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是疲勞的人不能一味補氣

有些人經常感覺身體疲勞,不乾什麼力氣活都會覺得很累,而且頭腦也經常是暈暈的感覺。其實,這些癥狀表明身體內濕氣比較重,而且從中醫方面來講,疲勞屬於中醫氣虛所致,尤其是脾氣虛惹的禍。遇到這種情況,不少朋友開始服一些補氣的藥物,但是這樣做並不靠譜。總是疲勞的人不能一味補氣,正確的做法是先去濕邪,有時候不用吃補氣葯就可以。

補氣是中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又稱益氣。屬補法。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採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人蔘、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臨床上具體使用補氣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①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飲食積滯或濕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②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疲勞是中醫氣虛的一大特點,特別是脾氣虛,因為脾主肌肉,脾虛的時候肌肉張力不夠,不能持重,人自然就容易疲勞。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疲勞都是需要補氣的,因為濕邪停留在身體裡時,人也會覺得累,只是這種疲勞不是身體沒力氣,而是身體發沉,頭也蒙蒙的,覺得很重,如果看舌苔都是白膩,這就是典型的濕。

與此同時,如果舌頭本身胖大,甚至有齒痕就說明,除了濕,還有脾虛問題,屬於虛實夾雜。一般情況下,脾虛的人容易濕重,因為脾氣是清潔工,脾虛就是清潔工罷工了,濕邪就會運不出去,這時候,即便需要補脾,也不能單純補脾,甚至不能馬上補脾,必須利濕先行,有的時候,濕邪去除之後,脾氣也能恢復一些,脾虛也會減輕,不用吃補氣葯,人的疲勞也會好轉。

如果是脾虛兼濕重,最好讓醫生為你量身定做一個湯藥方,或者用補脾的藥物比如「參苓白朮丸」,加上「二陳丸」健脾祛濕。或者是「香砂六君子丸」,其中的香附和砂仁是利濕的,而且能去除因為濕邪困阻引起的胃腸不適,比如噁心、食慾差、大便不成形等,六君子則是補氣的,這個葯本身就可以攻補兼施。

有慢性胃炎的人,時間久了都會有脾虛,稍微吃點不消化的馬上生濕,如果胃炎嚴重,特別是萎縮性胃炎,甚至還有癌變的可能,香砂六君子丸不僅能幫他們利濕,還能逆轉癌前病變,就是靠的六個補氣的「君子」,對於舌質很胖,邊上有齒痕的人,這個葯可以隔三差五吃,因為脾虛是他們的本,有這樣的本的人,總比其他人更容易生濕。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明白了補氣是怎麼回事,一般遇到患者屬於年老體弱,久病或是飲食不調引起的氣虛症,可以採取補氣法進行調理身體。但是,總是疲勞的人不能一味補氣,而且應當及時去看中醫,看看是否因為體內濕氣重,脾氣虛引起的疲勞現象。所以說,千萬不能亂補氣,以免對身體恢復不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