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昔日的質量保障,也駕馭不了鹿晗和“偽科幻”!

在今天的《上海堡壘》還未上映之前,

本片的各種宣傳還真是花樣繁多,各種推文、誇讚、安利烘托出了火爆的氛圍。

但看到主演陣容的時候,紅顏秀影還是對電影本身的質量就有了疑慮,

鹿晗、舒淇、石涼、高以翔......

嗯,名氣很大,流量很足,僅此而已。

看完全片,也算是印證了這中猜想,

唯一感到詫異的恐怕是字幕飄出的“滕華濤”三字,畢竟這個名字曾經一度是作品質量的保證。

閉著眼睛把滕華濤導演的作品默念一遍:

《蝸居》、《裸婚時代》、《雙面膠》、《王貴與安娜》,都讓人不由地豎大拇指,

滕華濤導演和六六編劇合作的那些年,“現今社會手術刀”的這個名諱一直在形容他們的組合。

隨後,滕華濤導演轉戰電影圈,《失戀33天》在票房和口碑上雙豐收,

然後《等風來》《勝者為王》拚命地想借這股小清新的春風,再賺幾筆,結果卻並不理想。

從社會寫實到小清新再到《上海堡壘》,

這種題材的大跨越,讓人捏一把汗。

基於作者江南所寫的科幻小說《上海堡壘》所改編的這部科幻巨製《上海堡壘》,

號稱投資3億元,甚至還傳出鹿晗片酬一億多這種子虛烏有的假新聞,

但與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做比較:

特效團隊多達7000多人,百分之九十預算都花在特效和後期上,本土公司特效鏡頭佔比百分之七十五,

短短兩個小時的特效鏡頭 ,團隊花了四年的時間,一個十三秒的鏡頭整整做了153稿,

《流浪地球》的成功和《上海堡壘》的失敗就顯而易見。

《上海堡壘》的主題框架講述的是外星人進攻地球,上海即將沉沒,

一群在抵禦一線的年輕人,所做的抗爭,它講的是末世來臨前,人類對於情感的嚮往和希望的彌足珍貴。

而從呈現來看,無論是文戲還是武戲部分,都是一尬再尬,

關於佔比最大的外星人進攻場面,大的場面分為兩次,一次是佯裝進攻黃埔大橋,實則進攻指揮中心的“熱身”,

神出鬼沒的外星人部隊就這樣在槍林彈雨的全副武裝軍人之間穿梭,

那些銀光閃閃的機械體,並沒有帶來太多視覺衝擊,人類士兵在機械林中前仆後繼的死亡,摔倒,子彈滿天飛,接著結束。

眼看要被攻陷的指揮中心,毫無懸念的被奪回了指揮權,

無論從腦力上還是視覺上,大幅的特效鏡頭都無法為劇情作加法,仍然是一堆的劈裡啪啦砰,然後歸於寧靜。

第二場,場面升級,不僅是指揮部,連整個上海都要沉沒,

一如既往的火光四濺,主角開著戰鬥機在天上救了戰友,然後又到了地下,繼續攻擊外星人,眼看挽救失敗,上海要沉沒,

卻因為主角光環立馬拯救成功。

特效對於一個科幻片來說,固然重要,但卻不能代替主要情節的構建,

人類軍隊的服裝,性格塑造,尤其是作為主要推動作用的外星人,幾個機械臂,核心部位,一圈電力滿格的深海藍,說是機械臂也不為過,

無論從腦力,還是戰鬥力都沒有讓人歡呼一聲“這個反派好厲害的樣子。”

唯一的感覺就是“你不給它們充電不就完了,還打什麽打。”

在情節遞進上,這種設計上的泛善可陳,更是可見,

初戰的人類軍隊,基本都是一滅一個準,基本不是外星人的對手,

唯獨主角光環加身的鹿晗,總能在恰當時刻巧妙躲避又或者是被隊友及時解救,

在最終,這種主角光環更是無人能敵,不但能和外星人面對面大戰三百回合,

即便是和外星人正面相撞,外星人也絲毫不能傷他毫發,還被他撞了個趔趄。

別的小兵小將都在被秒殺的時候,只有他永遠在殺兵一千,不損毫發,

一個如此大規模的拯救行動,基本都是系在鹿晗身上,

初戰時,他洞察外星人的詭計,最終戰時,他又一次的急中生智挽救了整個上海,撒花!

武戲部分的千篇一律,面對文戲時的當頭一棒,倒還算收斂的,

作為輔助線的,以鹿晗為中心的感情糾葛都是以暗戀為載體的,

暗戀路依依的潘翰田,暗戀林瀾的鹿晗,以及林瀾對鹿晗的芳心暗許,以及楊建南對林瀾的告白。

在活的時候,明明各個感情線都有大把地時間結婚生子,

但他們都心系著國家大業,不肯分一點時間給兒女私情,等到CP掛了以後,又開始惋惜沒有早一點開始這段感情。

文戲看似是穿插在武戲的存在,但它往往是一部戲的點睛之筆,

泰坦尼克號沉沒固然讓人唏噓,但沒有露絲和傑克的愛情,泰坦尼克沉沒時的悲慟,就不足以打動人心。

末世中,人的生命岌岌可危時,人的情感才是最讓人動容的,

被極端惡劣的環境已經折磨幾乎快喪失人性,有人還願意用自己的臂膀去承擔愛情,親情,友情,這本身就是最珍貴的部分,

外界的殘酷和內在的惺惺相惜交相呼應,才能成就人性的光輝,

這遠不是你喜歡我、我喜歡你,念兩句生不逢時的文縐縐台詞可以做到的,

這種在劇情打磨上的無力,才讓這部硬科幻電影,科幻部分無趣,情感部分生硬。

除了作品本身,作為主演之一的鹿晗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熱議點,

壓不住瀏海的非正式帶帽 ,坐擁六千萬粉絲等等,

都讓這位本該作為票房號召的演員有了諸多非議,再一次讓流量演員演不演得了戲這個話題走到了風口浪尖。

流量演員能不能放得下身段去打磨角色,

把偶像的外殼放一邊是一回事,但一部作品本身的問題和演員的問題都有了諸多的互相背鍋。

前不久上映的《哪吒》,

讓那些永遠把流量和票房放在第一位的創作者,看到了新的可能,口碑是屹立不倒的關鍵,

“奧特曼打怪獸”的無休止循環,無論如何用科幻外殼和演員粉絲量去粉飾,它依然是老套俗氣邏輯不及格的作品。

科幻電影呈現的是特效,但講的還是人,

無論是《銀翼殺手》的哲學高度,還是《頭號玩家》的視覺奇觀,內容永遠都是高於特效的存在,

如此多的優質科幻小說做後盾,科幻作品應該朝著《流浪地球》的良好開端更進一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