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量放毒,資本養蠱,觀眾買單

《上海堡壘》上映到現在,一直淹沒在“爛片”的吐槽聲中。

導演滕華濤誠懇地道了歉,表示接受所有觀眾的批評。

可在最新的採訪中,他表示:我用錯了鹿晗。

來源:毒舌影評

路人因此有一種“鹿晗被用完即棄”的感覺,向佐直接怒批滕華濤在甩鍋。

雖然我看了滕華濤原話,覺得他是被標題黨坑了,但《上海堡壘》糊穿地心已成事實,所以——

鹿晗應該為此背鍋嗎?

1

先有流量,還是先有爛片?

我們來複盤一下鹿晗和《上海堡壘》“鎖死”的經過。

首先,《上海堡壘》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本身講的是一個科幻故事,男女主的感情線也很複雜。

而影片把原本複雜的感情線簡單化,三角戀消失了,想用科幻和情感線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原本三角變成了朋友

於是,原著裡虐到不行的感情被淡化,科幻的權重同時也被降低,就有一種“無聊”的感覺,影片缺少亮點。

所以,故事不夠好,是本片垮掉的關鍵。

至於鹿晗這個角色,據說是被人“求”來的。

一直以來,鹿晗都是流量代表,顏值高,唱跳佳,他舞台上的形象一般是這樣的

滕華濤曾說,自己對鹿晗的愛豆地位不太了解,只是當他看到照片時,覺得他青澀的形象很符合角色。

剛好鹿晗也希望借一部有口碑的作品實現愛豆轉型,就把戲接了下來。

知道鹿晗願意演出,主創們都很驚喜。

可在考慮轉型之前,鹿晗說過一句大實話:“讓我去塑造一個角色,從頭到尾,包括特點、性格、小動作……流量明星哪有時間啊?”

於是,一個沒有平衡好劇本的導演,和一個沒有準備好當演員的流量撞上了。

最後,我們看到鹿晗在片裡的形象是這樣的:一個面癱的軍人,頂著一頭軍帽都壓不住的厚瀏海;外星人都快打到家門口了,還惦記著兒女私情。

所以,男主翻車固然是影片垮掉的重要原因,但客觀來說,不顧作品人設邀請鹿晗出演(或者沒有根據鹿晗的特質修改故事線)的片方,才是撲街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一直覺得,流量和爛片,從來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是“資方養蠱-流量放毒”的惡性循環。

2

罵流量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在罵什麽嗎?

以上又回到了一個根本性的概念問題:

“流量”到底是啥?是愛豆?是技不如人的演員?還是泛指所有偶像藝人?

在華表獎集齊“四大三小”的時代,“流量”的概念比較明確,就是當紅的年輕藝人

四大三小裡,“三小”就是TFBOYS的三個成員: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

“四大”分別是偶像組合出身的吳亦凡、鹿晗,選秀出身轉型演員的李易峰,以及一直走演員路線的楊洋。

此外,爆紅的偶練、101系選秀畢業生可以叫流量,靠某一部劇刷屏的新人可以叫流量,國內養成系的佼佼者(如SNH48的鞠婧禕、李藝彤)可以叫流量,在韓務工的歸國偶像也可以叫流量。

再具體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6個層面去定義“流量”:

1、顏值

在流量的評判體系裡,顏值是比黃金還扎實的硬通貨。

流量圈就是一個高顏值的鬥獸場,基本上躋身流量層級的,顏值都是一等一的優秀。

這張合影應該特別出圈了

近年來,由於流量圈“顏值先行”的臭毛病成功綁架了影視圈,很多除了顏值之外並沒有從業技能的藝人,也順利加入了“準演員”的大軍。

批量產出流量的選秀節目裡,顏值也是主要的吸粉和拉票手段,所以偶像團體的顏值一般都非常突出,在流量中,“愛豆”佔比越來越高。

比如還有exo這樣的完顏團,全部成員顏值在線

2、人氣

好看是因,紅是果,流量之所以叫流量,第二個決定性因素就是“ta擁有足夠多且忠心的粉絲群”。

正因為人氣是流量的必備因素,所以流量的粉絲會非常在乎正主“紅”的狀態——一般體現在數據和榜單。

不管是什麽路子走紅的,都要刷夠存在感,比如著名的“我一天搜他800遍”,其實放在誰家數據組都是一樣的。

粉絲也分工成控評的、做數據的、寫彩虹屁的、修圖的、專門跑前線的,甚至還有專門花錢的。

粉絲分工之明確,宛如一個蟻穴裡的日常,動輒就是“我家幾十萬大軍”,以證明自己粉的那個人到底有多紅。

3、舞台技能(唱跳rap)

由於流量中愛豆比例最高,所以舞台上的業務能力,一直是一個頂級愛豆的評價標準之一。

被網友反覆拉出來摁頭的蔡徐坤,作為一個愛豆來說,他的業務能力相當強,放在《偶像練習生》裡,確實是一個星光閃耀的藝人。

和演員歌手可以憑個人風格吸粉不一樣的是,愛豆的舞台是必須標準化的,做不到的,再出圈也是曇花一現。

就舞台魅力來說,蔡徐坤真的配站在C位。

對流量舞台技能最大的差評叫“廢物”和“劃水”。很多粉絲掐架的日常,基本就是從爭論誰劃水了開始。

4、演技

對於流量來說,演技又排在舞台之後。

一是因為以演技奪下流量頭銜的藝人真的很少(除了楊紫鄧倫這樣的小可愛以外),二來是對於大部分流量來說,演技怎麽樣,並不重要。

這幾年,總體來說,認真做演員的流量,業務能力是有在提升的。被罵了許多年的李易峰可以拿《動物世界》交卷,楊洋最近的《全職高手》口碑也有回溫。

值得表揚的還有《陳情令》,愛豆出身的肖戰和王一博演技拿得出手,也不能說有多牛,至少讓人覺得演得合情合理。

不過大部分愛豆的熒屏作品都……都只能說,流量和演員兩者真的有壁,先破壁完了再接活也不遲。

5、理解力

談演技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談到演員的理解力。

以前李明啟演容嬤嬤,她會整夜整夜地翻看瓊瑤的作品,理清人物關係,試圖分析容嬤嬤的行為和心理活動,並且為她寫下長長的人物小傳。

至於流量,則很少會花心思去揣摩一個角色,他們更多時候會想當然地做一些模板化的演出。

還有的流量對劇本的理解力總是差點,但是在接梗的時候水準相當可以。

楊冪的採訪問答,在流量花裡堪稱一絕,大家品品人家這個表述。

回答“對粉絲修圖的意見”

但是對劇本的理解嘛……

只能說她很有小聰明卻缺少一點沉澱下來的大智慧。

6、生活閱歷

如果說理解力是天賦,那閱歷就是後天的打磨。對於真正的top級藝人來說,他們的人生經歷就是10級濾鏡。

半生坎坷的尊龍

大部分流量在走紅之前生活很單一,特別是養成系和十幾歲就踏上練習生之路的孩子,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應該就是“不紅”和“紅了被粉絲圍堵”。

可憐的小凱

至於某些十三四歲就(輟學)出來做練習生的流量們後天文化知識又相當匱乏,於是閱歷和理解力雙雙欠費,這就更加可怕了。

而閱歷這種需要時光打磨的東西,強求也求不來,不過如果前面五項都有的話,要這一項也不難。

有趣的是,以上六點,順序排列為流量,倒序排列則是演員。

比如我們大寶貝的配置為:顏值≥人氣>舞台技能/綜藝表現力>演技=理解力=閱歷。

於是很明顯,她就是典型的流量藝人,但她給自己的定位是演員。

這也是她招黑的原因:她明明是流量的配置,卻去做演員,這叫做貨不對板,也叫做德不配位。

3

不是流量在放毒,而是資本在養蠱

分清了流量和演員的配置之後,我們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就有答案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同樣是大膽用新面孔,如今口碑和熱度雙收的電視劇和電影比過去少了很多?

我最近一直在循環播放八年前的《甄嬛傳》,當年這部劇除了一些主要角色,許多配角也都是由名不見經傳的演員演出的。

比如斕曦的沈眉莊。

斕曦從小學習黃梅戲,她對眉莊的解讀是:“外表端莊識大體,內心卻有傲骨”,與深宮女人的諂媚鬥狠是不一樣的。

在導演鄭曉龍的建議下,斕曦還特意將自己的虎牙拔了,為了更匹配人物端莊溫婉的形象。

可見,鄭曉龍絕對是根據角色來選每一個演員,而非流量或名氣。

再往前數,三十年前的《紅樓夢》,從主角到配角幾乎清一色新人,許多少男少女甚至沒有一點演戲經驗。

對於這些白紙一般的新人,《紅樓夢》劇組特意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紅樓夢學習班。

紅學專家給他們講作品、評人物;戲劇老師教他們練身段、背台詞;此外還有琴棋書畫方面的課程,以增強演員的藝術修養……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和觀察,劇組才謹慎地根據每個人的外貌、氣質、演技將最終人選定下來。

選角嚴謹,培訓到位,《紅樓夢》自1987年到現在,重播1000余次仍然戲味十足。

這也讓我想起TVB的藝員訓練班。

這個撐起了香港娛樂圈半壁江山的藝訓班,出過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至今仍是許多年輕人實現演藝夢想的路徑。

面試藝訓班時的劉德華

TVB藝訓班不但不收錢,還會派出實力強勁的星級導師親自授課,當中的殿堂級導師,要數有“香港演藝教父”之稱的鍾景輝King Sir。

對於如何做好一名好演員,King Sir在許多年前就提出了“四個D”:有勁、紀律、熱誠、勤奮

萬梓良、黃秋生、朱茵、王祖藍等都是他的學生

從藝訓班出來的演員們,都知道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演員就是一塊泥巴,導演想怎麽把你搓,你就該是什麽樣子。

剛在《反貪風暴》中演過大反派的林峯,是13期藝訓班學生

時移世易,放眼看現在的劇,許多都是新秀出來的愛豆,沒過兩個月就被拉到劇組演戲。

無論導演想把他們搓成什麽樣子,他們都演成了自己。

以哭戲為例,鄭爽發現親生母親去世時,反應是這樣的——

大概想學《甜蜜蜜》張曼玉,但崩了

超越MM在《將夜》裡的哭戲算是本色出演了,被讚“很唯美”,但這樣的唯美又有多少是靠顏值、鏡頭和氣氛渲染撐起來的呢?

放一個對比:《甄嬛傳》裡,沈眉莊死時孫儷教科書級別的哭戲——

從最初故作鎮定的壓抑,到回憶過往逐漸釋出悲傷;

隨後是對命運不公的憤恨,最後是歇斯底裡的悲痛。孫儷用行雲流水般的演技,詮釋出悲傷的不同層次。

所以,《甄嬛傳》我願意重複看1000遍,但目前宣傳鋪天的“熱播劇”通通只能閱後即焚。

更可怕的是,不止電視劇充斥著流量身影,一直自詡高階藝術的電影,也在養流量的蠱。

從李易峰《老炮兒》裡的李易峰、吳亦凡,到王家衛《擺渡人》裡的大寶貝,現在更是出來一個選秀藝人就往電影片場拉……

其實,影視產品也屬於商品經濟的一種,流量和演員都屬於其中的“商品”之一。

當資方花天價爭搶流量進影視圈,流量卻缺乏演技和理解力,就會造成“商品使用價值跟價格相差太遠”,而此時市場會出現混亂,片方花天價買水貨,真正有演技的硬通貨無人問津,劣幣成功驅逐了良幣。

而等到資方把包裝精美的水貨商品高價出售給消費者,消費者被流量有毒的演技辣到了眼睛之後,對片方的信任就會降低。

等到片方信用完全破產之後,某種類型、某家公司或者某個人的影視作品將完全失去銷路。

還記得兩年前,楊洋引發群嘲的“拉麵舞”嗎?

這也就是“流量悖論”:

資本為了割流量的人氣韭菜,忽視流量根本不是演員這個事實,生生把流量價位抬高,拉進自己的影視作品中——

結果流量在作品裡放毒,引起消費者不適,最終產品滯銷且口碑撲街。

你可以罵流量不知天高地厚,什麽錢都敢賺,但是,捧著錢跪著把流量拉進影視圈放毒的那波人,才是根本上的罪人。

E姐結語

流量和演員之間,隔了一光年的距離。

古早遊戲《美少女夢工廠》裡有一個有趣的設定,當女主的魅力提升,氣質就會下降,氣質上升,魅力就會下降。

舞台上的光彩與表演時的情感也是同樣的道理:舞台需要最堅定的自我,表演則需要放空甚至忘掉自我。

所以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愛豆放到片場,大部分的人都會不知所措,要麽裝過頭要麽怯生生。

然而流量也不是完全不能演戲,對於流量這種特殊商品,影視圈也是有適配劇種的:

一是粉絲向定製劇。

愛豆轉型演員的前幾部作品,基本都是粉絲捧場的,即使是像易烊千璽拿下《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的作品,旁觀粉絲的反應,還是關注弟弟本人多於劇情。

當然這不是一部粉絲向作品

現在有些劇基本是無聲無息地播,無聲無息地結束,流量本色出演,無需加工,劇情簡單一點最好,粉絲圈內消化,路人不關注也不嘲。

二是真正意義的沉下來轉型。

這些年可以看到很多曾經的選秀藝人轉型成功。比如俞灝明,告別端木磊,演起反派居然得心應手。

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噴子的惡毒留言

同樣是快男出身的歐豪,選劇本的水準也是不錯的,可貴的是知道什麽本子適合當下的自己,有自知之明。

但凡垮掉的流量,除了自己作大死之外,其余的不外乎就是因為本末倒置,德不配位。對流量和演員的差別裝瞎,結果就是會被觀眾打瘸。

我最後想說的一點是:《上海堡壘》的撲街,絕對不是鹿晗一個人的問題,演員不合適也不止他一個不合適,為什麽他頂了最多的罵名呢?

這就是反噬。

大家看不到那些會選擇AB演《孤芳不自賞》,選鹿晗演《上海堡壘》的推手,被辣眼劇傷到的觀眾只能選擇罵那個知名的、名字寫在最前面的人。

影視作品本身產生的問題,觀眾一股腦都是罵主演,這不奇怪,大家不癡不傻,不知道具體是誰安排了這些事,我們還不能罵參與了這件事的人嗎?

誰都不慘,誰都不冤。

要說冤,還是瞅瞅花了錢買電影票,買視頻網站會員,花了時間又刺了眼的自己吧。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流量有必要轉型成真正的演員嗎?

來評論區侃侃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