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差評”風波後:內容平台們要有更多作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差評“洗稿”風波,鬧得沸沸揚揚。

2016年,我就寫過一篇文章:《抄襲不可恥,相對於洗稿而言》,對“洗稿”這個內容行業的毒瘤進行了持續關注。

當時有讀者留言,我的一篇文章被一家位於深圳的自媒體抄襲了,我去看了下發現是赤裸裸的洗稿,抄襲投訴幾次,微信都判斷對方為原創,理由是“我所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構成抄襲”,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篇文章是洗稿無疑。

微信的處理結果讓人無奈,兩年多過去了,那個自媒體改了個名字,繼續經營,洗稿洗出了名堂。

後來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最讓人氣憤的是,有一次有個科技自媒體“洗”了我的文章,利用我尚未更新內容平台的時間差,率先更新其標為原創的文章發到各個微信群,最後在我發了原創文章後,有人站出來說:“你不是標榜原創嗎,這個文章不就是洗的那誰的稿子……”讓人哭笑不得。

更讓人遺憾的是,在我說明來龍去脈後,還有個科技自媒體說:“人家就是借鑒參考了你的文章,不少敘事方式比你的更好,你也可以學習嘛。”就是很多人認為,洗稿沒什麽,畢竟不是抄襲。

現在,遇到被抄襲和洗稿,我給小夥伴的要求都是:不用理會。你去理會,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有節操的過來給你道個歉“實習生乾的”,沒節操的乾脆死不認账,“你能把我怎樣?”,微信判定不是抄襲,文章都不會刪除,除了慪氣你得到什麽?不如眼不見為淨。

差評回應要給差評

這是我對“差評”的回應極為不滿的原因:法律判決沒有構成侵權,不代表你沒有犯錯。“洗稿”這事兒,如果法律就可以解決,這麽多年就不會爭議不斷。就連每天跟各種抄襲投訴打交道的微信運營人員,許多時候都會誤判,何況是法官?“法不禁止即可為”,不過,商業社會還有道義、規矩和節操。二更食堂當時那篇備受非議的文章違法了嗎?沒有,但它還是宣布永久停止更新。

“錯了就是錯了”,現在看來螞蟻金服當時的這局回應,真的是一種擔當和勇氣——當時支付寶“生活圈”違法了嗎?沒有。認錯,對於有的人,有的公司,有的場景,太難了。

當然,因為差評有過洗稿的行為,就徹底否定它,我認為也是不對的。誰沒有犯錯的時候?如果差評所有內容都是靠“洗”,它是不可能做到今天的450萬微信粉絲、600萬全平台粉絲的,而且從這件事後差評粉絲對三表等账號的激烈討伐來看,它的一些粉絲還很忠誠,堪稱腦殘粉。

看了下大家指責差評頂風作案的最近的“洗稿”文章,事實上也只是標題和選題跟PingWest雷同,內容沒有重疊——不排除差評小編看了PingWest的文章再寫的,但要說這就是洗稿還是有點過了。

讓人遺憾的是,差評並不認為歷史上的幾次被公之於眾的行為是洗稿,不知錯,何談認錯和改錯?如果騰訊那一隻內容基金最後還投資了“不認為有錯”差評,就太可怕了。

為歷史上洗稿行為認個錯,注意規範創作流程,發布拒絕洗稿承諾倡議書…這樣做,不只是可能會留住騰訊的投資,還可以挽回一些臉面。然而現在看來差評似乎不想這樣做,它的回應充滿了個人情緒,太多地方讓人不敢苟同,這裡就不說了,或許這是他們的粉絲喜歡看到的回應。

究竟什麽是洗稿??

回到洗稿問題上,我們先來看看什麽是洗稿。

洗稿是介於抄襲和原創之間的行為,它將他人的原創內容的立意、創意、思想、素材、文字、論據、結論、結構等等複製到自己的內容中,對外不注明來源,同時也會擁有原創屬性。與抄襲直接複製不同,洗稿會讓新內容與原內容有所不同,不同程度越高,洗得愈發乾淨。

常見的洗稿有哪些做法?這是“羅超頻道”的總結:

洗稿可以分為層次:

1、機器替換式:直接用機器軟體替換部分文字為同義詞,目前一些內容平台流行,“做號公司”的手段,主要是騙分成補貼;

2、直接修改式:也被稱為“偽原創”,將別人的文章拿過來改,比如打亂順序,加入少數文字,其他立意、素材、文字都是別人的,幾乎沒有內容是原創的,一些自媒體和做號公司會這麽乾(畢竟寫不過來原創稿);

3、多文拚湊式:將多個不同原創文章的不同部分進行拚湊,成為一個原創文章,缺乏原創能力的自媒體比較喜歡用這樣的形式;

4、跨平台洗稿:利用資訊不對稱,將知乎優質答案直接複製到別的平台成為文章,反過來也一樣;

5、跨時空洗稿:將一些舊文,或者外媒內容變成自己的原創,也不注明來源,不注明是編譯,這樣做的好處是風險小,很難被發現,不會有人來找麻煩。

6、部分引用式:自己的立意,部分內容原創,剩下的直接改寫別人的原創,不標明出處,可以做到青出於藍,引發爭議最多的,也是這種形式。

7、思想複製式:非常高階的洗稿方式,洗思路,文字全部原創,立意、結構、結論、論據什麽的都搬運別人的,常見於評論、分析和推導類文章。

1、2、3算法可判斷,跟論文檢測原理差不多,現在內容平台都標榜有很牛逼的AI算法,如果這樣的都判斷不了,那也不用做了;

4需要跨平台協作。如何互通有無,在原創體系上形成統一的聯動和打擊機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騰訊旗下的微信、QQ與企鵝媒體平台之間都還未能打通,要不同內容平台之間形成合力短期內恐怕也不現實,但如果能夠實現,內容行業的侵權問題恐怕會減少一半。

現在有維權騎士這樣的平台遊走於不同平台之間做起了“原創保護警察”,然而卻事倍功半:技術和精力有限,維權成本很高,維權結果也難以達到原創者的預期。

5目前不算主流;

6現在最普遍也最難解決,不過我認為,算法+人工結合來規避不難,只看平台有沒有這個心。

7基本很難判斷是洗稿,洗稿的人可以說是撞了選題,如果1-6被成功解決,意味著洗稿者要向7進化,換言之:洗稿行為不可能被杜絕,但洗稿成本可以不斷提高,進而減少洗稿行為的發生。

為什麽我們要?反對洗稿?

正如我此前所言,電影、音樂、圖書,許多內容產業從蕭條到繁榮,無一不是在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內容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之後——並且都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現在,內容創業如火如荼,知識產權是根基。

在這一方面,這次因為打算投資差評而處於風口浪尖的騰訊,其實走在了行業前面,騰訊是中國最早儲備正版音樂版權的互聯網巨頭,這才有了騰訊音樂行業老大的地位,此外在影片、遊戲、文學、動漫、短影片等業務上,騰訊一直都強調版權,馬化騰在兩會上的提案以及各種與內容相關的演講,提到最多的詞就是IP和知識產權。

2015年兩會上,馬化騰就強調對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

“內容產業最核心的就是知識產權,所以我們在很多領域呼籲知識產權的建立。目前盜版違法成本很低,費很大精力打官司獲賠並不高,應該要加大懲罰力度,要罰到肉痛。”

微信公眾平台,不論是原創保護機制,還是轉載制度,抑或讚賞,也都走在了所有內容平台的前面,成為事實上的原創保護領先者。然而,正是因為騰訊是中國內容產業的老大哥,以及其將內容當成核心戰略,所以就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提高自己的標準,所以,騰訊旗下的內容基金投資曾有洗稿行為的公眾號就引發爭議。

如果差評知錯認錯改錯,騰訊投資還是說得過去的,然而,差評目前仍沒有。

微信如何有效打擊洗稿?

微信在打擊洗稿上可以有更多作為。

微信上的洗稿行為,通過二次申訴+人工審核,就可以清理掉大部分,比如我的文章,我認為有人抄襲,機器判斷之後很可能認為沒有,因為洗稿者很容易通過各種機智的手段欺騙機器,這時候應該給原創者二次申訴的機會,二次申訴應該不由機器審核,而是人工審核。

如果人工審核之後還是認為沒有抄襲,再給一次複議機會,換一個人審。人可能犯錯、還可能包庇,如果一個人審核總是與最終判決不符,那就可以換掉這個人了,這個人有問題。現在高考閱卷,作文題都是三個老師閱卷,許多題目都是兩個老師背靠背打分了,道理是一樣的。

人工智能眼下還不成熟,人總有辦法騙過機器,所以微信原創保護做得很好之後,要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抄襲,而是“洗稿”或“偽原創”。抄襲者已經進化了,早已對原創保護體系免疫。

對於微信來說,也有難度,一是技術不成熟時必然要在人力上大力投入,人工審核自然是越少越好;二是多少相似度才是“洗稿”,如果是引用別人文章該如何“標注”,很難界定,需要行業標準;三是水至清則無魚,洗稿者有其擅長之處,大概算是“內容微創新”,如果每個人都要原創,那麽微信上的公眾账號有一半以後都不用更新了。

不過,就算千難萬難,對原創內容進行保護,不論是從平台長期利益,還是道義上來說,都是必須要做的,期待微信能出大招懲治“洗稿”者。

以上兩段話,是我兩年多前提的建議,然而現在看來,洗稿似乎仍在繼續。

正是因為此,我也認為“差評”是否會拿到騰訊投資,不是最重要的事兒。

加大對洗稿者的打擊、增加其洗稿成本,才更有意義,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可見的未來,不能寄望於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修改,不能幻想洗稿者們良心發現自我改變,關鍵,要內容平台們有更多作為。(本文首發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