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牛市風向標再突破!三張表透視券商板塊誰是強者

上周五,就在市場擔憂指數即將構成“M頭”之際,以“牛市風向標”券商板塊為引領,滬指大漲近百點,一吞周內3根陰線。其中,券商為主的“非銀金融”行業指數單日大漲6.46%,居各行業之首。

那麽,券商之中究竟誰實力最強,誰更有後勁,誰風險釋放更充分,從近日出齊的券商年報中,我們可一探究竟。

1、投行業務哪家強科創板上見真章

各大券商2018年年報已基本出齊,其中有關投行業務的描述猶如光譜:“冷色”是對過去一年股權融資規模下滑、IPO審核趨嚴的苦澀回憶;“暖色”則是對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的摩拳擦掌。而作為券商門檻最高的業務板塊,投行業務強者恆強的格局也日益明顯。

前三名投行收入逾百億

從投行業務的結構看,2018年是債券大年。

去年,證券市場籌資總額6.23兆元,同比增13.67%。其中,股權融資總額6460.35億元,同比降38.70%;而證券公司承銷的債券融資總額5.59兆元,同比增26.14%。並購方面,全年涉及交易額1.25兆元,同比也下降了14.97%。

股權融資規模的驟減導致券商股票承銷收入大幅減少。在新鮮出爐的2018年年報中,各券商投行業務整體明顯萎縮。

但其中,頭部券商仍保持優勢,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位列前三,其投行收入均超過30億元,合計逾100億元。以投行業務見長的中信建投排名第四,該業務板塊實現的營業收入同樣超過了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公司的投行業務實現逆勢增長,去年實現收入32.72億元,同比增13.9%。其中,股權融資承銷與保薦收入為20.91億元,同比增27.1%;債務與結構化融資承銷與保薦收入為6.21億元,同比增5.2%。

全行業看,強者恆強格局也進一步強化——2018年,A股承銷金額(現金類)前十位證券公司市場份額合計為71.19%,較2017年的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

科創板布局進行時

雖然去年投行業務呈整體下滑,但各家的戰略布局卻沒有減速。

如招商證券稱,2018年,在保持傳統債券承銷業務優勢的基礎上,公司加大創新產品業務領域的資源投入,並加強國際業務領域布局。中信證券也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整合境內外客戶資源,拓展跨境業務機會,提升對客戶境內外多元化融資需求的服務能力。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給券商的投行業務帶來巨大機會,這一點,在券商年報中也被頻頻提及。

如海通證券表示,公司一方面加強對科創板和注冊製的系統性研究,一方面加緊落實和推進前期儲備的創新項目。截至目前,公司在半導體芯片、生物醫藥等多個重點領域儲備了多個龍頭企業項目,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並在人才隊伍、技術支持、內控建設等各方面為科創板的推出作好準備。

國泰君安也在年報中稱,公司已加大對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的覆蓋,加強對新經濟企業和傳統優質企業的開發力度,積極儲備符合科創板要求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在科創板的風口下,還有一些券商將轉型作為工作重點。

廣發證券2018年投行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同比減少逾五成。公司分析認為,2018年股權融資業務進一步向新經濟、先進製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行業集中,客戶結構逐漸向大型國有企業、頭部民營企業或新經濟領先企業集中。科創板的推出將引導優質客戶不斷流向頭部券商或特色券商,證券行業面臨重塑。公司過去以服務中小企業為主的業務模式受到較大衝擊。

廣發證券表示,公司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優化績效考核分配機制、加大公司經營管理層牽頭服務戰略客戶等方式積極提升公司服務的結構和質量,客戶結構有了優化。

2、頭部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充分釋放

股票質押業務風險曾是壓在券商板塊身上的一塊大石頭,一季度股市的大漲已將這塊石頭頂開,而近期陸續披露的頭部券商年報則揭示了一個更易被忽視的轉折——截至去年年底,頭部券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資產規模同比縮減近三成,期間計提的相關減值損失則大增逾200%。

這也就是說,頭部券商2018年的業績應充分反映了股票質押業務的“至暗時刻”,相關風險因素對券商業績的衝擊已基本釋放。

股票質押規模同比縮減近三成

從已公布2018年報的十大頭部券商(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招商證券、中國銀河、東方證券)的情況來看,以自有資金口徑統計,截至2018年底,上述券商的股票質押業務資產規模為3251.23億元,同比縮減27.5%。

這與全行業的數據基本一致,據滬深交易所統計,截至2018年末,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回購融出資金為6181.07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4.61%。

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縮減幅度最大的是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由2017年末的780.34億元降至2018年末的384.78億元,降幅近51%。中信證券在年報中提示,公司2018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較上年末減少472.22億元,減少比例為41.21%,主要是股票質押式回購和買斷式回購業務減少所致。此外,國泰君安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同比下降50%,華泰證券股票質押業務規模降幅逾40%。

也有逆勢擴張者。

申萬宏源2018年末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同比大增,由2017年末323.33億元增至437.23億元,增幅35%。此外,中國銀河、中信建投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呈小幅增長之勢,同比分別增長3%、2.7%。

申萬宏源在年報中表示,2018年,公司股票質押式融資業務條線積極應對市場環境變化,通過一系列舉措化解股票質押項目風險,實現了穩定發展。不過,從年報中披露的訴訟情況看,申萬宏源涉及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訴訟至少有3起,標的本金合計3.72億元。

另據中信證券年報,公司涉及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訴訟至少5起,標的本金合計達20.98億元,中信證券已計提了相應的減值準備。

減值計提飆升 侵蝕近一成淨利潤

2018年是A+H上市券商全面實行新會計準則的第一年,由“實際損失法”改為“預期損失法”,由此,部分券商計提規模飆升,對年度淨利潤的侵蝕較為明顯。

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規模統計,華泰證券減值計提變動幅度最大。

公司2018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4.74億元,而2017年隻計提了0.35億元,同比飆升1254%;國泰君安該項計提同比增幅為328.85%;計提增幅超過200%的還有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十大頭部券商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的平均增幅達212%。

由於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主要由股票質押業務爆雷所致,因此按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規模對淨利潤的比值進行統計,可粗略估算股票質押業務對券商淨利潤的影響。

如中信證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相當於年度淨利潤的17.27%,申萬宏源的比例為11.13%,國泰君安的比例為9.97%。上述券商的計提總和對淨利潤總和的比值為8.26%。

對此變化,部分券商在年報中將原因歸結為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據了解,新準則於2018年1月1日起在A+H股上市券商實施,2019年1月1日起在A股券商實施。

當然,減值計提並非券商的永久損失,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轉回。

某券商信用業務部人士表示:“目前,隨著部分股票股價的上升,股票質押的壞账問題應有所緩解,對這些漲回來的股票,如果券商此時通過平倉等措施順利收回了本金,那在年度或半年度的會計處理時,就可以將之前已計提的損失再轉回,將增厚利潤。”

上證報注意到,海通證券在2018年年報中已轉回了之前計提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0.81億元,廣發證券則轉回了0.83億元。

3、中信長江廣發靠什麽領跑分倉傭金?

券商的公募分倉傭金收入版圖正在變化。

2018年度券商分倉傭金收入排名出爐(截至3月31日發稿時數據)。中信證券依然保持領先,長江證券緊隨其後,總額僅相差684萬元,榜首爭奪激烈。中小券商也迅速成長,如天風證券、中泰證券已穩居行業前十,且排名還在提升。

分倉傭金收入:中信、長江爭奪榜首

由於公募基金規模龐大,為保證交易速度通常會使用多個券商的交易席位同時交易,這就是公募“分倉”。

一般來說,券商的公募分倉傭金收入和基金對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服務滿意度直接掛鉤,體現了研究所的實力和價值,也是不少券商進行研究員考核時的重要指標。

總體來看,2018年券商的公募基金分倉傭金收入合計71.03億元,同比小幅下降5.17%。去年,二級市場表現趨弱及人氣下降令市場整體交易量受到影響,傭金減少並不意外,各家券商的情況亦有好有壞。

Wind數據顯示,2018年券商分倉傭金收入前十名分別是:中信證券、長江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天風證券、興業證券、海通證券、中泰證券和東方證券。

中信證券以3.99億元的公募分倉傭金收入排名第一;長江證券則實現3.92億元分倉傭金收入,排名第二。而2017年分倉傭金收入的前兩名,也同樣是長江證券和中信證券。

此次,中信證券分倉傭金收入僅領先長江證券684萬元,二者在排名和收入上咬得非常緊。在去年上半年的券商分倉傭金排名戰中,長江證券一度榮登榜首。

據業內人士介紹,長江證券研究所近年來通過良好的機制激發了團隊活力,發展迅猛,同時呈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仍能取得分倉傭金收入的增長。

老牌券商掉隊 中小券商快速崛起

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等3家券商的分倉傭金收入分列第三到第五。其中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相較2017年均保持了相對靠前的排名。而光大證券則由2017年的排名第12,一躍提升了7個位次,成為第五名。

天風證券、興業證券和中泰證券的排名均小幅提升,分別從2017年的第七名、第九名和第十名上升至第六、第七和第九。

另一方面,老牌券商的表現則略顯弱勢:如海通證券名次從前一年的第五滑落至第八,申萬宏源則跌出前十榜單,從第八名下降至第16名。2017年風頭強勁的中信建投證券也從第六名下滑至第12名。

競爭加劇 前十名市佔率下滑

整體上看,前十大券商在行業集中度上並沒有提升,反而不斷受到衝擊,甚至在震蕩市中出現下降。

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券商加入到爭奪公募分倉傭金收入的行列中,賣方研究競爭激烈,前十大券商的市場份額出現下降。2018年,前十大券商分倉傭金收入佔比41.88%,與2017年的43.68%相比出現小幅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前十大券商集中度下降,一方面是爭奪這塊市場的券商多了,資本市場的研究格局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也是隨著市場上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崛起,公募分倉傭金收入不一定就能完全刻畫團隊的創收能力。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小券商的研究所還基本停留在成本中心的角色上,獲得的分倉傭金越多,團隊獲益也更大。對大券商而言,在乎的是研究團隊給券商帶來的品牌效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