師的社會地位很高,在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系統的社會裡,老師甚至有著一定的權威。在約恩蘇教育學院每年1200名報名者中,只有80名最終收到錄取通知。每名教師必須獲得教育學碩士(小學教師)或某學科的專業碩士(中學教師),也必須學習1~2年教學法,接著必須有3年做教師助理的實戰教學經驗。之後,他才能向某所學校求職。「他們深入學習兒童心理,學習各種教學法:蒙台梭利教學理論、斯坦納教學理論、弗雷內教學理論……這些學習的目標是,使老師掌握多種模式、多種觀念,深刻地認識兒童和兒童的學習能力,深入了解兒童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的幫助……然後,老師可以選擇自己需要運用的理論。老師也要讀很多教學史。老師們在上大學的時候,能學到非常廣泛的知識……」卡裡向我們解釋道。老師在上崗以後,能享有非常有利的實踐條件和完全的教學自由。這兩點大幅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讓他們創造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教師也不僅僅局限於課堂,還會對學生進行監管,並在課外時間進行家訪,這樣就能和學生建立親近的關係。另外,錦上添花的是,教師的工資很高。當一位體育老師告訴我,他的工資為每個月4000歐元時,我差點被嗆到。法國的初高中老師平均工資為2500歐元。當然,芬蘭的生活成本略高於法國,但這一點並不足以成為兩國之間工資差距的論據。

得益於這些方法,小芬蘭人才能在傳統科目中取得優異成績(一直以來,OCDE認為,在歐洲,芬蘭是教育系統最好的國家),儘管他們每周的上課時間比法國學生少1.5小時。也就是說,7~15歲,他們少了2000小時的學習時間。但芬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讓他們更獨立。現如今,知識俯拾即是。而卡裡和他的團隊的工作,就是在這片知識的海洋中,幫助所有學生獲得知識,並幫助他們找到獲取對自己未來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的正確方法。科爾科加爾文的學生不僅學習數學、芬蘭語、歷史,也學織毛衣,縫紉,做衣服,使用木材、金屬、皮革製作物品,洗衣服,整理,清潔,做飯,畫水彩,畫油畫,彈奏樂器……卡裡帶著我們參觀了初中部的音樂教室,裡面的一切超乎想像:教室裡初中生們拿著貝斯、敲著架子鼓、彈著鍵盤、打著小鼓、吹著薩克斯風,在休息時間進行樂隊排練;接著我們又參觀了一個工作室,裡面的學生正在製作吉他、音響或者學著用冰棒的小木棒做能夠承受60千克重量的橋;我們還參觀了廚藝教室,男孩子們在裡面學習夾餡點心、蘑菇蛋卷的入門做法;最後我們去了一間奇怪的教室,裡面的老師在教學生用洗衣店裡才能看見的大型機器洗衣服,卡裡給我們展示了縫紉課的學生們製作的外套、紡錘和襯衣。「我們為學生們開設這些科目的總體理念,是讓他們自己去實踐,最後他們會意識到自己到底是適合做手工還是做理論。但不管做什麼,他們在離開學校和家庭之後,生活都能自理。」總的來說,從科爾科加爾文畢業以後,50%的學生選擇上大學,50%的學生選擇學習手藝技術。卡裡認為,這兩種方向都很重要:「我們需要所有的職業!」

芬蘭模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40年,其間有過一次又一次改革。我們問卡裡,芬蘭是怎麼做到的(因為我們覺得似乎很難讓國家教育部進行改革),他的回答沒有一絲猶豫:「在芬蘭,教育並不是政治鬥爭的主題。國會裡有委員會,委員會裡的所有政黨必須達成一致意見,才能製訂教育的大方向。就算在選舉過後,新政府上台,也不會改變教育系統。我們大約每6年修改一次教學大綱,但這種修改都要經過一致同意。教育太過重要了,因此它不能成為選舉的賭注。」

卡裡覺得學校應該「讓學生為人生的下一階段做好準備」,不僅僅是為了找到工作,也是為了「學會包容、理解、了解差異和不同。探索和欣賞每一種文化、所有的顏色……理解每個人都很重要,但一些人需要更多的幫助。學會互愛。我希望,這是他們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已經學會的東西……」

所有學校都強調陪伴兒童走向獨立、合作、非暴力(通過成人的善意來培養)、發展的必要性,這些是讓每個兒童找準自己的位置、照顧周圍人的基礎。塑造能夠面對21世紀挑戰的一代人,關鍵在於為他們提供走向幸福的通道。至少,通向某種形式的幸福。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